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库Ⅰ标库盆防渗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

liy****00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9.50KB
约11页
文档ID:595738757
水库Ⅰ标库盆防渗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_第1页
1/11

水库水源工程Ⅰ标库盆防渗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水库Ⅰ标库盆防渗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1基本资料1.1工程规模及建筑物级别尖山水库水源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农业灌溉和场镇、农村人畜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水库位于朝阳河上游源头白庙子河段,坝址位于白庙水库下游约260m处,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3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283.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49.2万m3,校核洪水位1284.65m(P=1.0%),总库容55.4万m3尖山水库灌区范围涉及尖山镇尖山村、大包村、百步村等3个村,规划灌溉面积2010亩设计农村供水人口2980人设计城镇供水主要为尖山镇供水14500人(与现有的阳公溪联合供水)灌区干渠渠首设计引用流量0.121(m3/s)尖山水库属Ⅴ等小(2)型水库工程,水库挡水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级别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P=5.0%),相应洪峰流量19.1m3/s;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P=1.0%),相应洪峰流量27.1m3/s;消能防冲建筑物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P=10.0%),相应洪峰流量15.7m3/s1.2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本工程为Ⅴ等小(2)型水库,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规定,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其中混凝土挡水建筑、泄水、取水(放空)建筑物、库盆面板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1.3结构布置1结构布置本工程主要由大坝工程和库盆防渗工程两部分组成水库大坝采用C15埋石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285.5,最低建基面高程1242.0m,最大坝高43.5m,最大坝底宽35.7m,坝轴线长97.0m,坝顶宽4.0m坝体分为河床溢流坝段和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大坝上游坝坡1262.0m以上铅直,1262.0m以下为1:0.2,下游坝坡1281.5m以上铅直,以下均为1:0.7下游坝坡库底面板顶部高程从白庙水库坝下游K0+000处1258.8m到水库坝前1248.5m,底板坡度3%水库正常蓄水位1283.0m,最深水头34.5m,最小水头24.2m库盆防渗主要针对上游白庙水库至大坝坝轴线一带河床和库岸防渗面板水平投影面积约2.4万m2,面板混凝土采用0.3m和0.4m厚二级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为W10,抗冻等级F150,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纤维初步掺量0.9kg/m3白庙水库下游右岸1271.0m以上高程岩质岸坡较好部位,采用C25聚丙烯纤维砼(抗渗等级W8、抗冻F100)挂网喷护15cm厚至1285m防渗岸坡根据不同部位情况采用Φ20砂浆锚杆锚固,锚杆长3m,端头弯0.15m弯拐和面板钢筋焊接。

库岸及河床防渗面板地形地质均一段面板每隔约15~25m设置竖向结构缝,纵向在底板处分缝,坡面尽量不分纵缝,缝宽20mm所有面板分缝以及与大坝防渗面板接触处均采用铜止水,止水宽400mm,厚1mm,居中设置,缝内2cm厚聚乙烯泡沫板填充,迎水面3cm深采用沥青砂浆嵌缝面板十字分缝处采用厂家直接加工好的十字型止水铜片为排除防渗面板下部山体可能出现的山体地下水和地下气体,岸坡防渗面板下部竖横向埋设Φ50软式透水管,间距约10m一道,竖向盲管位于左岸库顶1285.0m高程设置2m宽步道,步道边在每个竖向盲管顶部连接DN75PVC通气管露头,管长1.5m,端头设置180度弯头在河床已揭露的LSD1落水洞处,进一步开挖后,在底板下埋设一根DN300钢管顺左侧岸坡面板下方埋设到左岸顶部1285m高程以上,用于落水洞补排气2基础处理为控制岸坡开挖平整度,开挖尽量采用光面爆破,局部部位难以实施爆破的,采用液压破碎锤破碎整平或人工风镐破碎整平库盆河床防渗底板面积约8300平方,下游段底板坐落在库底碾压石渣料上方,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凡是底板位于石渣料层上的,均采用强夯设备强夯,每个部位强夯参数为120t.m三遍。

河床面按设计3%坡比整平强夯后再震动碾碾压密实,向上依次铺25cm厚碎石垫层和5cm厚砂垫层,最后再铺设一道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700g/m2),再浇筑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为有效排除河床底部可能产生的地下反渗水,整个河床铺设25cm厚碎石垫层,垫层内从上游到重力坝前沿河道均匀布设4根Φ200塑料排水盲管在重力坝河床溢流坝段底部1244.4m高程按间距3m布置3根DN300排水钢管,钢管出口位于下游护坦底板以上高程单根钢管长约36m,壁厚4mm岸坡面板底部在平整度较差基岩面采用平均10cm厚C20混凝土喷护找平较陡的岩质岸坡采用Φ20砂浆系统锚杆锚固,锚杆长3m,间距3m锚杆端头设15cm弯拐,与面板钢筋或喷混凝土挂网钢筋连接3)河床落水洞处理上游侧河床LSD1落水洞范围,钻孔揭露充填为砂砾石,砂砾石充填较深,对于落水洞的处理,将上部砂砾石沿周边岩质边线开挖清理干净后,再人工将岩质边壁开挖成倒梯形瓶塞状,根据落水洞周边岩质边界宽度,回填3~5m厚不等的C15埋石砼形成砼塞砼塞上方碾压回填1.5m厚砂砾石与其余部位河床回填层保持均匀变形,砂砾石上方再参照河床其余部位底板施工4)库岸溶槽(夹泥槽)处理对库岸清基可能出现的溶洞溶槽,可按照规范断层破碎带处理方式。

