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596104903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

2、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

3、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

4、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

5、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

6、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

7、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

8、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

9、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D.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在国内外都被广为传播。C.

10、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C.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D.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11、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 D 2. C 3. B 4. (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5. (1)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2)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3)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4)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5)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

12、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苏轼的成长背景、思想渊源及其诗词成就和影响。材料一关注于其早期教育和家庭影响,揭示了他在经典文化熏陶下的文学基础。材料二则梳理了佛教思想对其人格塑造及诗词风格的深刻影响,尤其在政治挫折后心灵超脱的形成。材料三则聚焦其词作在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接受与影响,凸显了苏词在词调、用韵、意境等方面对后世的广泛启发和影响。整体层次分明,信息详实。【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因而”错误,属强加因果。由原文“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

13、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可知,夏承焘研究日本的词人以及作品并非因为研究苏轼的诗词“并作诗加以称道”,此处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后期作品趋成熟”也不合文意,原文表述是“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并未说后期作品趋成熟。故选C。

14、【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酒脱旷达。AC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B.卜算子黄州定慧院离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材料三在第一自然段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第二自然段段首总结“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第三段段首这样说“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看第四段“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

15、、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由此可知,材料三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第二三四段段首话语“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可知,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论述有理有据,有条不紊。【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1)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2)“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3)“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