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2025年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作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市在保障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依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拓展老年人的增能支持清单,围绕“引领—服务—赋能—参与”的老年参与机制,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生活广度和生涯空间,实现“生命—生活—生涯”的逐级发展社工将老年人视为宝贵资源,为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机会,打造积极老龄化的**样板 引领,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应对赋能“老龄治理”,要将积极老龄观贯穿于养老服务中,通过政策创制、老龄国情教育等促进全社会重新认识老年群体的价值,以优势视角和资源视角引领“老龄治理”落地培育银发顾问,养老政策零距离培育了100名社区老年人银发顾问及养老生活协调员,围绕《**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聚焦为老政策热点问题,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咨询服务,并积极践行“基本养老百村行”养老政策宣传活动,推动政策找人先行一步开展老龄国情教育,弘扬全龄发展观社工深入社区联合开展老龄国情教育讲座110多场,服务老年群体1万多人次,广泛传播积极老龄化、全龄生涯发展等新理念,引领全社会特别是老年群体树立终生参与、全龄参与的生涯发展理念等,推动老年群体从“被动服务”到“老有所为”的转变。
服务,全方位需求+全周期关注对于社工而言,如何将专业服务送到有需要的老年人身边是关键社工立足老年群体原居安老的生活愿景,打造涵盖老年人“身、心、社、灵”全方位需求以及全周期关注的养老服务项目,构建专业服务、全人关怀的老龄服务生态圈部门联动,需求发掘市民政局联合**市综合指挥中心,将全市600多名网格员纳入长者需求发掘队伍中,打造网格员、楼道长和社工三支基层发掘力量,每周巡访约300人次,确保“敲得开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为了提升需求发掘精准度,**为网格员、社工开展了“老年人需求发掘画像”培训,并打造“行为特征识别”“关注问题上报”两份清单,便于及时发掘需求并上报信息联动,多元供给当需求发掘的渠道打通,如何保障老人需求信息被第一时间回应?**研发了社会工作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壁垒,让养老服务由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系统依托“需求流转—智能预警—等级评估—派单服务”的流程,将老年人从高危到低危分别归入红、蓝、绿进行分层干预,科学匹配危机干预、生活照护、资源链接、成长发展等服务,实现从需求到服务的一网式流转资源联动,广聚善源充分发挥党建向心力推动资源整合,探索“支部建在站上”专项行动,实现镇级党建阵地全覆盖。
社工通过“红涌长三角公益资源牵手行动”,打造市镇村三级配套慈善资源与公益项目库,为老年人建构弱有所扶的资源体系与跨区域的帮扶机制 赋能,让老年人有更多可为老年人退休后,原有的社会联结断裂,需要为其赋能,重塑社会角色社工以老年人生涯规划建设为抓手,使老年服务从娱乐教育向赋能发展转型,通过“生活赋能+就业赋能”,让老年人有更多可为生活赋能,开展系列行动一是智慧赋能202X年以来,**全面实施智享时代关爱行动,全市30家社会工作机构累计开展老年人智能培训500多场,服务覆盖8万多名老年人二是健康赋能联合医院、社区成立老年人认知照护家庭支持中心,开展培育1000名“认知症好朋友”、100名“认知症友好使者”等“六个一”项目三是照护赋能市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机构在9个乡镇打造护老者联盟,给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属培训照护技能,构建护老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就业赋能,推动老年群体再就业一是职业赋能成立**市老年生涯发展指导中心,组建老年家政协会,引入社工提供一站式生涯指导和就业服务,探索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教育赋能社工立足赋能老年人生涯规划,把积极情绪、教养等作为课程的着力点,开展“好爷爷好奶奶”生涯课程,让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与,有乐趣、被需要、不掉队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社工以动员、激励、联合为主线,推动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社会建设,将老龄人口从“负担”与“消耗”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积极构建“有乐趣、被需要和不掉队”的老年生活新老互助,建立参与动员机制庞大的老年群体既是服务对象,也是拥有优势的社会资源社工积极开展老年人增能培训、挖掘骨干力量,在社区打造老年委员会、老骥追梦暑托班等互助小组,培育了一批能力强、有热情、有威望的互助养老乡贤,通过低龄助高龄的结对方式,组织1000多名低龄老人为全市5000多名高龄老人提供关爱服务探索跨圈激励体系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需要持续的激励社工积极探索老年币、银龄伙伴积分等老年群体参与的激励制度,引导老年人用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参与工时兑换服务激励,健全老年人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的激励体系构建隔代联动模式在日常工作中,社工发现老年人的真正需求是“被需要,有事可做,有情可托”社工将“老年友好+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发展,精准匹配“一老一小”需求,从宜居环境、情感联结、参与治理三个维度出发,打造“老少噶三胡”“萤火虫课堂”等服务品牌,培育社区老年人自组织,以教育聚合力,推动老少共融。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