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2课《醉翁亭记》巩固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15KB
约11页
文档ID:595969029
第12课《醉翁亭记》巩固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1/11

第12课 《醉翁亭记》 巩固练 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 《醉翁亭记》 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 环滁( ) 琅琊( )( ) 饮少辄醉( ) 林霏开( ) 晦明( ) 岩穴暝( ) 伛偻提携( )( ) 泉香而酒洌( ) 弈者胜( ) 觥筹交错( ) 树林阴翳( ) 山肴野蔌( )( ) 二、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 2.(1)至于负者歌于途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三、解释重点实词 3.(1)宠辱偕忘 _________ (2)把酒临风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 (4)吾谁与归 (5)饮少辄醉 _________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8)佳木秀而繁阴 (9)觥筹交错 _________ (10)湖中人鸟声俱绝 (11)余拏一小舟 _________ (12)独往湖心亭看雪 四、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4.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2)归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3)乐山水之乐(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4)谓太守自谓也( ) 太守谓谁( ) (5)之山之僧曰智仙也( ) 名之者谁(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五、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环滁(chú) 林壑(hè) 射者中(zhōng)B.琅琊(yá) 辄醉(zhé) 酒洌(lèi) C.岩穴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yǔ) D.野蔌(sù) 觥筹(guāng) 阴翳(yì)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7.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六、名句默写 8.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 ,___”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 ,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 _____________,(夏) _____________,(秋)___ ,(冬)___ ,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___”,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___ ,___,众宾欢也 ,___,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二)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暝 翳 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文中描写“滁人游"的情景,能体现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泉香而酒洌 (2)杂然而前陈者 (3)树林阴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名( )之者谁? (2)醉翁之意( )不在酒 (3)野芳发( )而幽香 1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领起全文,点出滁州地理环境的总特征:位于群山环抱中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C.第二自然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的变化,紧扣“醉"字 D.“其西南诸峰……酿泉也作者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西南诸峰引向琅琊山、酿泉,引向山上的醉翁亭,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写出琅琊山的全貌。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涛澜汹涌,风云开阖⑧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有删改) 【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怀民的家多⑦齐安:黄州⑧阖:闭,意为天阴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3)谪居齐安: 19.翻译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甲】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两次问答在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21.【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 chú lánɡ yá zhé fēi míng huì yǔ lǚ liè yáo sù yì gōng yì 2.(1)至于/负者歌于途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3.(1)一起(2)持,执 面对 (3)曾经(4)归依(5)就(6)兴趣,情趣(7)昏暗(8)茂盛,繁茂(9)酒杯和酒筹(10)消失(11)撑,划(12)独自 4.(1)秀丽;茂盛 (2)聚拢;返回;投靠,依附 (3)乐趣;欢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4)命名;为,是 (5)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醉翁亭;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C A.射者中(zhōng)——zhòng; B.酒洌(lèi)——liè; D.觥筹(guāng)——gōng; 6.B B.应是“野花开放”,而不是“发现了野花"。

故选B 7.B B.《醉翁亭记》末段中“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由禽鸟之乐推及众人之乐,由众人之乐升华到太守之乐,最后点明太守之乐在于乐民之乐,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怡然自得的神态所以B项“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的判断是错误的; 8.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