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3(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3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既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又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象征。请你参加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龙之内涵】进入甲辰龙年,不少网友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龙”不再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从“西方龙”到“中国龙”,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龙无论是外部形象还是文化内涵,和西方龙都有天壤_甲_(A.rngBrn)之别。中国龙,_(tng)云驾雾,飘逸洒脱。几千年来,它的体态变化无穷,体现了华夏儿女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生命力,承载了中华民族_(yun)远流长、璀璨多元的文化。中
2、国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新时代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今天,“枭龙”战机一飞冲天,“蛟龙”号载_乙_(A.ziBzi)人潜水器探索深海,“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南极凯旋。中国龙在新的时代焕发着新的光彩。loong的使用,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为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甲:_ 乙:_2根据拼音,依次写出处的汉字。(2分)_ _3汉语中有许多与“龙”相关的成语。毕业之际,小语赠给好朋友小文的祝福语这样写道:“中考在即,愿我们都能_,前程似锦。”横线上所使用的
3、成语,最恰当的是()(2分)A龙飞凤舞B车水马龙C鱼跃龙门D龙争虎斗【龙之精神】4请在空缺处补写恰当的古诗文名句。(8分)“龙”的精神对应名句古诗文里的“龙”英雄本色济世情怀无私奉献坚守节操_。_,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_,_。(李商隐无题)富贵不能淫,_,_。(孟子富贵不能淫)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龙之汉字】“龙行龘龘(d),前程朤朤(lng),生活(y),事业燚燚(y)”这个春节,上述吉祥话串烧成了拜年的高频词汇。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之一,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在字形构造上的创意与优势极其强
4、大。大量生僻字长年沉寂在故纸堆,日常生活极少使用,鲜为人知,不得不面对逐渐消亡的命运。然而随着网络普及,输入输出方式多元,一些生僻字在流行语、表情包、个性设计中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个别笔画繁多、手写烦琐的“怪字”也更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比如“龘”,事实上至今不属于现代汉语常用字和通用字,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录入。只是恰逢甲辰龙年,“龘”契合了中国人对于“龙”的浪漫想象。某种程度上,与其说它是一个规范汉字的应用,毋宁说是一个吉祥符号,一种文化创意。(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有删减)5央视龙年春晚主题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生造字的讨论与交流。下面是一段采访,请你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补写一个采访问题。(2分
5、)小语:_受访者:一般流行一段时间后热度会逐渐降低,继而被新的生造字淹没。但也有小部分因为运用广泛或贴近日常生活,会被保留下来,甚至被收录到词典中。【龙之邮票】62024年1月,中国邮政发行了甲辰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如下图)。请你任选其中一枚,从画面和寓意两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简要介绍。(4分)【龙之传人】7请你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所有的材料,用上“理解”“激励”“责任”三个词,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向同学们发出倡议。(3分)千百年来,龙的象征意义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文化认同的核心符号。作为龙的传人,_。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共16分)号魂刘家
6、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来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寇打破了。日寇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在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
7、路军。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响亮,格外高昂。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
8、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来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
9、请带回来的那杆军号。“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日寇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老刘的儿子大柱,是第一批走
10、出山坳的人,在省城里,大柱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刘家坳引以为傲的成功人士。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有删改)8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因为刘娃子看见了日寇闯进刘家坳烧杀抢掠,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所以他加入了八路军,当了吹号兵
11、_因为刘娃子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所以他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选择回到刘家坳担任大队党支书,带领乡亲们再次吹响了建设家乡的军号_9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1)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加点的词语富有表现力,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2)“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10作者在小说中设计“八路军连长”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11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语文课代表向大家推荐这篇小说,理由是“主题
12、思想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214题。(共11分)方言俗称地方话,指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逐渐被边缘化。对于日渐衰微的方言,是该尽力挽救,还是顺其自然?班级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辩论。请你作为正方辩手,根据己方准备的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 语言学家刘丹青:方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国家关于方言保护的政策是怎样的?刘丹青:十多年前开始,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就提出了语言资源的保护。这个概念很重要。过去,方言被很多人视为阻碍国家发展、阻碍普通话推广的因素。提出语言资源概念以后,就意味着所有
13、的语言方言一定程度上都是资源,都有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就是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把方言保护好,传承下去。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方言,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儿?刘丹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注重保护各地濒危的语言。它有一个核心观点:每一种语言,包括每一种方言,都形成了观察这个世界的一套独特视角。当这种语言丢失,这种视角也就会没有。比如说在一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对某些现象观察得特别细,对某些事物的分类也特别细,对植物、动物、生态、地貌、气候都有独特的描写,就像物种一样宝贵,这是语言和方言很重要的价值。(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材料二】我们常称方言为“土话”,但也恰恰是这种泥土气息,让方言那么鲜活,那么亲切。方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感纽带。我们听到乡音,听到那个属于家乡的腔调,也就唤起了乡愁。方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当地的地理、民俗、文化背景等息息相关。方言中的一些词汇,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影子,让我们产生古今相通之感。例如,“喝粥”在潮汕方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