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595600441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一)(小升初专题训练)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人教部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升初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2、:“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遽(j):急忙、立刻。契(q):用刀子雕刻。契者:雕刻的地方,惑:迷惑、糊涂。“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 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注】辄:就。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耳:罢了。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俱乘船避难_幸尚宽_后贼追至_携拯如初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选出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善:擅长B.谓:认为C.乃:于是D.绝:告别(2)选出

4、对伯牙绝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想到了流水。B.钟子期听到琴声,联想到的景象跟伯牙想的一致。C.无论伯牙弹琴时想什么,钟子期都清楚他的心声。D.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是想要怀念钟子期。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

5、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 ,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注】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笔说:论书法的书。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祝版:祭神的木板。(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七岁善书_恐不能秘之_语太常王策曰_(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窃而读之_今日用之_工人削之_(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走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a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才美不外见_安求其能千里也_(2)翻译下列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从文中第一段看,千里马如果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4)这篇文章的

7、表现手法是_。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_的社会现实。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ho ho)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 窥头于牖 ,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 sh)龙而非龙者也。【注】子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ho ho) 似_(s sh)(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天上的

8、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

9、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方:_欲:_还: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 _ _ _还 _ _ _ 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4)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

10、成,弃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昔有愚人:_

11、食之,甚美:_(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主人既闻,乃益盐。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固,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 而疑邻人之父。(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注】宋:宋国。雨(y):下雨,名词作动词。筑:修补。盗:小偷。父(f):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暮:晚上。亡:丢失。家:指这家人。甚:很,非常。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个富人

12、,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注】曩:从前。履:鞋。志:标志。(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及午_至薄暮_是汝家_何不入_(2)翻译

13、句子。 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愚者审视之,乃悟。(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注】凛然:稳重的样子。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甫冠:指刚满20岁。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退为家人讲_众皆弃去_光持石击瓮破之_同列语之曰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