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上传人:hule****023 文档编号:595873142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4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考点1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2分类(1)海蚀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2)海积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海岸地貌形成过程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海蚀地貌由岩石构成的海岸,由于不断受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海蚀穴海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

2、布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海积地貌海浪挟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堆积在近岸的浅水带里,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新课标全国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

3、稳定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关键信息点拨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水的作用下在海岸带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可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贝壳堤分布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是河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区;贝壳堤的位置及变化反映海岸线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湾处有多条贝壳堤,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4、,自西向东分布,推测该区域海岸线多次变动且由陆地向海洋推进,说明该地流水堆积作用较强,入海口泥沙淤积较多。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海岸线

5、位置多次变动。考向1通过“海蚀地貌”考查“综合思维”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2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答案1.B2.D解析第1题,石灰岩为浅海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

6、,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B正确。第2题,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D正确。考向2通过“海积地貌”考查“区域认知”(2023江苏徐州市期末)锡瓦什湾位于亚速海西部(下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1米,有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亚速海相隔。亚速海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据此完成35题。3沙嘴的物质主要来源于()A亚速海的海底 B亚速海沿岸河流C锡瓦什湾海底 D亚速海沿岸沙地4影响沙嘴走向的因素是()海底地形河流分布海流流向大陆

7、轮廓盛行风向A BC D5沙嘴增长最快的季节及原因是()A春季,陆上风沙较大B夏季,偏南风降低海流流速C秋季,河流流速减小D冬季,偏北风增大海流速度答案3.B4.C5.B解析第3题,亚速海北部有多条入海河流,河流挟带泥沙入海,经海流的影响,泥沙被海流带至该区域沉积,形成狭长状的沙嘴,故沙嘴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亚速海沿岸河流,故选B。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海流挟带亚速海北部河流的入海泥沙向西南方向搬运,锡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1米,海底地平水浅,泥沙易沉积,且克里米亚半岛在沙嘴附近的海岸线轮廓呈西北东南走向,使得沙嘴也呈西北东南走向,所以影响沙嘴走向的因素有海底地形、海流流向以及大陆轮廓等,正

8、确;河流分布影响海流挟带泥沙的多少,从而影响沙嘴的规模,但对其走向影响不大,错;冬季的盛行风有利于推动海流,对沙嘴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夏季盛行偏南风,削弱南下海流势力,有利于泥沙沉积,对沙嘴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其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影响不大,排除。故选C。第5题,图中沙嘴的泥沙因海流搬运而来,其增长速度主要与海流动力有关,与风、河流流速的关系不是很大,排除A、C;冬季盛行偏北风,增大海流速度,可能会加大沙嘴泥沙的侵蚀搬运,沙嘴增长速度不是最快,D错;夏季盛行偏南风,偏南风降低海流流速(注意海流流向常年稳定),有利于促使泥沙在沙嘴附近沉积,沙嘴增长速度最快,故选B。考点2冰川地貌冰川地貌的形成

9、过程及特点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冰蚀地貌冰川所挟带的碎屑物在冰川滑动过程中磨蚀、刨蚀冰床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冰川槽谷(“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峡湾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形成冰川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冰碛地貌碎屑物随冰川衰退而堆积下来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碎屑物堆积,形成高低起伏的形态终碛垄分布于冰川前缘地带,由终碛组成的弧形

10、垄状地形。内侧缓,外侧陡,相对高度因地而异冰水堆积地貌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扇融水河流挟带泥沙堆积,多个冰水扇连成一片形成外冲平原蛇形丘狭长、弯如蛇的高地。主要是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砾堆积而成,有一定的磨圆度,发育冲刷、填充物构造,呈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两坡对称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20226月浙江选考)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12题。1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 B C D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

11、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关键信息点拨研学地点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冰川广布。结合景观图片可推测,是新月形沙丘,是雅丹地貌,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位于我国云贵地区;是冰川“U”形谷,位于青藏地区,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答案1.B2.B解析第1题,是新月形沙丘,是冰川“U”形谷,是喀斯特地貌,是雅丹地貌,选B。第2题,无人机可携带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属于RS,可监测地物属性的变化,选B。用GPS模拟冰川的移动,需要把GPS接收机固定在地物冰川上,通过一段时间测量来观察冰川的移动,与无人机无关,A错

12、;GIS的功能是数据分析和处理,不能测量地物的具体属性,C错;VR是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不能通过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D错。考向1通过“冰蚀地貌”考查“综合思维”(2023山东聊城模拟)冰川对地表具有很大的侵蚀破坏能力,冰蚀作用包括磨蚀作用和挖蚀作用。冰川移动经过地表岩石时,先对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磨蚀);后把岩块拔起带走(挖蚀)。羊背石是冰川作用与其他自然因素结合塑造的一种典型冰蚀地貌。下图为“羊背石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形成图中羊背石的冰川的运动方向是()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2羊背石地貌形成条件不包括()A移动的冰川 B松软的凸岩C较

13、大的坡度 D适宜的温差答案1.D2.D解析第1题,羊背石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因此,形成图中羊背石的冰川向北运动。故选D。第2题,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剖面形态两坡不对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成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冰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锯齿状的陡坡。移动的冰川是必要条件,松软的凸岩易于冰川的侵蚀,较大的坡度利于阻挡冰川,加大侵蚀力度,而适宜的温差与羊背石地貌的形成无关,故选D。考向2通过“冰川堆积地貌”考查“综合思维”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

14、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35题。3该区域地势总体()A北高南低 B四周高中间低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4冰碛垄的形成()A与侵蚀无关 B位于地势平缓处C沉积物大小均匀 D与山谷平行5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A气候逐渐变暖 B气候逐渐变冷C气温反复升降 D气候持续稳定答案3.C4.B5.D解析第3题,冰碛垄在冰舌侧面和前缘生成,因此地势应该较低。弧形指向东南一侧,地势应该是西北高、东南低,故选C。第4题,冰碛垄是由冰川侵蚀砂石,而后携带砂石,最后沉积而成,A错误。地势平坦有利于堆积,B正确。冰川作用分选作用差,沉积物大小不均匀,C错误。不一定与山谷平行,D错误。第5题,一个高大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其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故选D。答题指导6地貌形成过程1地质地貌形成过程2侵蚀地貌答题思路考向关键词答题思路河谷、沟谷、峡谷河床、下蚀、侧蚀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下蚀、侧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课外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