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596614298 上传时间:2025-01-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代,毋庸置疑是一个弥漫着诗的时代。这时期诗歌的繁荣与统治者的热衷有关,也与诗歌发展至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有关,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在诗歌发展史上,律诗定型于初唐,而为律诗制定规则的沈佺期、宋之问恰恰曾担任科举考试的考官。所谓“文无第一”,文学创作方式千差万别,很难统一标准断言孰优孰劣,而考试就需要一个客观、可衡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律诗的标准。科举试诗诗体是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于是文人们大力作五言律诗。律诗在唐代的迅速发展与科举考试不无关系

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实际上就是少年时准备科举试诗的习作。这时代的很多诗人都有很小年纪开始作诗的记录,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传说是其七岁时写的,杜甫说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王维则“九岁知属辞”。诗人早慧并非因为某种基因突变而使这个时代诞生了很多诗歌天才,而是作为社会制度的科举规则使然。在唐代,诗歌并不只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全民狂欢。中唐传奇小说集集异记中记有一则轶事:开元年间的某一天,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一同在旗亭饮酒。这时候来了一些梨园伶人在宴会上演唱乐歌。三人在一旁观看,并偷偷约定,伶人们演唱谁的诗作最多即为优胜。只听一位伶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

3、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笑着在墙上画一道标记,表明伶人们演唱了一首自己的诗。接着又有一位伶人演唱了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笑着在墙上画一道标记。之后伶人又唱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一诗,这时王之涣有点坐不住了,强撑面子道:“这都是些俗人,岂能唱阳春白雪的曲子。”他指着伶人中看起来技艺最好的一位说:“如果这位唱的还不是我的诗,我以后就甘拜下风,再不敢跟你们比高下。”过了一会儿,这位伶人果然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则轶事本身可能出自演绎,然而,宴饮娱乐时演唱诗

4、歌在唐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这自是无疑。现藏于湖南博物馆的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上写的一首诗也许能让我们更真切感受诗歌是如何弥漫在唐代人的生活中的。这首诗写道:“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春天的池水、小草、人、鸟儿,毫无修饰的白描;语言随性得像随口吟出,却将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灵动自然、音韵和谐。这是一个全民皆能诗的时代。孟郊教坊歌儿道:“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唐代的人们浸润在诗歌的世界中,诗歌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些流传千古、后人无法企及的诗歌与诗人之所以诞生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厚的诗歌

5、土壤的滋养。(摘编自诗歌在唐代达到高潮:“诗必盛唐”有失偏颇,当代人如何学诗?)材料二:唐代诗歌的发展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这一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成熟,也由于中国古代以五七言为代表的诗歌经过长期的发展,而终于也趋于成熟。这两个发展成熟的过程都是长期的,曲折的。到了隋唐统一后,正好都步步进入了高潮。两个高潮的汇合当然要比一个高潮更有力量,这就使得唐诗的局面波澜壮阔,如春风得意,晴空万里,永远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唐诗的走向高潮,诗歌的特色就表现为更近于自然流露;这乃是艺术上的归真返璞,语言上的真正解放;建安以来诗曾经一度离开了歌的传统,这时便又重

6、新接近起来。若是对照赋是“不歌而诵”的,那么赋的衰亡,岂不也正是歌的复兴的又一佐证吗?绝句的涌现因此乃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唐人歌唱的诗以绝句为主。绝句来源于民歌,南北朝民歌中早已出现了大量的绝句,但是诗人中却很少有这类的写作,直到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绝句才一跃而为诗坛最活跃的表现形式。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一首,便誉满诗坛,正因为这首诗实际上乃是由九首绝句接连而成的,所以特别新鲜活泼。春江花月夜属于南朝“吴声歌曲”,原来正是民歌中的绝句,张若虚这首诗因此每四句便换一次韵,全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仿佛旋律不断地再涌现;从月出到月落,若断若续的组成一个抒情的长篇。而四句与四句之间,由于不断地换韵,

7、就更自然地流露出它的飞跃性。飞跃性乃是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只是有时隐约有时明显而已。飞跃性的充沛自如,乃是一种诗歌语言完全成熟的表现,也是诗歌抒情性的丰富涌现。“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只有在这样的诗歌高潮上才能如此得心应手。如果说建安以来的五言古诗还难免较多散文的成分,那么绝句也就意味着诗歌语言的更为纯净化;绝句的登上诗坛,因此可说是五七言诗充分成熟的又一个鲜明标志。唐人的七古相对的说要比五古活跃得多,就因为五古还不免有时习惯于长期以来过渡性的表现方式,而七古则是全新的。七古正如绝句,也都是到了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才一跃而为诗坛的宠儿。五古一般颇少换韵,而七古则总是不断地换韵。例如李颀的古从军行短

8、短的十二句,就三易其韵,每一韵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绝句。七古远自曹丕的燕歌行、鲍照的拟行路难,就是以歌行起家的,它与绝句在歌的传统上所以有着一脉相通之处。七古也正如绝句并不是唐代才有的,而是古已有之;但是都要等到唐诗的高潮中才大显身手,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律诗也是唐诗走向高潮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它是从排律中演进而成的;包括它的平仄律;也是从五言排律的“声病说”中演进而成的。它既与民歌没有渊源,也是不能用来歌唱的;但它在演进中却是沿着一条删繁就简、摆脱铺陈的道路;把烦琐的“四声八病”变为简单易行的平仄律,把沉闷冗长的排比铺陈,变为每首只有八句,而八句中又只有中间四句要求一定要排偶。这就大大提高了诗

