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参考教案
3页1、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够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2.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自 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热爱大自然,从小立志,勇于探索。教学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懂得避震小常识。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课前准备:PPT课件、木棍毛巾若干。学生收集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之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地球的内部也是分层分圈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分组讨论,交流资料。在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收集一些地震 的资料。我们每个人收集到的资料是有限的,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下面分小组进行资料交流并讨论地震形成的原因。三、授新:地震形成的原因1.大胆假设
2、:想要解开地震成因之谜,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根据现象做出假设,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峰_上发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化石。(PPT 课件播放地震场景、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生物的化石。2.小心求证:如何检验假设?出示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用什么模拟什么?(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3.模拟地震实验:(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实验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4.小结地震的各种成因:通过刚才实验可以推测出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1)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就
3、引起大地震动,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90%以.上。(2)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7%左右。(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左右。五、地震的作用分小组讨论,地震还会起到什么作用?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总结归纳。1.地震释放了发生地四周蓄积的能量,地震后,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因为能量释放而变得地质结构稳定。2、研究地球内部主流方法就是地震波,地震形成的地震波在观察站接收以后可以用于地球内部成像分析(不同介质内波速不同)。六、地震来临时怎么办?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空前的。地震本身会对人类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同时,其引起的连带灾害也常常会带来比地震本身还巨大的灾难性影响,如大火、停电、停水等,使整个城市系统陷入瘫痪状态,甚至对救援行动的展开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对地震进行长时期预知性的预报。因此,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个急需被解决的课题。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2.在户外时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3.如果在家中时,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他们掉下来砸伤。5.如果在车上,要马上把车停到空旷地方,熄火走出车外。六、课堂总结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产生的,地震产生时,我们一定要镇定,不要惊慌,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回家后向亲人朋友传播防震减灾的有关知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参考教案》由会员徐**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参考教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