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区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卷1至5页,第卷6至8页。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卷时,考生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单项选择题I: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
2、结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A. 社会矛盾逐渐加剧B. 部落组织日益复杂C. 劳动分工更加明确D. 国家形态初步具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部落内部的活动和事务逐渐增多,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来进行公共活动、处理公共事务以及作为部落首领的居所。这表明部落的组织架构和功能分工在不断发展和细化,不再是简单的群
3、居状态,反映了这一时期部落组织日益复杂,B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矛盾逐渐加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直接提及劳动分工更加明确的内容,排除C项;此时国家形态尚未初步具备,国家的形成通常需要更高级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等条件,仅“大房子”的出现不足以表明国家形态的初步具备,排除D项。故选B项。2. 汉代通过“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遵守、践行孝道结合起来,既体现出官僚选拔制度的鲜明特点,又是汉代伦理观念向选官制度渗透的成功经验,在社会上形成了“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风尚。据此可知,察举制( )A. 有利于激发官员的社会责任感B.
4、 整顿了基层治理的秩序C. 体现了“家国同构”政治理念D. 极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尤其是“举孝廉”制度,将官吏选拔与个人道德品质相结合,特别是重视孝道这一传统美德,这不仅强化了官员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操守,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家庭伦理在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即家国一体的思想观念,C项正确;材料更侧重于从激励角度出发,并非直接指出“举孝廉”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和社会结构特征,排除A项;材料并未明确提及整顿基层治理秩序,且这不是“举孝廉”的主要目的
5、或直接后果,排除B项;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 如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该表反映了当时( )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各.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A. 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 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 礼仪规范得到普及D. 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可得,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长”“女节茂于公宫,妇
6、道显于邦国”等表述,体现的正是儒家所倡导的孝、友、柔、恭、妇道等伦理道德观念,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在当时被认同和推崇,D项正确;从墓志中“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等描述,涉及到出身和家族地位,但长乐长公主元瑛的墓志内容并没有体现出门第观念,排除A项 ;题干中的墓志内容主要是关于女性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并未提及因俗而治的政策,排除B项;虽然墓志中提到了一些女性的道德规范,但不能就此得出礼仪规范得到普及的结论,这种表述过于绝对,且题干内容不足以充分支撑,排出C项。故选D项。4. 据通典记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
7、,人口约5300万,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产工具、技术长期停滞不前B. 政局长期动荡、战乱频繁C. 疆域变化不定、人口不断外迁D. 土地兼并、南北经济衰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汉至唐朝(中国)。西汉末人口约6000万,历经700余年之发展,至唐中期鼎盛的天宝年间,才大体接近西汉末的数字,表明西汉末年至唐朝初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经历了人口明显减少的时期。结合所学,西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东汉末年,爆发黄巾起义,州牧割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部分时期处于分裂
8、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政局长期动荡,北方战乱不断,导致人口减少或增长缓慢,B项正确;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工具、技术继续发展,而非停滞不前,排除A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国家疆域基本稳定,北方人口因战乱南迁而非外迁,排除C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南北经济衰退”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5.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大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 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 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能C. 强
9、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 创建朝廷文书传递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由于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州县对赦令内容理解不准确、执行不到位,从而采取了新的措施,即通过刑部摹印颁发赦书,确保赦书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一举措使得赦书能够更有效地传达并被执行,减少了错误和误解,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B项正确;主要侧重于改善赦书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问题,并不是直接扩大了政令推行范围,排除A项;该措施主要是为了确保赦书内容准确无误地下达至各地方,并未特别强调加强民众对于法律的认知或遵守情况,排除C
10、项;在此之前已经存在文书传递体系,新措施是对现有体系的一种改进而非创建新的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6.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 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 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 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 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并结合
11、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B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7.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 改革税收制
12、度B. 改进教育方法C. 增强国家认同D. 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育通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
13、要手段。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B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8. 大生产运动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动员妇女参加纺织生产。当时有报道称:白三老婆参加纺织组解决了全家穿衣的困难,丈夫更尊敬她了。参加纺织组的妇女身上都有几十块钱,有了财产使用权,不像以前完全依赖公婆丈夫。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妇女在大生产运动中( )A. 家庭经济地位得到提高B. 实现性别平等同工同酬C. 成为边区劳动生产主力D. 物质需求达到高度自足【答案】A
14、【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参加纺织组的妇女身上都有几十块钱,有了财产使用权,不像以前完全依赖公婆丈夫。”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中,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物资供应出现困难,陕甘宁边区政府动员妇女参加纺织生产,实行奖励机制,边区的妇女纺织运动使得经济建设很快步入正轨,也为妇女的自身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其家庭经济地位得到提高,A项正确;“实现”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妇女参与生产有利于边区经济的发展,但边区劳动生产主力并非女性,排除C项;“高度自足”的表述太过绝对
15、,排除D项。故选A项。9. 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 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C. 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 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我得报恩”可知,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D项正确;1948年秋陆续开始的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危机包括经济、政治困局等,材料仅仅呈现的是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效果,体现了共产党得民心,扩大群众基础的一面,国民党陷入统治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 1949年4月20日,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当时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道:“这个日子很有可能永垂史册,因为在这天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