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07《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学生版+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___,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 ______纳”的意思是_______ 2.《战国策》是________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______代的______编订记录了之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共_____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之具有重要的地位 3.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 》《 》《 》等,还修订整理了《 》《 》等他所撰《 》,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二、内容概括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之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文章共分三段: 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谏及纳谏的结果——齐国大治 三、朗读节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之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字音字形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谤( )讥 期( )年 皆朝( )于齐 时时而间( )进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 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 ) 2. 而形貌昳丽 (___ )(___ ) 3.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 4.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____________) 5.孰视之 (____________)___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 7.皆以美于徐公(___ )(___ ) 8.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 ) 9.莫不私王 ( _________ ) 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 11.能谤讥于市朝 (____________) 12.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 13.期年之后 (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孰视之_____ ___ 。
(三)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_今义:___ 2. 窥镜 古义:___今义:___ 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_今义:___ 4.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___今义:___ 5.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今义:___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_今义:___ 7.臣之妻私臣 古义:___今义:___ 8.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今义:___ 9.虽欲言,无可进者 古义:___今义:___ (四)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___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_________ ) (___ ) 3.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____) 4. 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 (五)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 (___ ) 于是入朝见威王 (___ ) 能谤讥于市朝(___ ) 皆朝于齐(___ )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 ) 孰视之(___ ) 3.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 ) 帝感诚 (___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 )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___ ) 4.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 ) 门庭若市(___ ) 5.美 不如徐公美(___ ) 妾之美我者(___ ) 6.于 欲有求于我也(___ ) 能谤讥于市朝(___ ) 皆以美于徐公(___ ) (六)虚词归纳 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 ) 吾妻之美我者 (___ ) 孰视之 (___ ) 暮寝而思之 (___ ) 由此观之 (___ ) 臣之妻私臣 (___ ) 燕,赵,韩,魏闻之(___ )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省略句: “皆以美于徐公"以”后省略了“我" 3.倒装句: (1)“忌不自信” 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 (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七、重点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窥镜,谓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而复问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7.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 10.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八、理解性默写: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3.齐王依据不同的进谏方式设了不同等级的奖赏:“ ___ "者受之赏,“ ”者受中赏,“ "者受下赏。
4.齐王下令赏进谏者的最终效果是“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借助类比,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推导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九、内容理解: 1、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什么? 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十、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___ 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 _________只有___,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写作特点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却相当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之 2.巧设比喻,以小喻大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人情人理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如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后来进谏时,却只作概括叙述 4.语言生动幽默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之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彩却不大一样。
十二、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的意思是接受,接纳 2.《战国策》是 国别 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由西汉代的刘向编订记录了之至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之具有重要的地位 3.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二、内容概括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之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文章共分三段: 第1段:写进谏的缘起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第3段:写齐王虚心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