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

上传人:hule****023 文档编号:595873141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2 喀斯特地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雅丹地貌等)、风积地貌(沙丘等);海浪作用、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冰川作用、冰蚀地貌(U形谷、峡湾等)、冰碛地貌、冰水堆积地貌。基本原理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的形成原理。课时32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类型(1)地表

2、喀斯特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常见的类型有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特别提醒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溶洞是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是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透水性好,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的溶蚀能力水体成分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的流

3、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发育更广泛(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C D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关键信息点拨由图中图例可知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和淀积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岩石类型多为石灰岩,裂隙发育,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注意图中图例的名称和各地貌的分布位置,可溶性岩石

4、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础,石钟乳和石笋是在溶洞内由流水淀积作用而形成,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先溶蚀上部溶洞,上层洞穴的形成时间早于下层洞穴。答案1.D2.C解析第1题,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先形成可溶性岩石,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第2题,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

5、薄,土壤贫瘠。考向1通过“地表喀斯特地貌”考查“综合思维”广西乐业县白洞天坑坑口长和宽分别达220米和160米,最深达312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是天坑形成的早期形态,冒气洞口直径仅78米。冒气洞与白洞天坑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内的空气与外界连通,温度变化大,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 左右,因洞口时常冒出较浓“白烟”而得名。下图为“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的时段是()A夏季日出时 B夏季正午后C冬季日出时 D冬季正午后2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A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地壳陷落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C地壳下沉沉积作用

6、水平运动断裂坍塌D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答案1.C2.B解析第1题,“白烟”本质是洞内相对潮湿的水蒸气上升冷凝而成。冬季日出时,地表气温最低,白洞天坑中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溶洞通道压迫冒气洞的空气,使得冒气洞内暖湿空气上升,出洞口后遇冷成雾珠,形成“白烟”,故选C。选项中其余时段洞内温度与洞外温度差异不大,形成的“白烟”不显著。第2题,天坑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地质作用顺序是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随地壳抬升至高处,然后在流水侵蚀、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洞扩大,上覆岩层自然坍塌,故选B。考向2通过“地下喀斯特地貌”考查“人地协调观”(2023福建福州质检)新西兰西北部的怀托

7、摩小城,分布着大量石钟乳溶洞,溶洞里聚居数量巨大的洞穴萤火虫,如图所示。萤火虫借“荧光陷阱”捕食,但是遇到强光和噪声,萤火虫就会“关灯”,回归黑暗寂静。据此完成35题。3推测萤火虫溶洞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A温和多雨 B寒冷湿润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4关于萤火虫溶洞及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形成石灰岩许多穴居昆虫在洞内生长繁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溶洞石钟乳内力作用使岩层上升出露海面A BC D5为维持洞内原貌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A游览小船使用绳索拉动B允许游客用闪光灯拍摄C增加游览项目吸引客源D播放音乐营造艺术氛围答案3.A4.D5.A解析第3题,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

8、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故萤火虫溶洞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选A。第4题,萤火虫溶洞内分布着大量石钟乳,岩石是石灰岩,是海洋生物死亡后遗体经沉积作用形成的,后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岩层上升出露海面;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石钟乳,最后,许多穴居昆虫在洞内生长繁殖,形成现在的萤火虫溶洞景观。因此,萤火虫溶洞及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排序是,故选D。第5题,为维持洞内原貌,应尽量保护性开发,游览小船使用绳索拉动,对溶洞的不利影响较小,A正确;由材料可知,萤火虫害怕强光和噪声,游客用闪光灯拍摄会发出强光,播放音乐会破坏洞内的安静氛围,B、D错误;增加游览项目吸引客源,人员大量进入会对洞内环境造成一定程度

9、的破坏,C错误。课时精练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下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二洞天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A重力 B地转偏向力C岩性 D溶蚀崩塌2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B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C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D珀斯地区天气干热答案1.B2.C解析第1题,二洞天河流是自西向东的伏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右侧是南侧,故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B对。两岸均受重力影响、岩性相同,A、

