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诗三首出塞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古诗三首 出塞教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出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壹 读懂诗题 认识边塞 贰 叁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品悟诗情 目录 壹 读懂诗题 认识边塞 知诗人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岑参、王之涣并称“四大边塞诗人。尤善七绝,后人誉之为“七绝圣手”。曾任江宁丞,故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解诗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塞:边界上险要地方。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边塞风光 边塞风光 古诗欣赏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si qn zhng jing hun 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自由朗读,读准生字和多音字,读出节奏。 jio 多音字 还 hi hun 还有 还在 归还 还乡 在诗中的意思是“还乡,归来”,念hun。 多音字 将 jing jing 将来 将要
3、 将领 将士 多音字 教 jio jio 教书 教唱歌 管教 教育 在诗中的意思是“令、使、让”,念第四声。 贰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明诗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句意:从秦汉以来明月就这样照耀着边关,征战万里的将 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明月 边关 背景链接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之后汉朝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与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还
4、常常入侵中原。明月如故,雄关依旧。明月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所以说:“秦时明月汉时关”。 借助注释,明诗意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句意:倘若还有像李广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 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只要。 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令,使。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叁 想象画面 品悟诗情 悟诗情 活动一 聚焦人物 了解背景 诗人写到了哪些人物? 请同学们在诗中圈一圈。 学习活动一 诗中提到的人物 人物:飞将李广 李广是西汉的名将,他的大半生都是在边关和战场上度过的。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境
5、,李广将军和匈奴人交战七十多次。诗中提到的龙城在河北唐山喜峰口一带,李广将军就曾经镇守龙城,匈奴人一见他就落荒而逃,还称他为“飞将军。 飞将,这里也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诗中提到的人物 人物:征人 征人:在塞外出征打仗的将士们。 诗中提到的人物 人物:胡马 阴山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分界,山的南面居住着中原汉族的百姓,而山的北面在不同的朝代居住着不同的游牧民族,他们都被叫作胡人。 悟诗情 活动二 想象事件 品味情感 想一想:战场上的人在做什么? 学习活动二 聚焦人物,想象画面。说一说,你仿佛看到“飞将”在做什么?这是怎样的飞将? 悟诗情 我仿佛看到“飞将在_, 这是一位_的飞将。 夺取战马、英勇作战
6、、挥剑杀敌 英勇顽强、有谋略、有胆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朝飞将英勇杀敌,唐朝的征人还会经历什么? 悟诗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死去。 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失去亲人的悲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休息 夜深人静时,将士们还会做些什么? 商量作战方法 戍守边关 从秦朝修建长城开始,边塞的战火就没有停止,在这一轮明月之下,经历过这些朝代: 秦朝(公元前221年)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公元618年) 据资治通鉴记载,大唐士兵守边的年限从一年延长到三年、六年、九年,最后变成了终身。 思考:你从资料中感受
7、到了什么? 征人守关资料 诗人王昌龄写下的是唐朝万千将士的共同心愿 期盼良将出现,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期盼和平和安宁的到来。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如果你就是战场上的一名将军或战士,在这明月之下会想些什么? 悟诗情 _ _ _ 谢谢 () 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结合诗中人物故事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人物和历史事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揭
8、示课题 1. 出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引导学生交流理解。 2. 这节课,我们跟随三首古诗走近诗人,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研究诗题 (1)认识“塞”字。 板书课题,提醒观察教师书写“塞。 指名读准平舌音,通过读词巩固字音。 2. 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结合诗句的意思,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诗,随机正音。 (3)全班齐读。 3.了解边塞诗。 三、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主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引导。最难的句子“秦时明月汉时关”,结合着地图和示意图解答疑惑。 教师引导:
9、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请大家思考,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师引导:那谁能说说你想象中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
10、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 (4)指导读出感情。 四、走进人物,体会诗情 1.知晓人物。 师:我们发现这首诗中有个人物,他是谁? 生:李广。 师:哪句诗看出来的? 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2.结合李广的故事,体会感情。 师:谁来介绍介绍这位“飞将? 生:(看着)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师:亲爱的同学们,诗人在诗中呼唤李广,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 4.有感情地朗读。 (1)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将士和诗人王昌龄的情感和愿望呢?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稍高亢,表达对优秀将领的渴望。 (2)配乐朗读。 (3)根据提示背诵积累。 五、书写默写,延展边塞诗 1.在诗中填写生字。 2. 默写出塞。 3. 拓展边塞诗。 师:亲爱的同学们,边塞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诗重要的篇章,有抗击外来侵略者不屈的信心,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很多边塞诗中都有人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课外选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