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生物试卷2024.11(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酿酒酵母常用于果酒制作。关于酿酒酵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含有蛋白质和磷脂B. 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 可以进行有丝分裂D. 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酒精【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详解】
2、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故酵母菌含有蛋白质和磷脂,A正确;B、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仁,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正确;C、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能够进行有丝分裂,C正确;D、酵母菌产生酒精是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2. CFTR是支气管上皮细胞膜上的Cl-通道,由M、N和R5部分组成(如图)。当胞内Cl-浓度升高时,R被磷酸化,使N结合ATP,通道打开,Cl-外流。CFTR异常会导致支气管腔中黏液不能被稀释,患囊性纤维病(CF)。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M中与磷脂尾部接触的部分具有疏水特性B. CFTR正常发挥功能有利于水分进入细胞C.
3、CFTR功能缺陷或无法定位到质膜均可导致CFD. 促进ATP与N结合的药物能缓解某些CF患者症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囊性纤维病患者CFTR蛋白结构异常,使CFTR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详解】A、磷脂的尾部是疏水的,故M中与磷脂尾部接触的部分具有疏水特性,A正确;B、CFTR是支气管上皮细胞膜上的Cl-通道,CFTR正常发挥功能有利于水分出细胞将支气管腔中黏液稀释,B错误;C、CFTR是支气管上皮细胞膜上的Cl-通道,其功能的发挥需要正确定位,故CFTR功能缺陷或无法定位到质膜均可导致CF,C
4、正确;D、结合图示可知,促进ATP与N结合的药物可促进使N结合ATP,通道打开,能缓解某些CF患者症状,D正确。故选B。3. 从长期生活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的三角叶滨藜植株上分别获取叶片甲、乙,在大气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检测光照强度对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 在P点光照强度下,乙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甲组不能B. 在Q点光照强度下,甲组叶片光合制造有机物的速率高于乙组C. 提高环境CO2浓度,两组叶片最大光合作用强度都会增加D. 与甲组相比,乙组叶片更薄,更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强
5、,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在P点光照强度下,甲组和乙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都为0,但净光合速率 = 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两组叶片都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在Q点光照强度下,甲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乙组,由于净光合速率反映
6、了光合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与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的差值,在相同的呼吸速率下,甲组净光合速率高,说明甲组光合制造有机物的速率高于乙组,B正确;C、提高环境CO2浓度,暗反应的原料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两组叶片最大光合作用强度都会增加,C正确;D、与甲组相比,乙组长期生活在弱光条件下,叶片更薄,更有利于吸收和利用有限的光照,更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D正确。故选A。4. 右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对细胞中的染色体及纺锤体进行了染色。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1为纺锤体,2为染色体B.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 箭头处是新细胞壁形成的位置D. 该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
7、【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1为染色体,2为纺锤体,A错误;B、分析图示可知,该图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B错误;C、箭头所指位置正在形成新的细胞壁,C正确;D、分析图示可知,该图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图,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5.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能以新鲜成熟菠菜叶为材料,且检测指标正确的是( )选
8、项实验检测指标A观察细胞质流动液泡中细胞液流动的情况B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的位置及存在状态C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分离色素随无水乙醇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慢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一时间段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详解】A、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
9、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需要以叶绿体为标志,A错误;B、新鲜成熟菠菜叶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C、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C错误;D、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越多,叶片浮起数量越多,D正确。故选D。6. 兰花(染色体数为2n)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时,新产生的子细胞连在一起。偶有减数分裂异常,产生3个子细胞(如图,箭头所示),其染色体数分别为2n、n、n。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 兰花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
10、可能为4nB. 产生上述染色体数为2n的子细胞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异常C. 异常减数分裂产生3个子细胞的过程不发生基因重组D. 染色体数为2n的子细胞参与受精作用,可产生三倍体兰花【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
11、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兰花染色体数为2n,兰花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n,不可能是4n,A错误;B、兰花染色体数为2n,经减数分裂后正常情况下产生4个染色体数目是n的子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产生3个子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为2n、n、n,则最可能是减数分裂II后期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所致,B错误;C、异常减数分裂产生3个子细胞的过程最可能在减数分裂II后期,而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C错误;D、染色体数为2n
12、的子细胞参与受精作用,与染色体数是n的配子结合,可产生3n的三倍体兰花,D正确。故选D。7. 摩尔根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图显示其中部分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杂交一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B. 杂交一中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C. 杂交二结果可证明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 若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杂交,通过眼色可判断子代性别【答案】C【解析】【分析】摩尔根用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得到F1均为红眼,F1雌雄个体杂交,F2雌蝇均为红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各占1/2。摩尔根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用XA和Xa表示),并对上述杂交实验进行了解释。
13、【详解】A、杂交一亲本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均为红眼,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A正确;B、杂交一中白眼全为雄蝇,白眼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C、杂交二白眼雄蝇与F1红眼雌蝇杂交,由于子代中没有分别统计雌蝇和雄蝇的表现型,无法证明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C错误;D、若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杂交,后代雄蝇(XaY)全部为白眼,雌蝇(XAXa)全为红眼,可根据眼色来区分子代性别,D正确。故选C。8. 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关于T2噬菌体增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细菌B.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以细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C
14、. 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都具有放射性D. 噬菌体DNA在复制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菌内,A错误;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原料,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以细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会进入细菌,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放射性,C错误;D、噬菌体DNA复制过程
15、中若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B。9. 研究人员将大量14C标记的亮氨酸加入蛋白质体外合成体系中,发现体系中很快产生放射性亮氨酸-小RNA复合物。将该复合物转移到无放射性的蛋白质体外合成体系中,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放射性亮氨酸-小RNA复合物中的小RNA是mRNAB. 放射性亮氨酸从复合物转移到新合成的蛋白质中C. 蛋白质体外合成体系中具有核糖体、氨基酸和RNAD. 亮氨酸与小RNA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利用核糖核苷酸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模板,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而翻译出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在此过程中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详解】A、翻译时,转运RNA用来运输氨基酸,故与亮氨酸结合的小RNA应该是tRNA,A错误;B、据题图分析可知,放射性最初出现在亮氨酸-小RNA复合物中,然后在新合成的蛋白质中检测到了放射性。这说明放射性亮氨酸从复合物中转移到了新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