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96104009 上传时间:2024-1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农为立国之本,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由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商业和城市发生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同样是人类历史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早期的城市可能更像是“大农村”,但作为专门存储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容器”,它们不断吸收、汇聚、传播早期的农业文明与文化,有力推动了当时黄河流域内的农村聚落向更高形态演化,将城市的承载和服务功能提升到更高发展水平上。黄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城市革命”的摇篮之一。一直以来的主流意见认为,城市起源于五

2、千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陆续出现了古代城市。这一派的核心观念即“城市革命”,它始于澳大利亚历史和考古学家蔡尔德。他把“农业革命”视作“城市革命”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世界最早的大河文明中,都是先出现了“农业革命”,继而繁育出和养活了更多人口,再构建出较为复杂的分工体系及社会关系,最终才导致了历史上城乡的分离和城市的诞生。历史上的黄河流域作为世界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也因此而成为地球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在人类“城市革命”的年代,拔地而起的黄河流域古代城市,实证了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并非经由其他地区传播而来,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自成一体、一脉相承的独立系统。黄河流域是中国

3、古代城市数量多、标识意义大的地区之一。从古代城市数量来看,如果说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摇篮,那么黄河流域城市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容器。据傅崇兰先生统计,“上下5000多年,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和内陆的周边地区产生过国家统一和分裂过程中的60多座重要都城、几十座重要省城和2000多座县城。”从古代城市的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都城集中分布区和文明发展引领区,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主要和最重大的发明和创造,特别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汉唐王朝均建都在黄河流域,不仅形成了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城市总体格局,同时也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其他地区无法

4、比拟的重大作用。再说文明标识。黄河流域集中了中华古代文明精髓和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是文化元素最齐备、文明标识意义最重大的区域之一。以著名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为例,其中记载的重要时刻、重要地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等,都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它们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走向和民族精神性格建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公众号高中僧试题下载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既是黄河精神和文明火种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它们得以保存、传承和发扬的坚强堡垒。深入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的规律和特点,全面阐述其文明价值和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发现黄河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的主干道,也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照

5、。(摘编自刘士林黄河流域城市的历史起源与变迁)材料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是在大力巩固既有治理和保护成效的同时,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的大治理、大保护能力。法律内容覆盖了黄河保护治理中的一系列焦点问题,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法律强调,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配置,这意味着长期以

6、来困扰黄河安澜的“痛点”问题,在解决上有了总方针,并实现了有法可依,不仅方向明确,而且权威性全面升级。黄河保护和治理中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即是流域内跨行政区域较多,在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前,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乃至“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此,法律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众所周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至今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对之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一直是黄河保护治理

7、课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大意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出台一部专门性的法律,将黄河保护和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是与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相匹配的标志性举措,也是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一块新的里程碑。(摘编自黄河保护法来了,以法治守护母亲河安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蔡尔德的观点,黄河流域是地球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是因为黄河流域较早地出现了“农业革命”。B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所表现出的自成一体的独立性,实证了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是人类历史“城市革命”的产物。C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摇篮,一直是我国都城的集中分布区和文明发展引领区

8、,在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D国家对黄河流域的治理保护由来已久,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将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治理方面的凡大“痛点”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既是黄河精神和文明火种的主要发生地,也一直是专门存储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容器”。B两则材料分别出现了“摇篮”“母亲河”的表述,都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文明传承及民族精神性格建构的重大作用。C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的能力,这与黄河流域在生态及文明方面的重要地位有密切关系。D打破流域内行政区域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效能提升,确保黄河安澜的有效路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

9、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A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B古都邯郸曾跻身六大商业都市之列,在今天的中国语文中,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1584条,“邯郸学步”更是家喻户晓。C盛唐气象成为文人的创作题材,如骆宾王的“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D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4材料一论证严谨,且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公益组织策划举行“九曲育华夏方圆护安澜”主题宣传周活动,你作为志愿者,请结合上述材料

10、列出宣传要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丈夫孙犁今天是中秋节日,可是还有一场黑豆没打。上午,公公叫儿媳妇把场摊上,豆叶上满带着污泥,发着臭气。日本黑心鬼,偷偷放了堤,淹了老百姓,黑豆没长好,豆子是秕秕的。草不好,黄牛也瘦了。儿媳妇站在场里没精打釆的。年景没有了,日子不好过,丈夫又没消息。去年,他还在近处,八月十三那天还抽空回家来看了看,她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袄,两个人欢天喜地。八月节,应该团圆团圆;她给他做了猪肉菜,很丰富。今年,鬼子从四月里翻天搅地,丈夫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吃过中午饭,她带着老二孩子,要去娘家看看,解解闷。孩子才七岁,在炮火里跟着跑了

