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地球上的水、水的运动、植被与土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灾害、滚动前面内容(约3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2、要求的。2024年4月22日,雅安市(30N,103E)某中学生在教室里利用铅笔测量日影,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 图示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A. 15:22B. 15:30C. 17:30D. 17:382. 此时图示中学生面朝( )A. 偏东方向B. 偏西方向C. 偏南方向D. 偏北方向3. 对于雅安市当地而言,与4月22日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日期是( )A. 1月20日B. 2月16日C. 8月21日D. 9月22日【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图示北京时间为16:30,由雅安市经度可知,当地与北京时间(120E)相差17,相差68分钟,且当地位于北京西侧
3、,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68分钟,计算可知当地地方时是15:22,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图示时刻当地地方时是15:22,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笔影朝向东北方向,图示中同学位于笔影的偏右侧,则其面朝偏西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3题详解】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与4月22日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日期应大致与4月22日关于夏至日对称,两者相差约60天,经计算可知,该日期最可能夏至日加上60天,是8月21日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方位的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
4、日落正西(极昼极夜区除外)。小柴旦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海拔约3216米,四周被高山合围,只与祁连山水系塔塔棱河相连。自1990年以来,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湖面蒸发能力减弱。下图示意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4. 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体面积阶段性变化特征表现为( )A. 缓增缓减快增B. 快增缓增缓减C. 缓减快增缓增D. 缓减缓增快增5. 小柴旦湖湖面蒸发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高山冰雪融水减少B. 湖面水温下降C. 塔塔棱河径流减少D. 灌溉水源增加6. 随着阶段小柴旦湖水体面积的变化,湖区周边被大量淹没的土地类型为( )
5、A. 低覆盖度草地B. 高覆盖度草地C. 盐碱地D. 农田【答案】4. D 5. B 6. C【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阶段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呈波动减小趋势,但减小幅度小;阶段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阶段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呈快速增加趋势,阶段增幅较阶段小。因此,19902022年小柴旦湖水体面积阶段性变化特征表现为缓减一缓增一快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5题详解】据材料分析可知,小柴旦湖被高山合围,地处低地,受塔塔棱河单向补给。塔塔棱河发源于祁连山,河流水主要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1990年以来小柴旦湖水体面积呈增大趋势,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增多,进入该湖的冷水增多,导致湖面水温下降,
6、蒸发能力减弱,B正确,AC错误;灌溉水源增加不是主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分析可知,小柴旦湖四周被高山合围,为内流湖,湖岸周边盐碱地广布,随着其水体面积增大,岸线向外扩张,湖岸周边盐碱地被大量淹没,C正确;草地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不需要太多盐分),应距离湖岸较远,其被淹没面积较盐碱地少,AB错误;小柴旦湖周边多为盐碱地,不适宜开垦为农田,D错误。故选C。【点睛】小柴旦湖作为柴达木盆地中的一个重要湖泊,其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居民生活,也关系到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可确保湖泊的可持续发展。马六甲海峡冬夏两季表层海水流向相反,海峡
7、两岸多海岸沼泽,其中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沼泽面积较大。马六甲海峡北部的安达曼海冬季海水盐度较高,夏季海水盐度较低。下图示意马六甲海峡和安达曼海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7. 马六甲海峡冬季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为( )A. 自西南流向东北B. 自东南流向西北C. 自西北流向东南D. 自东北流向西南8. 与冬季相比,夏季安达曼海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洋流B. 季风强度C. 蒸发D. 气温9. 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沼泽面积较大,主要是因为( )不受洋流影响海啸影响大沿海地势较低平岛上河流落差大A. B. C. D. 【答案】7. B 8. A 9. C【解析】【7题详解】分析可知,安达曼海
8、地处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自东向西流,安达曼海海平面下降,马六甲海峡东南侧海面高于西北侧,海峡内洋流自东南流向西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海冰融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湾沿岸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将孟加拉湾低盐海水带到安达曼海,导致安达曼海海水盐度较低。冬季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安达曼海受孟加拉湾低盐海水影响小,导致冬季海水盐度较高,因此夏季安达曼海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A
