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初中政治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高频易错题(详细参考解析)x - 经典试题解析与模拟

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6MB
约11页
文档ID:596187832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初中政治七年级期末下册自测高频易错题(详细参考解析)x - 经典试题解析与模拟_第1页
1/11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政治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青春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她如此生机勃勃却又充满危险;她有瑰丽的想象,也有许多解不开的困惑青少年在青春期体格快速变化,第二性征开始凸显,由此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惑面对这些困惑,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正确面对青春期的身心矛盾B.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C.拿同伴的生理变化开玩笑D.追求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2、 青春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开发创造潜力,需要(       )①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②关注他人和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③放弃学校的学习,全身心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去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 阅读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当第一位学生回答12个时,第二位、第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2个,第四位学生本来想出了正确答案18个,但因害怕说错,也随大流回答了12个这启示我们要(     )①提升思维品质,善于独立思考             ②顾及同学情面,跟着人云亦云③敢于批判质疑,表达不同观点             ③追求特立独行,按自己想法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 “你怎么像女孩子一样?真娇气!”“你怎么不像个男子汉?”“她是女孩子,你要让着她呀这说明(       )A.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B.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C.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D.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5、 有些能力欠缺的人无法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常常高估自己的水平,却无法客观判断他人,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达克效应”。

为避免“达克效应”的发生,我们最需要(   )A.忽视自负,告别自信B.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C.加强学习超越他人D.参照他人的态度与评价6、 最甜美的是爱情,最苦涩的也是爱情下列对爱情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B.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C.爱情不需要物质基础D.爱情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7、 柯洁在代表人类和机器人“阿尔法狗”进行对战时,第一局,心态平和,虽然棋输了,但取得了人与机器大战的最好成绩,但后来,由于怕输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输得一塌糊除这说明(  )①只要消除消极情绪,人就一定能战胜机器②消极情绪影响正常水平发挥③结果都输了,可见情绪对比赛过程无影响④我们要善于调控情绪A.①④B.②④C.①④D.②③8、 情绪就像“神奇果”,会对人产生神奇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表现是(  )①它会让每个人获得成功     ②它会使每个人都没有悲伤③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④它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 通过全班同学的投票,李明同学当选为七年级(2)班的班长他在就职演讲中说道:我会竭尽所能,带领我们班创建优秀班集体!他的发言表现出的情感体验是(  )A.正义感B.道德感C.敬畏感D.责任感10、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追求“止于至善”我们要(       )①把学习作为一生唯一的任务                           ②自省自察,检视不足并改进③在生活中寻找“贤”为榜样                           ④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 停滞的青春是死水,我们不要;易怒的青春是炸弹,我们不要;偏激的青春是敌人,我们不要;无梦的青春是萎靡,我们也不要那么,你理想的青春应是①标新立异,沉湎于幻想的青春②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的青春③摆脱依赖,自作主张的青春④热情高涨,情感丰富的青春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12、 初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很多学科老师,有的老师温柔,有的老师严厉,有的老师幽默……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①尊重老师②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③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④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⑧④D.②③④13、 下列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像是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 ②离开集体,个人更能自由地发展③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 当我们到了一定年龄时,就要接受义务教育;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就要遵守交通规则;当我们购买商品时,就要公平交易;当我们借用别人的财物时,就要及时归还。

这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法律的约束这表明(     )A.社会关系和秩序只有法律才能调整B.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C.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切行为D.有了法律的约束,人们就没有了自由15、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并在原有“四大保护”的基础上,增加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据此,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就体现了学校保护B.“学生欺凌”属于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行政违法,受害者应该直接向法院提起公诉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修订该法体现其国家立法权D.该法在修订前征求了来自各方的建议,但不包括未成年人,因为他们没有选举权16、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获奖人物揭晓组委会给予长津湖战役幸存志愿军战士“中国保尔”朱彦夫的颁奖辞是: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这说明(     )①生命是脆弱的,毫无力量的       ②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③生命的价值就是无条件的牺牲       ④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17、 树立法律信仰,要求我们       (       )A.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B.把法律铭刻在大理石上C.把法律铭刻在铜表上D.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18、 近年来,“黑校车”事故频发,惨案背后暴露监管漏洞,更暴露出对儿童安全的忽视。

前不久,山东某地又发生一起校车事故,据事故最新消息,目前事故已经造成12人死亡,1人轻伤,2人轻微伤面对频发的校车事故,中学生应该A.坚决不乘坐校车B.无论任何情况都让父母接送上学C.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D.劝说他人都不乘坐校车二、综合题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知不觉中,我们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门,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在班会课上,同学们结合自己进入青春期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下面是其中两位同学的发言小法:我在班级里的好朋友越来越少一方面我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班级同学真正的关心,但另一方面我又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同学交往,觉得学习好就行了小德: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勇敢,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有时又很怯弱、胆小如鼠……(1)上述两位同学遇到的问题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矛盾心理?(2)出现了上述问题,可以任其发展吗?说说你的看法3)请你为这两位同学解决这些问题想想办法20、 你知道女排精神吗?(1)女排精神其精髓是什么精神? 曾经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过,女排的成功就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鼓励、永不言弃、技术专业、实力过硬,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的力量;每个成员在集体中能够处理好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有每个队员的荣耀。

2)上述材料包含了我们所学的哪些道理?21、 七年级(1)班举行“法治头条”交流活动,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法治新闻素材:素材一:202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办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举措,力求全面有效,做到“应封尽封”,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体现关怀温暖继治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网络充值、直播打赏等之后,“两高两部”出台的这一政策是我国关于未成年人隐私和网络保护的又一新举措1)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两高两部”为什么要采取各种举措保护孩子们的更好成长?素材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一辆越野车越过中间护栏驶入逆向车道,撞上了正常行驶的小刚爸爸的车子,夺去了小刚爸爸的生命人民法院按照相关法律一审宣判肇事司机被判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小刚妈妈看了判决书,说:“这样的判决我感情上接受不了,但我尊重法院的判决,不上诉2)请从法治的角度谈一下你对小刚妈妈的这种行为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