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596614303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名校联盟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哀牢山地处云南中部,总体走向呈西北东南走向。哀牢山并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条绵长的山脉。1988年,国务院将哀牢山山脉中北段上部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的形成可以追溯至中生代燕山运动至第四纪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得地面大幅度抬升,河流剧烈下蚀,塑造出它深邃切割、地貌崎岖的山地景观。复杂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第一道危险悬崖绝壁。唐朝初年,诗人骆宾王被贬至云南,路过哀牢山时,在从军中行路难中道尽了行进时的千辛万苦。他

2、写道:“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可以想象,苍莽的山林一望无际,身旁是高山陡坡,脚下是泥泞道路,他双腿颤栗,一旦失足便会掉入万丈深渊。哀牢山位于显著的季风气候区,湿润的气候使得该地区降雨充沛,云雾的生成与消散极为频繁,晴空万里与大雾弥漫可能只是转瞬之间的事。这便是第二道危险变化无常的天气。哀牢山高大磅礴,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20余座,主峰海拔更是高达31659米。显著的海拔跨度为气候的垂直分布提供了基础。从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当山下是二十多摄氏度的暖春时,山顶上可能还是一片冰雪世界。复杂多

3、变的天气使得探险者在山中难以预测和应对突发情况。突如其来的寒流、大雾和狂风暴雨,不但影响探险者的视线和行动,更会增加其落崖的危险。晚上,浓雾弥漫的森林还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旦长时间在山林中行走,人便有可能因缺氧而失去意识。多样的气候条件不仅造就了温度上的巨大差异,还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哀牢山的鸟兽类动物多达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高等植物有971种。这便构成了第三道危险毒虫猛兽,森林瘴气。西南方的暖湿气流在哀牢山西侧形成丰富的降雨,从而在山脉的中间区域生长出一片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这里处处是马蜂、蚂蟥、蚊虫的巢穴,多日没有进食的蟒蛇、亚洲黑熊、金钱豹等大型肉食动

4、物在树林中悄悄潜伏。就算你幸运地躲过了它们,山林中还有弥漫的瘴气动植物死去之后各类微生物大量繁殖弥散出来的有毒气体。“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诗句中描绘的便是这一现象。历史上,关于人类进入哀牢山离奇死亡的记载不计其数。最近的一次是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专业勘探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后失联。当他们再次被发现时,早已失去了生命体征。(摘编自看完这些你还敢去哀牢山吗?)材料二:第十八条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

5、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材料三:今年国庆期间,因一则博主的“探险视频”,云南哀牢山爆红,原本人烟稀少的“人类禁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网红景区”。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通报称,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的责令改正,并根据不同情节处以罚款。同一天,亚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终身禁止8人再次进入

6、亚丁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这些年来,随着户外旅游、山地穿越日渐常态化,很多拥有大片未开发区域的景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游客或穿越者肆意进入核心保护区,进行取火、餐饮、采摘乃至驱车碾轧等人类活动,给自然保护区的地貌和动植物带来不可逆的破坏;另一方面,这些人一旦失联或遇到危险,为救援擅闯的被困人员,国家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保护区核心区,非法闯入保护区核心区属于违法行为。任何人不能为了追求刺激体验感,或者出于打造冒险人设、吸引粉丝等目的,无视界限,随意穿越。无人区、未开发区域的景致,自然要比成熟景区更有野性美,也更能“出片”

7、,但景区既然已经划了线,那就应该遵守规定,不得逾越。这其实也是一种契约精神。现实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性地无视规则,总想着自己要和别人不一样,哪里禁入就进入哪里,哪里设限就翻越哪里。不仅自己做,还呼朋引伴,组团前往。此番哀牢山明确规定加重处罚力度,也是一次警醒。禁区莫入,应该成为一种铁律,而非弹簧,不存在任何游移和伸缩。各地景区、保护区也唯有进一步明细规则,使之成为可遵循的准则,才能产生约束力。(摘编自龙之朱对擅闯禁区的游客不能再仅“罚酒三杯”)1. 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哀牢山

8、的山地景观是强烈地壳运动使得地面抬升、河流下蚀形成的,这里峭壁如切,地貌崎岖,骆宾王“双腿颤栗”说明山崖的陡立。B. 高耸的山势不仅使哀牢山垂直分布了多个气候带,而且造成了山中复杂多变的天气,寒流、浓雾和狂风暴雨等不时而至,令人难以预测。C. 哀牢山多样的气候条件为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但这里肆虐的虫兽和弥漫的瘴气,对进入这里的人类则构成了巨大威胁。D.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三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区域范围的活动限制,对人们在保护区活动具有极大指导意义。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以惨痛的事实表明,虽然哀牢山有多重危险因素存

9、在,但无处不在的瘴气才是造成4名专业勘探队员遇难的真正原因。B. 材料三聚焦社会热点,对旅游中出现的乱象进行评判,在肯定相关管理部门做法的同时,还对个别探险者的违法行为予以谴责。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违法进入哀牢山核心保护区,不但可能给当地地貌和动植物活动带来不可逆的破坏,还可能给国家造成损失。D. 从讲地理环境,到引自然保护区条例,再到评论违法探险乱象,三则材料共同表明: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是探险爱好者的禁区。4. 材料三中分别使用了“契约精神”和“铁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5. 科学性是科普文章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除此之外,材料一还具备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