9、歌语言的精练性。排偶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擅长,在诗中自然地出现本来也是正常的。七古中就常有偶句,绝句中也是偶然有的,问题在于是否自然。我们不禁要问五言排律既然是“诗赋取士”中规定的诗体,律诗凭借什么力量又能突破它的影响,完成自身的演进与变革呢?答案只能是当时诗坛趋向自然流露的巨大浪潮给予了这解放的力量。律诗因此比起排律来要洗练得多、飞动得多,而这又正是与绝句、七古的特色一脉相通的。绝句、七古、律诗都是唐诗高潮中的新生事物。绝句虽然最为短小,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它是最接近于歌的,最有别于散文的,最“天然去雕饰”的。它的登上诗坛,意味着诗歌语言的完全成熟而归真返璞,是唐诗高潮中最鲜明的一颗明

10、珠,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摘编自林庚唐代这一诗歌高潮来之不易)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唐代繁荣除了与统治者的热衷有关,最重要的原因是诗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B材料举白居易少年作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唐代的人从少年就开始准备科举考试。C唐代是一个全民皆能诗的时代,诗歌融入唐人的生活中,成为唐人生活的一部分。D材料举集异记中的轶事,说明在唐代,诗歌不是精英文化,而是一种全民狂欢。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绝句来源于民歌,它的涌现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也体现着诗歌的复兴。B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实际上乃是九首绝句接连而成,所以该诗新鲜活泼。C绝

11、句登上诗坛,其语言的飞跃性,是诗歌语言完全成熟的表现。D律诗能够突破五言排律的体式,是因为律诗要比排律洗练和生动。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将进酒一诗多次换韵,体现唐代诗歌语言的完全成熟和丰富的抒情性。B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颔、颈两联体现律诗中间四句必须排偶的要求。C我们可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领略诗歌语言的飞动与洗练。D涉江采芙蓉一诗具备解放的语言、新鲜飞动的旋律和真挚的情感。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高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5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诗歌发展到唐代发生了哪些变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命刘建超他挣扎了几十分钟,

12、觉得只是徒劳,巨大的暗流推得他距岸边越来越远。他索性平静地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漂流,岸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从眼前消失。天,暗下来,蔚蓝的大海收起炫丽的姿色,一抹沉黑。天空如一张灰色的网,罩着四际,罩着他的心。这次水下摄影的计划,他筹备了好几天,可是下水后的捕捉却总不能令他满意。他有些焦急,满脑子都是点线面的交错,却不知游离了设定的区域,海浪暗涌将他推向深海。他开始并不紧张,也不在意。他在海军陆战队当过兵,海上生存训练他总是优秀。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体能,潜水服可以让他保持身体的热量,他尽量减少活动,像一块漂浮在水面的木头。海上起风了,浪大了,气温在下降,阵阵寒意袭来。海浪的咆哮似乎要撕碎他

13、,随时都有可能将他吞噬。他紧张起来,他感受到死亡在向自己逼近。他不断地调整着姿势,调整着呼吸,在骇浪中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从浪涌中醒来,天已经亮了,他四周望望,一片浩瀚汪洋。太阳很刺眼,赤热的阳光炙烤着他,没吃没喝,体力消失得很快。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他有些绝望,他不知道自己还是否能坚持下去。打起精神,他又环顾四周,海面漂浮的能入口的植物都在嘴里咀嚼,包括一条腐鱼。他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茫然地望着一片天,一片海,身下一片蓝,眼前一片蓝,有几只海鸟在翱翔。他摄影的技术提高很快,他的摄影作品也大大小小得过几个奖,可就是没有拿到全国的奖。他不服气,为了这次全国的摄影大赛,他选了一个不熟悉的海

14、域下了水。为了自己的那么点自尊,那个面子的虚荣,竟然将自己陷入了命悬一线的窘境。他的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他处在半昏半醒的状态,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游离了他的身体,他开始出现幻觉。落日在海的尽头收回了最后一抹光亮,他又进入了一个黑暗。还好,今晚的夜空中有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想起这首歌,他从来没有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他竟然能听到星星密密匝匝的说话声。一颗流星滑过天际,人死了能化作一颗流星,给观赏星空的人带来一瞬间的惊喜也是美好的结局。名利、地位、金钱、财物算个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他觉得死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头埋进海水,深深

15、地吸一口气,所有的世间凡尘就随之消失,他艰难地翻过身,把头扎进水里,憋着气望着黑洞洞的深海,突然,眼前出现了战友,他们都在鄙视他,嘲笑他是个胆小鬼。生命是可贵的,怎么能轻易挥霍?生活是美好的,怎么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追求?有勇气活着才是高尚。他抬起头跃出海面,深深喘口气,对着夜海一声长吼。他从昏迷中醒来,又是一个早晨,迷茫的眼前是刚刚升出海面的太阳,海面泛着红鲤般的波浪。忽然,成千上万条不知名的鱼儿跃出海面,迎着朝阳尽情欢舞,那壮观的情景,让他仿佛置身于仙境,置身于海市蜃楼。他本能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他在海上漂流的第四天,被过往的船只救起,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他竟然顽强地活过来了。他的摄影作品生

16、命获得全国大赛的金奖。新闻媒体采访请他谈谈获奖感受,他只说了两句话:敬畏生命,拥抱大海。(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和老人与海的主人公面对来自大自然的压迫,他们都展现了富有生命韧性的“硬汉形象”。B小说主人公为了获得全国摄影大赛的奖,他冒险下了一个不熟悉的海域,因此让自己陷入了命悬一线的困境。C小说主人公曾在“海军当兵”的军队生活经历,使其长时间在海上漂浮却最终脱险的结果合情合理。D小说主人公在海上命悬一线的困境中,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让他顺利脱险。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写主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