11、四五年了。“还记得爹吗?”“记得呀!”“爹在哪里呢?”“在铁道西啊!”“在那里干什么?”“打日本啊!”娘笑了。丈夫在家就喜欢这个孩子,临走总嘱咐她好好教养着。娘儿俩说着,就到了娘家村里,本来只离着三四里地。到家里,姥姥正坐在炕上。“你看人家多么热闹,人家也都是养儿养女的。”姥姥说,嘴角却有些讥笑。“谁家?”女儿问。“你婶子家。”“热闹什么?”“你大姐来了,他女婿也来了。”“她女婿不是在这里当伪军?”“现在人家敢出来了,三天一来,两天一来,来了就嘻嘻哈哈。”姑娘想起她是和这个大姐一年出嫁的。她两个同岁,她大姐嫁了一个独生子,她也嫁了一个独生子。她大姐的女婿在绸缎店里当学徒,她的女婿在保府上学。那

12、年正月里,两个女婿来住丈人家,大姐的女婿好赌钱,整天在家里成局;自己的女婿好念书,整天在家里翻书本。她那时候还不高兴自己的女婿这么呆气,人家那么好玩,好说笑,街上的青年子弟都找人家去热闹,自己的女婿这么孤僻,整天没个人来,只有几个老头子称赞。后来丈夫走了,很少回家来,不在北平,就在上海。大姐的女婿却常来,穿得好,一来就住下,嘻嘻哈哈。她埋怨丈夫不回家,忘了她。可是丈夫并没有忘了她,有时回家来,也很爱她,她生了一个小孩,丈夫也很喜欢,只是怨她不识字,知道的事少。抗战了,丈夫立时参加了军队。把洋布衣服脱下来,换上粗布军装。两条裤腿,每天跑百八十里山路,也有了劲了。“为什么你出去受罪?”“抗日是受罪

13、?你真糊涂透了。”“可是为什么人家不出去?”“谁?”“大姐的女婿。”“呸,呸,你怎么叫我和他比。”渐渐,她也觉得丈夫不能和那个人比。村里人说自己的丈夫好,许多人找到家里,问东问西。许多同志、朋友来说说笑笑,她觉得很荣耀。日本鬼子烧杀,她觉得不打出去也没法子过。她大姐的丈夫的店铺叫日本鬼子抢了,他回到家来,后来跑到城里当了伪军。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忙,脸孔虽然黑了,看来,倒壮实了些。仗打得越紧,她越恨日本鬼子了,他也轻易不回家了。她守着孩子过日子,侍候着公公。上冬学,知道了一些事,其中就有她以前不知道的丈夫心里的事,现在才知道了些。她瞧不起她的大姐夫,这是个什么人呀!今天,娘却提到了他。正提到了他,

14、大姐就来了。大姐听说妹子来了,姐妹好几年不见面,来看望她。手里托着一包点心,身上穿着花丝葛,脸孔白又胖,挺着大肚子,乍一见面很亲热,大姐说:“你家他爹可有信?”“没有啊!”“说起来,人家他有志气,抗日光荣,可是留下了这些孩子们。”大姐说着就拉过孩子,教孩子吃点心,问孩子:“你想爹吗?”“想啊!”“快叫娘把他叫回来。”“叫回来,打日本吧!”孩子兴奋地说。大姐立时没话说,脸也红红的,像块生猪肝。姥姥也笑了。“听说你女婿又来了。”“早走了。”“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有事。”大姐坐不住,告辞了出去。走到屋门口又回来,小声说:“大妹子,你家他爹回来,你顺便和他说说,就说俺家他爹是不得已,还想出来的。”说

15、过就慌慌地走了。姥姥说:“看起这个来就不光荣,准是又有什么风声吓走了。”天已经晚了,姑娘带着孩子回来,在路上,她看见一小队人背着枪走过去。后来回头一看,那一小队人进了她娘家的村了。“大队长到咱家来了!”“哪个大队长?”“县游击大队长,黑脸大个子老李呀,娘忘了,去年和爹一块去拿过书,吃过羊肉饺子的。”“说什么来?”“有爹的信,爷正看哩。”母子两个人赶紧到了家里,公公正坐在场里碌碡上,带着花镜念信,见儿媳妇回来,就说:“信来得巧,今年的节我又过痛快了!”媳妇当然更快活,快活了一晚上,竟连那圆圆的月亮也忘了看。一九四二年中秋节记于阜平(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题目虽为“丈夫”,但也写了女性的觉醒,小说中“姑娘”具有“理解”“反思”能力,有“光荣”感,并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斗争中。B小说既从正面描写战争的血腥、惨烈,又写了战争后方普通人家的生活,表现了孙犁抗日作品中蕴含的家园意识和情感态度。C小说中“鬼子从四月里翻天搅地”“一小队人背着枪走过去”,写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从字里行间可见抗日战争在紧张进行。D老二孩子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鲜明突出,他聪明可爱,思念着抗战的爸爸,他说“叫回来,打日本吧”,刺激了大姨和姥姥。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