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下【四川省绵阳市富乐教育集团】生物期中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七下【四川省绵阳市富乐教育集团】生物期中试题(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优教有方初一生物试题I选择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学会用火B.直立行走C.在地面生活D.使用天然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也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
2、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故选B。2.动物和人体发育的起点是()A.胎儿B.婴儿C.卵细胞D.受精卵【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和人体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详解】动物和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由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不能说动物和人的发育起点是婴儿或胎儿。故选D。【点睛】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3.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脐带是胎儿在子宫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B.受精卵形成及分裂形成胚泡的部位分别是输卵
3、管和子宫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体外完成发育全过程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与激素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在男性表现为阴毛、腋毛、胡须的显著生长,肌肉的发达,骨胳的粗壮,喉头突出,声音变得低沉。在女性则表现为乳房隆起,生长出阴毛、腋毛,骨盆宽度增加,皮下出现丰腴的脂肪。【详解】A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脐带是输送血液的通道,不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A错误。B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
4、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所以,受精卵形成及分裂形成胚泡的部位都是输卵管,B错误。C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与性激素有关,D正确。故选D。4.如图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2”能出现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答案】C【解析】【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5、,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图示表示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表示麦芽糖和淀粉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可见C符合题意。5.如果你给贫血患者提供饮食建议,根据有关贫血的常见原因和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你认为应该选择的食物组合是(副食)A.大骨汤、白菜、土豆B.海带、紫菜、胡萝卜C.肥肉、土豆、冬瓜D.鲜蛋、鲜鱼、猪肝【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贫血的饮食疗法.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详解】贫血是指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6、,因而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选项中,鸡蛋、鲜鱼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猪肝中含铁质丰富,故可作为贫血患者的理想的食物组合。故选D。6.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D.小肠长有56米【答案】B【解析】【分析】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详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7、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A、小肠壁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故A不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无直接关系,故B符合题意。C、内表面有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小肠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
8、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胃和肠的结构特点。7.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有突起,便于接受和传递信息B.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C.动脉中有动脉瓣,有利于防止血液倒流D.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人体四肢的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膜,这些瓣膜有利于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而动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详解】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和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神经元的这些突起
9、,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便于接受和传递信息,A正确。B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动脉中有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血管之间,C错误。D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正确。故选C。8.食物的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哪一个过程()A.牙齿咀嚼和舌搅拌的过程B.进入血液的过程C.与消化液混合的过程D.转变成
10、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食物消化的概念。食物的消化指的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详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直接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糖类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点睛】关于食物的消化是中考的重点,可结合着食物消化的图示进行掌握。9.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要制订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少的食物是()A油脂类B.肉类C.蔬果类D.谷物类【答案】A【解
11、析】【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类,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类。【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10.肺的组成和呼吸频率分别是()A.左肺三叶,右肺二叶,呼吸频率约为75次/分B.左肺两叶,右肺
12、三叶,呼吸频率为约75次/分C.左肺三叶,右肺二叶,呼吸频率为约16次/分D.左肺二叶,右肺三叶,呼吸频率为约16次/分【答案】D【解析】【分析】1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详解】肺位于人体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
13、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故选D。11.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气体通过的途径是()A.外界咽食道肺B.肺支气管气管鼻腔外界C.外界鼻腔气管肺D.肺气管支气管咽外界【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是呼气过程,气体通过的途径是:肺支气管气管鼻腔外界。故选B。12
14、.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A.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B.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C.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D.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答案】C【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详解】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故选C。【点睛】掌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13.血液在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其中有一种血细胞具
15、有杀菌作用,请问它在第几层?()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每一层都有【答案】B【解析】【分析】血液分层现象:【详解】新鲜动物的血液放入抗凝剂5%的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一层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所以,白细胞具有杀菌作用,在第二层。故选B。14.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胶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下方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隆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A.静脉内血流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B.静脉位置较浅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D.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详解】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