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595865088 上传时间:2024-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考点复习提纲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分封制的积极影响: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诸侯对下属层层分封,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传播了周文化,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西周经济开发与社会的发展。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有促进作用;2.分封制的消极影响: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实力的增强,血缘关系的逐渐疏远,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形成了贵族内部

2、森严的等级制。3.宗法制的影响:(现实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巩固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尤其是大宗的地位(世卿世禄制)(后世)是中国宗法观念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弊端)家长制作风、男尊女卑、等级观念、任人唯亲等现象。4.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上的表现。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5. 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等级森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定性;具有延续性和稳定;原始民主传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6.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

3、制度: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贵族分封体制逐渐解体各国政治上的重大变革,使君主权力得到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产生7.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皇权至上、皇位独尊、皇帝世袭8.三公九卿制度的特点与影响:三公九卿之间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以皇权为中心,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三公九卿以“廷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廷议”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9.郡县制的影响: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 是

4、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10.文书制度的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11.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2.宋朝二府三司制影响: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再度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1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内朝官向外朝官

5、转化;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宰相权力不断分化。14.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15.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权力不断分化和转移。16.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的发展演变:两汉: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宋朝:二府三

6、司;元朝:中书省;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顶峰)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设刺史监察;东汉晚期:州、郡、县,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隋代:州、县二级;唐代:道、州、县三级,唐中期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宋代:路、州(府)、县,收其权,分权;元朝:行省制,省、路、府、州、县多级;明清:省、府、县三级,设巡抚或总督。17.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因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吸取前代经验教训。政治变动;经济发展;国土变迁;气候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变革,治国理念。第二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7、、公民意识、轮番而治、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2.雅典民主的本质:奴隶制民主;民主范围狭隘性;3.斯巴达寡头政治的特点: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4.罗马共和国的特点: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实权掌握在元老院和高级官员手中,公民大会的权力比较小。混合政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5.罗马帝国的特点:实行独裁统治6. 古代希腊罗马政体的共同点:形式上都实现了分权;都维护奴隶主利益,维护奴隶制度;公民仅是少数;妇女、外侨和奴隶都没有资格参与政治。7.中古西欧的特征:以封君封臣制、庄园农奴制为基本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8、)8.(1)法国:等级君主制(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皇权。(2)英国:议会君主制(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权力受到宪法、议会的限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签署大宪章的影响: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9.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过程:(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3)18世纪,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

9、治”;(4)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成年男性相继获得选举权,权力不断下移。1832年议会改革,完善了英国君主立宪制。10.美国总统制共和制:1787年宪法标志着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利,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三权分立原则: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人民主权原则:(权力来源)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11. 法国议会制共和制:1875年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具有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12. 美国总统制

10、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实行世袭制,但是统而不治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拥有实权政府首脑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统,由在总统大选中获胜者担任内阁(政府)首相负责组织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政府首脑与内阁的关系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首相和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议会只有在总统违犯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议会不能使总统和政府辞职,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和政府的关系议会对选民负责,首相和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与总统都对选民负责,议会和政府是平行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同点(1)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

11、权的组织形式,都是资产阶级专政。(2)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3)都实行两党制和两院制议会。13.英国、美国、法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都是资本主义政体;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政体。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2.临时约法的影响:积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局限:存在“因人设法”,有违背立法公正性,总统府和国务院职权不明,无法真正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双行政中枢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3.政党政治的背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

12、制;4.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名存实亡的原因:(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具备实行政党政治的经济基础。(2)思想: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落后,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限,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缺乏实施政党政治的政治文化和心理基础。(3)阶级:民国初年的中国缺乏实施政党政治的坚实民众基础和阶级基础。(4)政权: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缺乏政权的有力支撑。(5)外部:帝国主义列强扶植在华代理人,阻碍中国革命。5.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的特点: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6. “训政”时期的实质: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就是剥

13、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7.对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评价:这是创建人民政权的尝试,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8.“三三制”原则的评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以后政协制度的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9.解放区的建设的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10.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根本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二)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

14、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2) 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1982年,写入宪法,走上了制度化轨道。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3.基层民众自治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