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595876787 上传时间:2024-12-1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6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执业药师考试47个高频考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 1:中药药学服务的重点人群 用药期长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用药者;病情和用药复杂,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合并应用多种药品者;特殊人群,如特殊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妊 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人士以及特殊职业者如驾驶员等;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方法者;类 别 书 名 主要特点及历史意义 主要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分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两部分 伤寒论 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后世称其为“众方之祖”金匮要略方论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 我国第一本证

2、候学专著 温疫论 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创立了辨治温疫温病的新理论 主要本草典籍 神农本草经 约成书于东汉。载药 365 种。采用三品分类原则。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为我国医药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本草经集注 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区分;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记载了对药物性能的认识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 850 种,开创了图文对照编纂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性本草,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全书共 30 卷,载药大约 1746 种。为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 中药学巨著。书中共收载药物 1892 种,方剂

3、 11096 首,附有药物图谱 1109 幅 主要方书典籍 肘后备急方 急症手册,全书总结了东晋以前的中医急救治疗成就 备急千金要方 论病首重妇婴病的防治与护理,对妇人经带胎产疾病有系统论治 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的续编,与千金要方相辅相成 外台秘要 继备急千金要方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 太平圣惠方 首详诊脉辨阴阳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普济方 我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收方 61739 首,保存了大量的民间验方 主要炮制典籍 雷公炮炙论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前人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 炮炙大法 第二部炮制专著,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炮、

4、爁、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曝、露十七种方法,即称雷公炮炙十七法 修事指南 收录药物 232 种,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考点 3:服药时间 要 点 内 容 空腹服 活血化瘀药(如桃核承气汤)、峻下逐水药(如十枣汤)、驱虫药、攻积导滞药 饭前服 补益药(如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制酸药;治疗病在胸膈以下如肝、肾等脏器疾病的药物 饭后服 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及苦寒伤胃之药;健胃消食药(如保和丸、大山楂丸);治疗病在胸膈以上如头痛、眩晕、目疾、咽痛等疾病的药物 清晨服 利水蠲饮祛湿剂(如鸡鸣散);涌吐药(如常山饮、七宝饮)清晨至午前服 发汗解表药(如桂枝汤、麻黄汤、桂枝加

5、葛根汤、九味羌活汤),温补肾阳、温阳健脾等方药(如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午后至夜晚服 具有滋阴潜阳、清热解毒、重镇固摄的中药 睡前服 安神药;涩精止遗药;部分缓泻药;治疗夜汗出、夜半腹痛者的药物 疾病发作时服 截疟药宜于疟疾发作前 12 小时服用;平喘药宜于哮喘发作前两小时服用 考点 4:症、证、病的概念 要 点 概 念 症 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证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病 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考点 5:阴阳属性 属 性 医学领域 事物归纳推演 季

6、 节 时 间 阴 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暗,或属于有形物质 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作用 秋,冬 夜 前半夜为阴中之阴 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阳 剧烈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或属于功能方面 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作用 春,夏 昼 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 考点 6: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相反,相互抑制、相互约束。(2)阴阳的互根互用:又称“阴阳互藏”,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基本形式为:此消彼长,包括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此长彼消,包括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4)阴阳的相互转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阴或阳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的运

7、动变化形式,即由阴转阳、由阳转阴。考点 7: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相生相克的次序,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排列顺序,相邻的属相生,相间的属相克,见右图。从五行相生关系来说,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 着“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母子关系”。从五行相克关系来说,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我克”两方面的联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相乘,是指五行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五行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对所不胜一行进行反制,又称“反侮”或“反克”。考点 8:五脏六腑

8、的生理功能 要 点 内 容 心 主血脉(推动、化生)、主神明(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阳脏、主神明 肺 主气(气之主)、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水之上源);朝百脉,主治节。有“华盖”“娇脏”之称 脾 主运化(水谷精微、水液;脾主升清、升举内脏)、主统血、喜燥恶湿;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 主疏泄(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藏血。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主升、主动,故成为“刚脏”,将军之官 肾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气之根)。封藏为主,先天之本,为脏腑阴阳之本 胆 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消化;胆主决断,

