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归纳单元主题、课文作者及结构汇总(共15页)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95KB
约10页
文档ID:596372743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归纳单元主题、课文作者及结构汇总(共15页)_第1页
1/10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归纳,单元主题、课文作者及结构汇总(共15页)部编版六上语文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归纳,单元主题、课文作者及结构汇总 第一单元 主题:触摸自然 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1《草原》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写的一篇散文 内蒙古草原: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 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解释: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不舍及对蒙汉之间深情厚谊的赞美 2《丁香结》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 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 丁香结: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 总结句: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解析:这是一个反问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正视这些不顺心,把它们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描写丁香情结的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朝诗人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4.《花之歌》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写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形象鲜明 作者: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无论处于哪种鲸鱼,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杨柳与水莲》: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语文园地:《过故人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生活情景的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第二单元 主题:革命岁月 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5《七律 长征》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红军: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作者:沈重 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 马宝玉:沉稳果敢 身手敏捷 有勇有谋 葛振林:开枪怒吼 英勇无畏 宋学义: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 胡德林 胡福才:具有面对敌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7《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无比拥护和爱戴 8《灯光》 作者:王愿坚【(1929-1991)中国作家。

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 郝副营长:美好的心愿——希望给祖国的下一代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宽广的胸怀,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9《我的战友邱少云》 作者:李元兴(邱少云同志的战友) 邱少云:不顾个人安危、顾全大局、 具有磐石一般坚韧的革命意志 为了战斗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爱国的名言警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第三单元 语文要素:有目的地阅读 10《竹节人》 作者:范锡林 儿童:童年游戏乐趣无穷,喜悦、满足 老师:童心未泯 11《宇宙生命之谜》 作者:张申碚 赵晓梅 12《故宫博物院》 故宫: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春日》宋代诗人朱熹所作,是一首哲理诗,表到了诗人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第四单元 主题:小说(面临困境时闪现的人性光辉) 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13《桥》 作者:谈歌 环境描写:突出洪水来势汹涌,不可阻挡,肆虐的危机形势 人们:惊慌失措 村支书:临危不乱 沉着冷静 不徇私情 浓浓父爱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14《穷人》 作者: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环境描写:衬托桑娜和渔夫的生活贫困,但却勤劳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精神。

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15《金色的鱼钩》 作者:杨旭 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 《回乡偶书》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第五单元 主题:习作(要求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16《夏天里的成长》 作者:梁容若 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17《盼》 作者:铁凝 第六单元 主题:保护环境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18《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表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气概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杨骥,字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诗人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着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对山水自然之景的选择,往往也是古人对自身心性、志趣的表达,湖阴先生既然选择了一个这么清朗、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住所,可见其人也是品性高雅之辈。

19《只有一个地球》 作者:李剑波 蔡士魁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0《青山不老》 本文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 “不老”则是指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坚持与环境作斗争的精神是永存的 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是为了赞美老人的这种精神,既深化了文章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21《三黑与土地》 《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于1948年9月创作的诗歌 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诗人把这一主题思想通过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 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三黑: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生活 《在希望的田野上》与课文一脉相承,都说明了土地给农民带来的梦想和希望与课文形成呼应,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体会人类与土地相互依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情感 语文园地:(传统文化知识)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金、木、水、火、土 释义:五行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生相克的相互关系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五谷:稻、麦、黍、菽、稷 释义: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稻”指水稻,“麦"指小麦,“黍”指黄米,“菽"是豆类的总称,“稷”指谷子(粟)现在“五谷"泛指粮食作物 ◎五音:宫、商、角、徵、羽 释义:“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相当于哆 do、来 re、咪 mi、索 sol、拉la,少去了西方音乐中的“发 fa"和“西 si”。

◎五彩:黄、青、赤、白、黑 释义:五彩指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 第七单元 主题:艺术之美 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2《文言文两则》 (1)《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 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 伯牙:善弹琴,琴艺高超;内心宽广博大,有高尚的情操 锺子期:善听音律,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及艺术修养 《伯牙鼓琴》通过描写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由音乐建立的深厚友谊,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的情谊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 《书戴嵩画牛》 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