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10篇)

工****文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49KB
约44页
文档ID:596323590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10篇)_第1页
1/44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 1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四班五班共有学生100余人由于学生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 2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中,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手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以具体事物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方法内化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讲究练习的形式  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3、多进行口头练习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五、解决重难点的策略: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六、单元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4、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退位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1、例2联欢会场景  2、学生准备4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黑板或卡片)  20+4032+1040+4856+30  42+75+234+648+51  2、小结: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如果我们班有33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9瓶,现在一共有多少瓶?够不够分给同学们?请大家列式  学生出示算式:24+9  2、动手动脑,探求方法  教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两人一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该怎样计算?[根据算式摆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小组上来汇报操作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投影)  (1)点数法  生1:我们利用点数小棒的方法:24根,25根~~~33根  生2:我们利用点数数字的方法:24、25、26、~~~33  (2)凑整十法  生1:把9根小棒分成6和3根,拿出6根与2捆4根凑成2捆10根小棒,可将10根捆成1捆,也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3根,一共是3捆3根,即33根  生2:先算24+6=30,再算30+3=33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将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跟剩下的数相加  (3)进位加法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课件设计有把4根和9根合在一起,并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的动作  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24+9=33  教师指名说说此种计算方法  小结: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  4.尝试课件)  (1)出示“做一做”中的3道题  教师:独立计算后,与你的同桌结队,用你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出任一题的计算过程  (2)交流:请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5.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儿歌:两位数加一位数,先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出示“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2、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如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学生说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 3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3/8+1/8,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算出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1/8是1个1/8,3/8是3个3/8,合起来是4 个1/8,即4/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