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练习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不使用答题卡的考生,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第5页答题栏内:使用答题卡(纸)的考生,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纸)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下列古文或诗词的解读错误的是A. “曾青得铁则为铜”的过程发生了复分解反应B. “野火烧不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表达了分类的观点D.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呈现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 混合物:空气、冰水混合物 B. 盐:、HClC. 碱:、 D. 氧化物:、HCOOH3. 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uO→Cu C. Na→NaCl D. 4.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测其pH为强酸性,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 B. 、、、C. 、、、 D. 、、、5. 下列溶液与20mL2mol/LNaNO3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 10mL2mol/LMg(NO3)2溶液 B. 5mL0.4mol/LAl(NO3)3溶液C. 10mL2mol/LAgNO3溶液 D. 10mL0.5mol/LCu(NO3)2溶液6. 下列说法正确是A. 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B.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 丁达尔效应是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D. 盐类物质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7. 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以表示为A. B. C. D.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将稀硫酸滴在铁片上: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 氯气通入水中: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 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 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所以属于碱性氧化物D. 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属于酸10. 已知M2O + 3 S2- + 14H+= 2M 3++ 3S↓+ 7H2O,则M2O中的M的化合价为A. +2 B. +3 C. +4 D. +611. 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L和的混合气中所含原子总数为B. 0.1mol中所含阴离子数目为C. 1mol/LNaOH溶液中含数目为D. 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分子数为12.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图1证明NaHCO3受热易分解 B. 图2制备Fe(OH)3胶体C. 图3证明Cl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D. 图4探究钠与Cl2的反应13. “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A. 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B.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C. 将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D. 加入后,再加稀硝酸酸化,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14.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将铁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剧烈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氯气具强氧化性C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溶液中溶液蓝色褪去,有红色固体出现钠的还原性比较强,可以置换出铜单质D将使用过的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再蘸取某无色溶液进行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该无色溶液中含有A. A B. B C. C D. D15. 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氧化剂是KClO B. 发生氧化反应C. 氧化性: D. 生成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第Ⅱ卷注意事项:本卷共4题,共55分16. 某一无色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Na+、Mg2+、Cu2+、K+、Cl-、、中一种或几种,通过下述实验进行验证:①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②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生成③向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1)由题干无色澄清透明溶液可推测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由①和②中信息可推测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沉淀部分溶解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2)由③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测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其原因是_______3)综合上述信息,可推测Na+和K+_______(填“两种都有”、“两种都无”、“至少有一种”)原因是_______17. 能源、环境、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化学现有以下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根据题意回答以下问题:A.铜丝 B.苏打固体 C.NaCl晶体 D.溶液E.过氧化钠粉末 F.干冰 G.小苏打固体(1)在上述所给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_______(填写序号)2)某同学炒菜时汤汁溅到液化气的火焰上时,火焰呈黄色据此他判断汤汁中含有_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3)写出苏打在水中电离方程式_______4)E是一种供氧剂,写出E与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每生成1mol,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5)将小苏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6)下列有关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A. 比热稳定性强B. 和固体溶于水均放出热量C. 等质量的和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等量的D.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红色较深18.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氯气,并对含氮的物质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为了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Ⅱ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3)Ⅲ为氯气的收集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b(填“m”或“n”)4)图中缺少氯气的干燥装置,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氯气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A.浓硫酸 B.碱石灰 C.无水(5)、HClO和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使用“84消毒液”时,为增强消毒效果常调节,原因是_______②通常购买的“84消毒液”pH在12左右,为增强消毒效果可向其中滴加_______(填写序号)A.食盐 B.可口可乐(pH在2.5-4.2之间) C.食醋19. 配制240mL0.50mol/L的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
2)计算、称量:需称量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3)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在盛有NaOH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4)该实验中玻璃棒起到_______和引流作用5)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造成怎样的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无影响”)①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_______;②配制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