9、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胃 胃主受纳腐熟;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 肠 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大 肠 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 胱 贮尿和排尿 三 焦 上焦、中焦、下焦;有“孤府”之称。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元气运行的通路和水液运行的通道 考点 9:气(1)气的分类包括:元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宗气(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营气(行于脉内而属阴);卫气(行于脉外而属阳)。(2)气的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考点 10:六 淫 六淫致病共同特点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1

10、)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2)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3)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4)湿: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黏滞;趋下,伤阴位。(5)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6)火: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发肿疡。考点 11:七情内伤“怒(伤肝)则气上”“喜(伤心)则气缓”“悲(伤肺)则气消”“恐(伤肾)则气下”“惊(伤心、肾)则气乱”“思(伤脾)则气结”。考点 12:望面色的临床表现 五 色 特 点 主 证 表 现 白 色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 主

11、虚寒证、失血证 面色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 面色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 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 黄 色 黄为脾 虚、湿蕴的征象 主虚证、湿证 面色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荣 面、目、身俱黄:称黄疸。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赤 色 赤为血色 主热证 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 仅颜面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 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症候 青 色 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气虚血瘀 小儿高热,鼻柱、眉间、口周青紫:惊

12、风先兆 黑 色 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 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考点 13:望舌的临床表现 舌 质 特 征 临床意义 舌色 淡白舌 较正常舌色浅淡 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红 舌 舌色深于正常舌 主热证,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绛 舌 舌色深红 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见绛舌,表示邪热深入营血 紫 舌 绛紫色深,干枯少津 多系邪热炽盛、阴液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象 淡紫或青紫湿润 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 舌形 胖大舌 舌体胖嫩,色淡 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舌体肿胀满口,色

13、深红 多是心脾热盛 舌肿胖,色青紫而暗 多见于中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 多是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且干 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裂纹舌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 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 裂纹舌 舌色淡白而有裂纹 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 齿 痕 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 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芒 刺 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 芒刺干燥 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 舌尖有芒刺 多属心火亢盛 舌边有芒刺 多属肝胆火盛 舌中有芒刺 多属胃肠热盛 考点 14:闻 诊 要 点 内 容 谵 语 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热扰心神 郑 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精神

14、散乱 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哮 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 考点 15:问 诊 内 容 恶寒发热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伴有头身痛、无汗、脉浮紧 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伴口渴、自汗、脉浮数 潮 热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即发热,五心烦热 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阳明潮热: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等 自 汗 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气虚、阳虚 内 容 盗 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阴虚 绝 汗 病情危重之时,大汗不止(亡阳: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亡阴:汗出而黏如油)战 汗 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胀 痛 气滞 刺 痛 瘀血 重 痛 湿邪

15、困遏气血 绞 痛 实邪闭阻 灼 痛 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 冷 痛 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 隐 痛 气血不足 掣 痛 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 瘀 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虫 积 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 癃 闭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 考点 16:切诊,病脉和主病分为:(1)浮脉:表证。(2)沉脉:里证。(3)迟脉:寒证。(4)数脉:热证。(5)涩脉:气滞、血瘀、精伤、血少。(6)滑脉:痰饮、食滞、实热等。(7)细脉: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病。(8)弦脉:肝胆病、痛证、痰饮等。(9)代脉: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主脏气衰微。(10)促脉: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律的间歇

16、,主阳热亢盛、气滞血瘀或痰食停积等。(11)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考点 17:气的病变(1)气虚证:以全身功能活动低下为辨证要点。(2)气陷证:以内脏下垂为主要诊断要点。(3)气滞证:以胀闷疼痛为辨证要点。(4)气逆证:以气机上逆的症状为辨证要点。考点 18:乙肝病毒标志物六项:“大三阳”与“小三阳”(1)“大三阳”:即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出:HBsAg(+)、HBeAg(+)、抗-HBc(+)。【提示】HBV 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如同时有 ALT 及 AST 升高,应尽快隔离。(2)“小三阳”:即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出:HBsAg(+)、抗-HBe(+)、抗-HBc(+)。【提示】HBV 在体内复制减少,传染性低;如慢性肝炎肝功能正常,又无症状,不需要隔离。考点 19:扶正祛邪 要 点 内 容 扶 正 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也不盛的虚性病证,如补法 祛 邪 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如汗法、吐法、清法等 扶正与祛邪兼用“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而且两者同时兼用,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