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全旗统一检测八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9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在众多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是非常突出的一部。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作者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求创作者即使在细节上也不能虚构,一切都是从档案、史料、采访、勘查中推演出来。”为此,他采访了大量资料,搜集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了实地调查,“如果史料不能够查清楚,我宁可不写”。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
2、谨认真的写作方式。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长征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来表现长征中的“人”,既有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浓墨重采的描绘,也有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使历史人物真正“活”起来,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他认为:“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读者( )能回顾波澜不惊的历史画卷,( )能感受到历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 )到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震撼(hn)B.
3、 巍峨(wi)C. 恢宏壮丽(hng)D. 永不磨灭(m)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惊天动地B. 浓墨重采C. 勘查D. 发掘3.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B. 长征中有对很多无名红军战士细致入微的刻画。C. 在阅读长征的过程中,读者能回顾波澜不惊的历史画卷。D. 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纪实文学作品,真实是必须坚守的原则。B. 坚定的信仰,这是长征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C. 他采访了大量资料,搜集了许多红军老战士,还进行
4、了实地调查。D. 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5.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史料不能够查清楚,我宁可不写。”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 “作者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的精彩细节”句子的主干是:作者表现细节。C. “长征,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表达的是感叹的语气。D. “作者在创作中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句子是一个陈述句。6. 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 更 体会B. 不仅 更 理解C. 既 也 认识D. 不仅 也 了解【答案】1. D 2. B 3. C 4. C 5. A 6.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
5、析。D.永不磨灭(m)m;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B.浓墨重采浓墨重彩;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此处形容长征的伟大意义,使用正确;B.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指描写、表演非常细腻,细小之处也充分表现出来。此处形容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很细腻,使用正确;C.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此处不能形容历史画卷,应改为“波澜壮阔”;D.震撼人心:指某件事对人内心震动很大。此处形容长征让人震撼不已,使用正确;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C.搭配不当,应将“采访
6、”与“搜集”互换位置;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这句话并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二空,结合语境,“能回顾波澜不惊的历史画卷”与“能感受到历经苦难依然高扬的革命理想,认识到面临艰险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之间构成递进关系,故应用“既更”;第三空,体会:意思是指体验领会。理解:意思是顺着条理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了解,明白。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了解:知道得很清楚。结合语境,此处“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生命荣光”应该是读者体验领会到的内容,故应用“体会”;故选A。7. 古诗文默写(1)曹操“老骥伏枥,_”告诉我们要有远大志向。(曹
7、操龟虽寿)(2)“感时花溅泪,_”,鸟鸣承载着诗人的忧愁,感人至深。(杜甫春望)(3)“乱花渐欲迷人眼,_”这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国家有难,慷慨以赴。李贺高歌“报君黄金台上意,_”。(雁门太守行)(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的诗句展现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6)李清照渔家傲结尾“_,_”两句,用浪漫想象表达词人的追求。(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_,_”。【答案】 . 志在千里 . 恨别鸟惊心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提携玉龙为君死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风休住 . 蓬舟吹取三山去 .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8、【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恨、蹄、携、漠、蓬、庐、喧。8. 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品经典润心灵”的主题读书会,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与经典相遇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作者_。(2)这本名
9、著的书名很有意思,请你结合阅读整本书的感悟,说说你对书名的理解。活动二:与经典相知(3)结合语境,对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简要批注。【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答案】8. . 红星照耀中国 . 斯诺(埃德加斯诺) 9. 红星照耀中国这个书名表达的是斯诺的一个预言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0. (示例)“一个个”指一个接着一个,写出在征求志愿人员时,红军战士接连站出来的踊跃,展现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气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飞夺泸定
10、桥是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中西部成功渡过大渡河。他们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从安顺吕沿着大渡河西岸北上,红军第四团的战士们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向前奔跑。他们日夜奔波240英里,终于在5月29日早上6点到达泸定桥西岸。第二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踩着铁链,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抓住桥头,与东岸部队一起包围占领了泸定桥。根据“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等可知,这段文字描述的战斗是飞夺泸定桥,文段出自名著红星照
11、耀中国,该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书名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主要讲述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红星照耀中国在刚出版时,为了避免国民党的清查,取名西行漫记。题目中的“红星”,本指红军战士帽子上的红五角星,这里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色革命,
12、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取名寓意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按温馨提示中的要求“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它的胜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且这场战净很惨酷,但“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故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这时“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一个个”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意思,写出了大家团结一心,无一退缩,不畏生死,全都争着向前,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英勇无畏、奋不
13、顾身的精神,以及战士们努力争取和平的决心。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 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的特点。10. 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答案】9. 长势繁茂 10. 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这句是诗人对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的景
14、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长势繁茂的特点。【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诗歌前两联三次点到“黄鹤”,有实写,有虚写。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而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由此第一、二句一实一虚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你看“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这是一种彻底的寂寞,把人的心都冻到骨髓里面去了。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无尽地遐思。故一、二联虚实结合,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今昔变化巨大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寂寞之感。(二)(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