9、正确;该海域夏季海水盐度低与季风方向不同导致洋流方向不同有关,与季风强度关系较小,B错误;夏季气温高,蒸发强,海水盐度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海水盐度低,但这与题意不符,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湿地形成的原因有降水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多。蒸发量: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或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冻土发育,水不易下渗。河湖状况:河流湖泊较多,地表水丰富,具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可知,苏门答腊岛东部海岸地处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正确;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引发海啸,淹没沿海低地,导致海水与河水混合,进一步促进了沼泽的形成
10、,正确;结合上题,该地受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影响,在季风吹拂下,该地区受洋流影响大,错误;沼泽面积大,说明泥沙沉积较多,若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容易堆积,则不易形成沼泽,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苏门答腊岛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亚欧板块抬升而成,苏门答腊岛属于大陆岛,是东亚岛弧的一部分,林火是森林群落演替的重要驱动力,由林火干扰引发的植被演替在塑造植物群落的结构、分布和维持其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迭部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29813408米,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高寒气候过渡地带,主要植被群落为云杉巴山冷杉林。下表示意迭部
11、林区一次林火后火烧迹地四个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完成下面小题。项目演替阶段个体数量/株(400m2)1乔木灌木草本5年13127357925615年19632277314723年15111204412077210全面恢复后11271711814766510. 迭部林区一次林火后火烧迹地植被群落四个演替阶段中( )A. 草本个体数量先增后减B. 全面恢复后植被群落个体数量最多C. 灌木最终演替为优势种D. 林火后23年灌木个体数量达到峰值11. 与林火后5年内相比,515年间利于迭部林区火烧迹地灌木层恢复的自然条件是( )A. 近地面光照较强B. 土壤稳定性提高C. 气象灾害干扰少D. 群落
12、间竞争减小12. 迭部林区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最终演替方向为( )A. 灌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B. 落叶阔叶林灌木林草本植被C. 落叶针叶林灌木林针叶林D. 灌木林草本植被落叶阔叶林【答案】10. D 11. B 12. A【解析】【10题详解】由表可知,林火后23年灌木个体数量最多,达到峰值,D正确。四个演替阶段中,草本个体数量持续减少,乔木最终演替为优势种;通过对三类植被个体数量累加可知,林火后5年群落个体数量最多,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分析可知,林火导致火烧迹地地表裸露。林火后5年内,草本层迅速恢复,其固土保土作用增强,因此,在林火后515年间,火烧迹地土壤稳定性提高,根系较发
13、达的灌木生长条件改善,迅速恢复并成为优势种,B正确;此时段草本、灌木群落对光照及生长空间等的竞争增强,导致草本个体数量有所减少,D错误。近地面光照和气象灾害对火烧迹地灌木层恢复影响较小,AC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由表可知,林火后,植株较矮小的草本层和灌木层优先恢复。随着生长条件的改善,高大的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乔木层恢复生长。随着种间竞争加剧,与当地气候最匹配的云杉、巴山冷杉林等针叶林树种成为优势种群,所以最终演替的过程可能是先经历灌木林、落叶阔叶林,最后达到针叶林的稳定群落状态,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林火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烧毁植被;破坏植被结构;改变植被
14、组成;影响植物生长;影响土壤的微生物环境;促进植物开花结实;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023年9月4日,飓风“丹尼尔”在希腊南部近海形成,向地中海缓慢移动。“丹尼尔”登陆非洲后,造成利比亚沿海城市德尔纳市上游山谷的两座大坝垮塌,人员伤亡惨重。随后“丹尼尔”深入撒哈拉沙漠,导致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严重的恶劣天气。下图示意“丹尼尔”登陆利比亚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3. 地中海有利于飓风“丹尼尔”进一步发展和移动的气象条件是( )A. 降水丰富B. 气温较高C. 高压盛行D. 南风强劲14. “丹尼尔”登陆利比亚后造成该国两座大坝垮塌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引发山洪B. 强风吹垮大坝C. 大
15、坝地基不稳D. 海水大量涌入15. 尼罗河三角洲出现严重的恶劣天气最可能是( )A 暴雨B. 极端高温C. 冰雹D. 沙尘暴【答案】13. B 14. A 15. D【解析】【13题详解】分析可知,地中海的异常高温天气使得海水蒸发旺盛,大气加热膨胀上升,海面气压降低,利于飓风“丹尼尔”进一步发展和移动,B正确,C错误。降水丰富,会降低海面蒸发能力,抑制飓风“丹尼尔”进一步发展,A错误;南风强劲不利于飓风“丹尼尔”向南移动,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丹尼尔”从海上登陆利比亚,登陆时携带的大量水汽在陆地形成强降水,且降水汇集快,形成的山洪导致沿海城市德尔纳市上游山谷的两座大坝垮塌,A正确,B错误。材料中无大坝地基的信息,C错误。海水大量涌入不易到达德尔纳市上游山谷地区,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