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江省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x - 经典试题解析与模拟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4MB
约13页
文档ID:596196876
浙江省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提升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x - 经典试题解析与模拟_第1页
1/13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没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材料说明鸦片战争(       )A.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B.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D.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2、 某历史著作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天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

这里的“联军”指的是(     )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德奥联军D.英美联军3、 下列对于太平天国起义意义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坚持斗争了14年B.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战争C.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4、 甲午中日战争是西方列强侵华的一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投资+特权”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     )A.停止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C.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帮扶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5、 “它不是教门,也不是秘密会社,它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激烈而又执着地反洋人、反洋教……成为了一场反帝群众运动它”是(     )A.强学会B.义和团C.兴中会D.光复会6、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的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它最大的成功这反映出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在于(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7、 下图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

据此判断,剧本名称、第一幕名称分别应该是(     )剧本名称:第一幕:第二幕:民国建立第三幕:清朝告终第四幕:约法颁布A.国家统一、军阀割据B.走向共和、武昌起义C.国家统一、成立兴中会D.走向共和、军阀割据8、 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护国战争迅速发展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世凯的支持C.卖国与复辟不得人心,逆历史潮流D.北洋军阀内部分化9、 在100多年前,我国近代史上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民报》B.《新青年》C.《中华民国约法》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10、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教育理念,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历史知识下图是某次研学旅行中学生们搜集到的材料,该材料可以佐证(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护国战争11、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这首军歌广为传唱历史时期 (     )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抗日战争12、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参观一纪念馆时,进门看到如图雕塑这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黄花岗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3、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是(       )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飞夺泸定桥D.会宁会师14、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七七事变②西安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15、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因为A.南京大屠杀B.卢沟桥事变C.鸦片战争D.双十二事变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武汉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战役17、 “……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1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A.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9、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电义略显夸张地使用了“万急”字样,并表示“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的急迫心情,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       )A.希望获得政治舆论的主动权B.真心期盼能早日会见毛泽东C.完全履行了避免内战的承诺D.急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最彻底的土地法令是A.《五四指示》B.《土地改革法》C.《平津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21、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在发展本国工商业中,他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A.教育救国道路B.实业救国道路C.农业救国道路D.曲线救国道路22、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

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A.吃西餐B.住洋房C.剪发辫D.看电影二、综合题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1936年12月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的因素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后几年,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发生大面积连年干旱……(1851年发生的)一场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之后,既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存粮,也缺乏可以用来御灾荒的财力……当此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为虐之日……疆吏“祷雨”,九五之尊也祷雨虔诚祈祷”所表达出来的却大半都是穷匮之中的心长力拙——摘编自杨国强:《“丁戊奇荒”:19世纪后期中国的天灾与赈济》材料二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惠,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雷颐《取静集》材料三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绵延了十多年的内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认为政府赈灾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材料是如何评价统治者的“祷雨”举动的?(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3)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他们的探索对中国有何影响?2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3)材料三是哪个条约的内容?两江总督刘坤一说:“此次创巨痛深,实与亡国无异在材料中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与亡国无异”的一条,并说明理由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