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看到化学方程式能准确判断是否属于中和反应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区分盐和食盐的关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何正确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准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中和反应。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四、教学策略:本着“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尊重” 的教学理念,我把教材分为2课时。 今天学习第1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我采取分组探究实验环节,让学生自
2、己选择物质来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而学习的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则利用微观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则采取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五、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铜固体、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六、教学过程l 引入课题:播放视频(装浓硫酸的车侧翻,撒熟石灰处理)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l 新课学习活动1:探究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以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进行科学探究。学生上台演示: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几滴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现象:反思:我们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两者确实发生反应了呢?分组实验:实验用品:稀
3、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胶头滴管、试管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实验成果:选择的指示剂是:_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加入_先滴加 _再逐滴滴入_ _ _ _ _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提问:其它的酸和碱能反应吗?学生自己自选药品进行试验活动2:酸和碱为什么能发生反应?酸和碱发生了什么反应?动画展示微观过程。学生演板写出前面实验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Ba(OH)2+H2SO4=BaSO4+H2OCu(OH)2+H2SO4=CuSO4+ H2ONaOH +HCl =NaCl + H2O分析得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4、过程,这样的反应,就叫做中和反应。分析从微观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H+ + OH- = H2O从中和反应引出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盐,并指出这里的盐指的是一类物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盐只是其中的一种。活动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什么应用?(1) 学生自学课本第61页总结并完成学案。(2) 学生看图回答中和反应的应用。小结:问学生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l 反馈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 CuO B Cu(OH)2 C CuSO4 D HCl2、思考下面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CO2+Ca(OH)2=CaCO3+H2O CuO+ 2HCl=CuCl2+H2O
5、Ca(OH)2+2HCl=CaCl2+2H2O3、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你能用什么物质将它除去吗?写出其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l 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本节知识点七、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概念: 碱 + 酸 盐 + 水 Ba(OH)2 + H2SO4 = BaSO4+ H2OCu(OH)2 + H2SO4 = CuSO4 + 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2.实质: H+ + OH- = H2O 3.应用: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案一知识准备:1紫色石蕊溶液
6、遇酸变_,遇碱变_,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 _,遇酸性或中性溶液 _。2、取用液体时,为了节约药品,一般我们取 _。3、胶头滴管在使用时注意要 _。二、学习过程1、活动一:探究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了吗?(1)回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进行科学探究选择的指示剂是:_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向试管中加入 先滴加 逐滴滴入 实验说明盐酸和NaOH溶液_反应。(3)提出问题: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反应吗?Ba(OH)2溶液和稀硫酸,现象_Cu(OH)2固体和稀硫酸,现象_NaOH溶液和稀硫酸,现象_2、活动二:探究酸和碱为什么会发生反应?发生了什么反应?(1)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_ + _H2SO4 + Ba(OH)2 _ + _H2SO4 + Cu(OH)2 _ + _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这样的化合物叫做_。_,叫做中和反应。3、活动三: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什么应用?阅读课本61页,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工业:农业:生活:4、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5、你有什么收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