开挖成倒梯形槽,基础清理深度一般为2~3倍洞(槽)宽,然后回填C15(埋石)混凝土或M7.5浆砌块石对于上游白庙水库下游侧左岸强溶蚀带处理,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存在较大范围的泥夹石边坡,该范围边坡处理首先采用削坡整治,坡比约1:1.5然后沿开挖边坡置换水平宽度不小于4m的块石碾压换填,每层碾压厚度0.5m,块石粒径不大于0.3m,每碾压1.5m层高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TGSG 80KN×80KN)增强地基承载力最后采用0.3m厚浆砌块石找平后浇筑面板经碾压密实后的块石体相对密度应不小于0.60,综合内摩擦角应不小于35°1.4工程地质 尖山水库工程区位于南大巴山区,梅溪河支流朝阳河上游源头白庙子河段,河床高程1225~1240m,库区溪沟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283m库区沟谷两侧山体高程多在1300m以上,工程区河谷深切,成 “V”型坝址区两岸为斜坡地貌,左岸地形坡度40°~45°,右岸地形坡度40°~50°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第三、四段浅灰色中~厚层灰岩、沥青质灰岩1.5其它说明1、因库区地形地质复杂,施工单位应做好针对本工程特点的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

因库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蓄水效果,与大坝同等重要,库盆内基础处理、边坡喷砼不能按常规公路边坡对待,所有隐蔽工程覆盖前,均应组织参建各方验收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2、施工单位对施工图纸或本“设计说明”中相关内容存在异议时,应及时向建设、监理、设计单位提出,但在设计单位未回复前或未接到设计通知书、图纸时,不得在施工中变更设计3、施工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前期地质资料有较大出入或遇地质缺陷部位,应及时通知监理、业主、设计三方,现场研究处理方案4、施工单位应在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和有关资料、报告、影像等的整理、编制工作,并为工程各项验收作好充分的准备 2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但不限于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水工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SL∕T805-202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SL49-2015;《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20;《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T62-2020;《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水工建筑物岩石地基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47-2020;《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T 5215-2005;《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程》SL744-2016;《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7-2007;《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SL313-2004;《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等。

施工应与以上及其它现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结合使用,对“设计说明”中未明确规定或未详细叙述处均按国家现行技术规程、规范执行3开挖3.1施工测量和放样库盆开挖前和开挖后,施工单位应对现状地形进行测量并反馈设计单位后期土石方开挖量结算按施工前和施工后测量图进行比对计算施工地形测量若与设计有差别时,应通知各方协商解决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需要进行测量和放样,其内容包括:(1)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2)开挖前的测量和放样;(3)为确保设计开挖轮廓准确性而进行的测量放样;(4)为核算工程量而进行的测量;(5)为提供完工资料而进行的测量;(6)按监理工程师或设计文件确定为其它目的而进行的测量和放样3.2边坡清坡(1)应按照设计开挖边线,清除设计开挖开口线以外5m范围内的浮渣、坡残积层、孤石,以及松动、倒悬、破碎岩体、陡崖部位的强卸荷岩体,清坡后的坡面应平顺过渡,不应有陡坎和倒悬岩体,嵌固较深的孤石且凸出较多的应适当削头处理2)清坡工作完成后,方能进行开口线内的边坡开挖3.3边坡开挖3.3.1库盆岸坡应采用分层的钻孔爆破法施工,无爆破条件部位采用机械凿打或人工开挖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基础岩石面出现爆破裂隙,或使原有构造裂隙和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3.3.2除经监理工程师专门批准的特殊部位开挖外,永久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应在旱地中施工对施工中出逸的地下水及施工用水,应采取有效和可靠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3.3.3钻孔爆破前,应进行现场爆破试验,寻求合理的爆破参数,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以指导爆破设计与施工3.3.4开挖应采用自上而下、分梯段开挖,严禁采用自下而上或造成岩体倒悬的开挖方式3.3.5基础开挖后表面因爆破震松(裂)的岩石,表面呈薄片状和尖角状突出的岩石,以及裂隙发育或具有水平裂隙的岩石均需采用人工清理,如单块过大,亦可用单孔小炮爆破或机械破碎清除3.3.6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应干净、粗糙岩石表面应无积水或流水,所有松散岩石均应予以清除建基面岩石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应满足设计的规定3.3.7开挖中若揭露有不良地质部位,应及时通知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处理实际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地质缺陷)与施工图纸中所示有出入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以会同设计单位优化或调整处理措施,施工单位应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和设计处理要求进行施工3.3.8建基面上不得有陡坎尖角;结构面上的泥土、锈斑、钙膜、破碎和松动岩块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岩体等均必须采用人工清除或处理。

3.3.9实际开挖轮廓必须符合施工图或设计文件(通知)要求,斜坡建基面要求开挖不平整度≤15cm,水平建基面要求开挖不平整度≤10cm 3.3.10超标欠挖部分应及时处理,上一高程有欠挖时,不宜继续下挖,不允许出现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