10、】1. C 2. B 3. A 4. “契约精神”是一种在各方自由平等基础上订立的守信精神,并不具有单方面强加或胁迫。材料三第三段言及“契约精神”是从守信的角度提醒旅游者自觉遵守规定。“铁律”是必须遵守、不可更改的定律或者规则,暗示了其约束力和权威性。第五段使用“铁律”,是从法律的角度要求旅游必须遵守规定,强调了这种规定的强制力。 5. 文学性。材料一除进行形象化叙述外还多次引用古诗,突出了哀牢山的险恶,提升了科普文章的文学色彩,使理性、枯燥的 说明性文字富于生动形象性。逻辑性。材料一在总体介绍后,分别从地形、气候以及动植物等三方面阐释哀牢山的危险,文章思 路清晰,条理性强,呈现出严谨的逻辑关

11、系。通俗性。语言表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引用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句之后,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对诗句进行了解读,向读者简洁明了地讲解进入哀牢山面临的危险。严谨性。文中多处使用数字,介绍哀牢山的山体特征和动植物分布,十分精准直观。【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结合地理、历史与社会现状多维度探讨哀牢山的自然风险及保护措施。材料一介绍哀牢山的地理环境与危险因素,呈现探险考验。材料二引用法律条文,强调自然保护区的划分和限制。材料三批判不当旅游行为,呼吁遵守规定。文章通过事实与评论相结合,旨在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与法律规章的重视。【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分析图的能力。A.图片获悉:哀牢山是一座山峰,

12、与画线句子“哀牢山并不是一座山峰”矛盾,不符合文意。B.图片获悉:哀牢山是东北西南走向,与画线句子“总体走向呈西北东南走向”矛盾,不符合文意。D.图片获悉:哀牢山是一座山峰,与画线句子“哀牢山并不是一座山峰”矛盾,不符合文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高耸的山势造成了山中复杂多变的天气,寒流、浓雾和狂风暴雨等不时而至,令人难以预测”错误,原文是“哀牢山高大磅礴,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超过3000米的山峰有20余座,主峰海拔更是高达3165.9米。显著的海拔跨度为气候的垂直分布提供了基础”以及“复杂多变的天气使得探险者在山中难以预测和应对突发情况

13、”,是复杂多变的天气造成难以预测等情况,而不是高耸的山势直接造成复杂多变天气以及让人难以预测。 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但无处不在的瘴气才是造成4名专业勘探队员遇难的真正原因”错误,材料一中只是列举了哀牢山存在悬崖绝壁、变化无常的天气、毒虫猛兽和森林瘴气等多重危险因素,并没有表明无处不在的瘴气是造成4名专业勘探队员遇难的真正原因。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契约精神”的内涵是,它是建立在各方自由平等基础上的一种守信精神,不存在单方面强迫的情况。材料三提到景区已经划定了界限、做了规定,旅游者就应当自觉遵守这些规定,这就

14、是从守信的角度出发,要求人们秉持“契约精神”,按照既定规则行事,不能随意违反,以此提醒旅游者要有自觉遵守规定的意识。“铁律”的含义是必须严格遵守、不可随意更改的定律或者规则,本身带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在材料三第五段使用该词时,是站在法律层面强调景区、保护区所制定的禁止进入核心区等规定是具有强制力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不存在可以通融、变通的余地,突出了规定的严肃性和不可违背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文学性:材料一在介绍哀牢山相关内容时,不只是干巴巴地进行科学说明,而是运用了形象化的叙述方式,比如描述骆宾王路过哀牢山时的艰难情景等,并且多次引用古诗,像

15、骆宾王的“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以及方回的“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等诗句,借助古诗中对哀牢山险恶环境的描绘,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让原本理性、略显枯燥的科普说明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也更好地传达出哀牢山的特点。逻辑性:文章先是总体介绍了哀牢山的地理位置、形成背景等基本情况,然后分别从地形方面(如悬崖绝壁等由地壳运动塑造的地貌情况)、气候方面(包括气候的垂直分布、复杂多变的天气带来的危险等)以及动植物方面(多样气候造就的丰富动植物种类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威胁,如毒虫猛兽、森林瘴气等)这三个维度来详细阐释哀牢山存在的危险,整体思路清晰,各部分之间条理分明,层层递进,呈现出严谨的逻辑结构,便于读者清晰地理解哀牢山的整体状况以及危险所在。通俗性:在语言表达上,作者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如在引用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的诗句后,紧接着用直白、简单易懂的话语对诗句进行解读,像“苍莽的山林一望无际,身旁是高山陡坡,脚下是泥泞道路,他双腿颤栗,一旦失足便会掉入万丈深渊”,把诗句中蕴含的进入哀牢山面临的艰难危险等内容以一种很容易理解的方式讲解给读者,让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都能明白哀牢山环境的恶劣情况。严谨性:文中多处运用了准确的数字来介绍哀牢山的相关特征,比如“哀牢山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