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们的认识》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明白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水、风等,都会对地球表面的形态造成改变2.明白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科学探究目标:复习梳理影响地球地形地貌的各种因素科学态度目标: 1.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4.重视研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复习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释典型地形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 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起到哪些重要意义课前准备: PPT课件、水、泥土、小型盆栽、喷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从总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进行,第一课《地球的表面》介绍了各种地貌,并对地貌的形成进行了假设,引起了学生们探索求知的兴趣第二课《地球的结构》对地球的圈层进行了讲解,不时会有学生发出惊叹: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下方是这个样子的,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对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剧烈活动进行了讲解,对地貌的剧烈改变进行了分析。
第五课《风的作用》及第六课《水的作用》介绍了两种对地貌改变相对缓慢缓和的力量本节课我们一起回顾、反思学习过程,建构起关于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新的认识二、复习回顾风及水土流失的危害1.复习回顾风的危害沙尘暴:(1)环境污染:风蚀土壤,破坏植被2)生产生活受影响:掩埋农田、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3)生命财产损失: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台风、龙卷风: .(1)台风会导致洪涝、淹没城市2)台风、龙卷风会摧毁建筑物3)台风会影响航班飞行2.复习回顾水土流失的危害(1)冲毁田地、破坏耕田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发4)淤积水库,阻塞河道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6)消减地力,加剧干旱发生三、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1.实验实验设想:水流作用下,有无树木对水土流失程度的影响实验过程:准备两个土块模拟为小山丘,一块有小型植被,另一块为纯泥土没有植被,用相同压力的水流冲刷这两块泥土,观察两块泥土流失程度实验现象:没有植被的泥土很容易被流水冲刷走(水土流失),另外一块有植被的泥土不易被流水带走实验结论:有植被的土壤,不容易形成水土流失2.分组讨论.(1)分小组讨论,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巡回参与讨论2)小组展示讨论结构,教师进行评价3.归纳小结首先是植被冠层及枯枝落叶层能够减少雨滴溅蚀以及拦截部分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其次,植被能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性,以此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其流速第三,枯枝落叶层可起到过滤泥沙和类似海绵吸水的作用,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滞缓、过滤和分散作用,防止地表径流冲刷与面蚀、沟蚀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像网状般交织,固结土壤,防止坡面侵蚀的形成,加固斜坡和固定陡坡,增强了土壤的抗蚀性能,减少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的发生四、我国环境保护的成就1.环境保护科研体系初步形成2.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3.环境科技和环保产业有了新的发展4.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加强5.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加大6.环境法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和利用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了解了面对一些自然灾害时自救的小常识,同时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球表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到人人保护环境,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