10、C错。溶蚀崩塌是侵蚀的结果,D错。第2题,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是夏季,大气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北半球夏季,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圈外,没有极夜现象,A错。密西西比河处于丰水期,B错。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C对。珀斯地区位于南半球,此时是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D错。喀斯特洞穴系统的烟囱效应(如下图所示)是指由于洞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使气流从温度高的区域流向温度低的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较北方明显,它为喀斯特地区的地气交换增加了一个通道,对碳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完成35题。3喀斯特洞穴内常见的堆积地貌有()峰林

11、石钟乳石笋溶沟A B C D4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A夏季低、冬季高 B夏季低、冬季低C夏季高、冬季高 D夏季高、冬季低5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南方喀斯特地区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壤深厚,利于地表水下渗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A B C D答案3.B4.D5.C解析第3题,喀斯特洞穴内常见的堆积地貌有石钟乳、石笋,峰林、溶沟是侵蚀地貌,故选B。第4题,夏季洞外温度高,洞内温度低,气流从洞外流向洞内,洞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冬季相反,洞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所以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夏季高、冬

12、季低,故选D。第5题,南方喀斯特地区的烟囱效应较北方明显的原因包括南方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南方喀斯特地区高温多雨,溶蚀作用强,对。烟囱效应与光合作用、土壤深度无关,且南方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错。故选C。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下水中含大量可溶性碳酸氢钙,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富含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水,因水中CO2的消耗(主要是CO2从水中逸出或水中光合作用消耗CO2)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钙华。水中的CO2含量与压强、温度、流速和植被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67题。6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钙华集中分布的地区,却很少形成溶洞,主要原因是()A地壳活跃,缺少形成溶洞的

13、稳定地质条件B地壳相对稳定,不易形成溶洞C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显著D缺少形成溶洞的物质条件7下列自然因素中,有利于青藏高原东部钙华景观形成的有()海拔高,气压低海拔高,气温低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植被茂密A BC D答案6.A7.C解析第6题,青藏高原东部地壳活跃,在溶洞发育过程中容易遭受地壳运动而遭到破坏(缺少形成溶洞的稳定地质条件);我国中东部地区地壳相对稳定,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易形成溶洞、峰林等景观,A正确,B错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中CO2更易逸出,利于形成钙华,与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无关,C错。青藏高原有形成溶洞的物质基础(可溶性的石灰岩分布广泛),D错。第7

14、题,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河河水溶解大量钙元素,青藏高原地壳活跃,地下河易露出,随着压强和温度的改变,水中钙质析出易形成钙华,凡是有利于CO2从水中析出的自然条件,都有利于钙华的形成。落差大,水流速度快,CO2易从河水中逸出。青藏高原东部植被茂密,植物光合作用强,能消耗更多的CO2。气温低,蒸发量少,不利于形成钙华。正确,选C。8(2023江苏扬州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地缝是喀斯特地貌术语,指非常狭窄且有相当深度与长度的峡谷或流水沟谷。云龙地缝地处恩施大峡谷境内,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上游连着世界上最长的暗河,下游直通清江。云龙地缝的两岸崖壁地层形成于不同的地质年代,右岸为三叠纪,左岸为二叠纪。下图为云龙地缝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简析云龙地缝两岸岩层地质年代不同的原因。(2分)(2)据图分析云龙地缝的形成过程。(6分)(3)试推测云龙地缝将来的发展演变。(3分)答案(1)地壳运动形成断裂带,两岸岩层沿断裂带发生了相对垂直位移。(可能是地缝走向与地层走向一致,但岩层向右岸倾斜。)(2)石灰岩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形成裂隙或断裂带,(含有二氧化碳的)地表水沿着岩石裂隙、断裂带渗入地下,(溶蚀)石灰岩形成洞穴;洞穴(沿岩层节理面或裂隙)不断延伸,串通形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课外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