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03 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所谓关系型材料(话题)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在具体操作上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不可顾此失彼关系型作文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关系(无此无彼式):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在写作时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更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要顾及到两方如“自由与纪律”: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没有平凡,也就没有伟大;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于平凡;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2.是非取舍是非取舍关系(有此无彼式):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不是只要“是”而不分析“非”,而是扬“是”而避“非”,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其人或其事如“偏见与关爱”: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再如“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可以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3.并非绝对并非绝对关系(有此未必有彼式):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写作时不能走向绝对化,造成观点走向极端,经不起推敲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再如“痛苦与成功”: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而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4.并列共存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如“和而不同”:“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再如“成人与成才”:既要成人,也要成才5.条件关系条件关系(有此就有彼式):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条件关系,也有可能几个要素间互为条件如“人文素养与发展”,要能有所发展,就得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再如“立业与做人”,要能立业,须得好好做人1.从材料中拎出核心概念,并确立其含义关系型作文所给材料中或明或暗地提供了一组或多组概念,审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这些核心概念,并迅速、准确地确立其含义以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为例,材料给的是《红楼梦》大观园一个亭子的三种命名,初读有点儿“绕”,而材料提示语提示得很明白: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这里的“移用”“化用”“独创”就是三个核心词语,这道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思考这三者的关系在结合材料理解核心概念的含义时,要注意不少涉及其“比喻义”,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出现的“本手”“妙手”“俗手”三个概念本是围棋术语,在审题立意时要还原其本义2.运用思辨思维,建构多元关系(1)二元关系的建立按照思辨思维,二元关系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而一上来想到的关系往往是最浅显、最表层的,如果能立体、深入地思考,则会使审题立意走向深刻如“苦与乐”,一上来可能思考是并列关系,“人生既有苦,又有乐”;再想想可能为因果关系,“因为苦,所以乐”;接着想可能为条件关系,“只有苦,才能乐”;深入再想可能为转化关系,“苦可以转化为乐,乐也可以转化为苦”如果多点儿深入思考,何愁立意不深刻多元?二元关系,存在着先后、并列、递进、因果、条件、假设、目的、主次、转化等种种联系,面对关系型作文,审题立意时要想想这些可能的关系2)三元关系的建立三元关系的建立要比二元关系更复杂,三者的关系必须兼顾,否则可能偏题;不过,也有窍门,就是善于把三元关系转化为大的主次轻重型二元关系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题目存在着“移用”“化用”“独创”三元关系,应如何处理呢?①移用、化用固然重要,但唯有“独创”才是根本与灵魂。
②移用为基础,化用为翼,独创方为魂③独创固然重要,但离不开移用与化用,否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移用为基础,独创为目标,而化用则是桥梁无论是怎样的立意,都有一个以其中一个为主,以其余二者为辅的问题因此,二元思辨是三元思辨的基础,要阐述好三元关系,基础还是要阐述好三者各自彼此之间的二元思辨关系,处理好三元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在关系型作文中,能够全面、深刻、立体地分析二元或三元关系的,方为审题立意的佳构但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着“非此即彼”“顾此失彼”“平分秋色”等单项思维模式如果在平时的审题立意训练中,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运用这种思辨性思维,就会发现二元或三元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 【审题示范】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扣紧概念核心概念本手、妙手、俗手明确内涵术语含义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引申含义本手本是“根本”之义,即材料中“正规”“开始”“基础”“功夫扎实”,就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是前提材料中“妙手是创造”,实际就是创新,是效果材料中“俗手是受损的下法”,是狭隘、短视、急功近利建构关系(1)以“本手”为中心本手是基础,妙手须以本手为前提,否则为俗手2)以“妙手”为中心坚持本手,发展妙手,如果固守本手,没有创造妙手,则极可能本手变为俗手3)以“俗手”为中心要避免俗手,必须加强本手,创造妙手确定立意①人生如棋,练好本手,避开俗手,臻于妙手;②融汇“本妙”,不落“俗套”;③“三手”围棋,为人之道;④本妙应固本,本固不落俗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的关键词之一因为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们做不到绝对掌控时间,只能尽可能把时间单位细化以利用得更为有效,或在有限时间里获得独特体验以提升生命的价值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去安排时间、驾驭时间,也是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既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考生写作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还是入手写作最直接的切入点技术”是材料里的又一个关键词技术”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这是写作时要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有些人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了时间比如通过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胸有成竹地提升效率;再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得以享受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人所经历的时间也变得更有质量但也有人“成了时间的仆人”材料中的这个比喻指向是明确的,即在时间面前人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安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归纳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但主题只是内容领域,是要讨论问题的范围,不等于要讨论的问题。
考生需要围绕这个问题范围或内容领域,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的现象,并凝练成一个明确要讨论的问题,经过思考分析,形成认识,把这个认识抽象出来 【立意参考】①把握主旋律,避免泛娱乐;②君子用时,不为时用;③校自己的“时钟”,做时间的主人 【范文借鉴】让技术添翼,做时间的主人 尼采曾言,“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有人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利用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也有人被快节奏的社会态势裹挟向前,迷失在日新月异的技术中,茫然自失,成了时间的仆人诚然,我们渴羡前者的生活,却也要知道,只有明辨人、技术、时间这三者的关系,才能避免后者的失误,活出丰富精彩的生命以我观之,合理利用技术,能够为时间赋能君不见,高铁货运纵横中华大地,直播带货一时风靡全国,为不耐贮藏的新鲜蔬果争得宝贵售卖时机;君不见,九章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机器运作代替人工劳作,为科学家们节省时间成本换取创新成果;君不见,文稿模板应有尽有,联合收割普遍应用,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这一代年轻人都将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技术,不应该成为恋旧者们“闻之色变”的“情怀收割机”,也不该是佛系青年们“躺平摆烂”的借口;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学会与技术“互利共生”,“相知相伴”。
反之,过度依赖技术,则会让人们失去对时间的掌控,成为生活的奴隶有人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不肯耐下心来为家人洗手做汤羹,最终丧失了对生活的真实感知;有人忙忙碌碌,碌碌无为,一味追逐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然而得到的却是极致的空虚……弗兰克尔曾提出的“星期日神经官能症”,在百年后的现代社会讽刺般地重现,其原因不外乎当代人对自我认知的疏漏,对未来规划的轻视简言之,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因此少了对掌控时间的急迫与恳切作为一个有志的00后青年,我想,你一定愿做时间的主人,愿做自己命运的主宰那么,生活在这个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里,学会合理利用技术,就成了学子们的必修课你可以用机械技术避免重复劳动,用网络技术积极探索未知,用娱乐技术适度放松身心……我相信,带着一颗朴素而真诚的心,带着一腔热血、满满珍重,带着严于律己的良好风范,你一定能得到技术添翼,翱翔于九天,成为时间的主人,赢得美好的人生!点评:正反对照说理,是本文的最大特点文章开头便点出存在着两类截然相反的人,在引人深思的同时,顺势指出:“只有明辨人、技术、时间这三者的关系,才能避免后者的失误,活出丰富精彩的生命为后文写合理利用技术的益处、过度依赖技术的弊端张本。
此外,文中多处提炼了富有哲理的语句,如“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学会与技术‘互利共生’,‘相知相伴’”,以及文中的多处排比句、点题句等,无不是文章的亮点,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鉴的长处和优点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