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讲练之送别诗

g****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04KB
约7页
文档ID:596320520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讲练之送别诗_第1页
1/7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讲练之送别诗教考衔接 教材里的送别诗1、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诗人送别友人,友人已经远去,但诗人依旧恋恋不舍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而举目千里,送别之情自在其中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长亭送别》(王实甫)《雨霖铃》(柳永)《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标题中有“送”、“别”、“赠”、“酬”,如《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送别诗的内容与情感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谊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3、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4、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送别诗常用手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鉴赏送别诗步骤象:明确意象以及意象的含义;送别对象和送别原因境:意象所塑造的意境特点;情:表达了什么感情送别诗真题演练(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参考答案】(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解析】B项,很多同学在理解诗歌的第四句的时候,对“念此别惊神”中的“别”的理解上颇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分别”,有的认为是“格外”,还有的同学认为是“不要”,大家各执一词其实,只要我们抓住了这首诗的体裁,就可以轻松判别了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前后对仗,那么“诗”和“别”词性相同,都是名词,因此“别”就是“分别”的意思当然这个题的陷阱在“过日”上,“过日”和“惊神”相对,“过”是动词,是“度过”的意思把君诗过日”就是“读着你的诗篇度过这艰难的岁月”,而不是选项中的“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

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唐·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答案解析】(1)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