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周礼》中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声明而弊谋这说明西周( )A. 君主权力不断加强 B. 重视完善官僚政治C. 依靠血缘纽带维系 D. 蕴含原始民主传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声明而弊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中,最高权力没有实行高度集中,天子依然要和贵族进行集体议事,保留原始民主的特征,D项正确;周王遇事要询问小司寇,说明周王权力不断衰落,排除A项;周朝属于贵族政治,秦朝逐步建立起官僚政治,排除B项;宗法关系“依靠血缘纽带维系”,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项2. 如表是某朝代某地方官吏升迁原因占比表,这一朝代最有可能是( )《长吏名籍》所见升迁原因占比表升迁原因以功迁以廉迁以捕格群盗除以请诏除以秀才迁举方正除以军吏十岁补以孝廉迁共计人数73151153221112占比65.18%1339%9.82%4.46%2.68%1.79%1.79%0.89%100%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以功迁”“以廉迁”“以请诏除”“以秀才迁”“以孝廉迁”等可知,这主要体现的是汉朝的官员升迁,汉代官员的升迁常以功绩和廉洁为依据,B项正确;秦朝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排除A项;唐朝可以通过科举做官,考核官员,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升迁、调整或罢免,排除C项;宋代主要以科举才能升迁,官员根据才能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升迁、调整或罢免,排除D项故选B项3. 有学者指出,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宋代无外戚内乱,无藩镇强横,没有全国性的农民斗争,其统治长达三百余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
下列选项中,符合宋代“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是( )A. 由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达成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 以考满和考察加强对官员任职进行考核C. 改道为路确定监督州县各级官吏的主要职责D.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推动出现“大定之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代统治时间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较长的王朝,且宋代“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宋朝改道为路,主要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体现了对内治功的成效,C项正确;因王安石主持的变法以失败告终,并未达成强兵的目的,与本题主要结论“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不一致,排除A项;考满制度在明代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和完善,不是宋朝,排除B项;“大定之治”是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时,治国有方、勤于政事、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天下小康的局面,与宋朝无关,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4. 作为首任军机大臣,张廷玉为军机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雍正帝信赖,其所受荣宠达到极致但到了晚年,仅仅犯了一些小错误,张廷玉被削去爵位,遭到无情的打击材料最能说明( )A. 军机处有保密性强的特点 B. 军机处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C. 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D. 军机处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作为首任军机大臣,张廷玉为军机处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雍正帝信赖,其所受荣宠达到极致但到了晚年,仅仅犯了一些小错误,张廷玉被削去爵位,遭到无情的打击”和所学可知,作为军机大臣的张廷玉的官位和荣誉完全服从于皇帝专制独裁的需要,说明军机处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机处的办事流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军机处的职能和地位,排除B、C项故选D项5. 1898年9月23日,日本首相兼外相大隈重信,给驻上海代理领事诸井六郎等人发电报,内容如下:“根据驻清临时代理公使的报告,北京发生了针对近来中国改良运动的一系列的政治反攻宣布慈禧太后将与皇帝共同听政的诏书已经发出,数名显为激进的改良党成员已经被捕材料涉及的“中国改良运动”( )A. 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B. 推动社会思想启蒙,并促进国人觉醒C. 是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的里程碑D. 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98年,慈禧太后宣布与皇帝共同听政,并逮捕了数名激进的改良党成员,说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改良运动,但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攻。
从而可知这场改良运动即戊戌变法,它推动了社会的思想启蒙,并促进国人觉醒,B项正确;“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与本题材料主要内容“改良运动遭到守旧势力的反攻”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并且清政府进行这次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挽救其自身统治,不能称其为“追求民族独立的里程碑”,排除C项;“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是辛亥革命,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6. 如图为发表于1912年《民权画报》的漫画《掌中物》,漫画上方文字内容是“咳参议院中如许代议员都是我掌中物敢多说么”由此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 国人参政热情极度高涨 B. 民主共和政体危若累卵C. 军阀混战破坏民主制度 D. 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漫画中的文字和形象表明,参议院中的代议员被某个权势人物控制,反映了当时民主共和制度的脆弱和不稳定,说明民主共和政体面临严重威胁漫画讽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权力集中,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危机,B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民主共和政体面临严重威胁,并非反映国人参政热情极度高涨,排除A项;当时军阀混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建立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7. 清王朝覆灭后北洋政府废除古代官员九品制,学习西方,采取文官考试制度,并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详细地写明应试者的准考条件、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流程等该草案( )A. 是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B. 几乎全部确定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C. 实现了允许女子参与考试的历史突破D. 明确由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与任用【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1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详细地写明应试者的准考条件、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流程”及所学可知,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A项正确;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同时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这些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21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未允许女子参与考试,到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铃叙,方得任用”,排除D项。
故选A项8. 晋察冀画报社社歌唱到:“我们是文化艺术的劳动者,我们是思想战线的战斗员,我们用双手大脑劳作,我们用笔杆机器作战生产精神的食粮,制造文化的枪弹,开辟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田园劳作呵!从日出东山到星光满天战斗呵!黎明冲破了黑暗,我们的歌声飘扬在太行山该社歌( )A. 激发了各阶级抗战的热情 B.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 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 有助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晋察冀画报社”“生产精神的食粮,制造文化的枪弹,开辟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田园劳作呵!从日出东山到星光满天战斗呵!”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文化艺术创作的方式激励民众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是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情况,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9.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下列口号或方针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 “五讲四美三热爱” B.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至1978年(中国)据题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的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旨在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方针符合本题时空背景,且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治口号之一,C项正确;“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方面,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
故选C项10. 如图所示为1949-198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示意图,对于图中1970-1973年出现的建交高潮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B. 中美建交推动外交高潮的出现C. 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 中国外交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答案】D【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82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