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问津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津教育联合体2027届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诗在脱去逻辑的硬壳之后,需要的是新鲜的语言和它所呈现的极富内涵的心灵。每一首传世的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这样一个不会被穷竭的灵魂。“境界”就是心灵的状态。后工业时代的中西方普遍患有境界被污染病,或者作者干脆不知境界为何物。有一次,当我翻阅了一本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青年诗集后,合上书,我痛苦地感到这厚厚的一本选集里只有很少的几首诗是有意境的,其余的都没有里尔克或华兹华斯所追求的高度。心灵的沙漠化使得很多年轻诗人的诗充满了灼热而干燥的热风,没有
2、意境可言。爱情与欲望联成一体,或是塞满平庸的细节,如同杂货店的货架,诗不再给你飞越,而是沉重、平庸,读完这种诗后我开始怀疑诗存在的必要,因为后工业社会日常的生活早已充满庸俗的刺激和平庸的琐碎。也许是身为东方人的关系,我的文化使我理解:诗人的痛苦和欢乐能化成他的诗歌中不可穷尽的艺术的美和力。李白、杜甫从来不会让他们在时代、生活中经历的痛苦成为平庸的琐碎的流水账。然而打开今天的一本美国当代诗选,有不少诗像不经意地输入计算机的记录,没有光彩,没有生命,似乎与时代无关。是不是计算机文化已经使得诗魂如此麻木?我暗暗为我们今天的一些年轻诗人担忧。“境界”是沙漠里的绿洲,它出现在沙漠的侵略与压抑中,但代表沙
3、漠灵魂中暗存的力量与追求。如果只在诗中报道沙漠的沙粒如何如何,那真是只见沙子不见绿洲。这样的诗,有的诗人辩解说它更真实,是后现代的真实,但我仍然认为诗的功能不在于统计沙子的数量,而在于点出绿洲的力量。无尽的沙子这一存在是数也数不清的可见者,它正在遮蔽我们渴望看见的绿洲,而诗人的职责正是穿过可见的痛苦的存在,触探到那被隐蔽的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追求表面的真实与准确的诗人,在看到“枯藤”时只追问这是哪一个钟点的枯藤,这是什么时间的“昏鸦”,在追求琐碎、平庸之物的“精确”描写时,却看不见那存在于这些平常之物后面的不平常,得到了琐碎与平庸,却失去了潜在的生命的、艺术的魅力。诗能不能揭示这种暗含于可见物
4、之后的潜在力量,是一个价值标准,至少是我在判断一首好诗时的标准之一。诗的境界代表诗人超常的悟性,穿透了可见、可数的事物的表面存在,悟到那潜在的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深邃不可测与人的相对渺小。在现代西方世界,物质财富的力量占据了舞台中心,中国也许会滚向那个中心,被吸向那个物质崇拜的圣坛,我却更感到诗歌的悟性的深意能让我穿透黄金的耀眼的光亮,看见那被遮蔽了的潜在的生命与艺术的意义。审美总是哲学的折射,人的价值观起着很大的作用。我欣赏“二战”刚刚结束后美国的诗,因为那时的诗人是在痛苦中追寻崇高,而今天的美国年轻诗人的作品,就我所接触到的,似乎更陶醉于可见的富足的存在与物质的创造,更屈服于物质的刺激与科
5、技的力量,他们的心灵在紧张的物质追求中,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去考虑精神的需要。当然也还有一些诗人在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将思维引向无边的宇宙,走出了紧张平庸而丰富的第一世界日常生活。也许正是这人与自然的矛盾所造成的危机能解救富足的第一世界的诗,使它能走出丰富的物质的封闭圈。极端崇拜物质与极端推崇寡欲同样造成对人的损伤,然而历史常常摇摆于二者之间,进入丰富的感性世界而不迷失于其中,穿透丰富的感性世界表层而寻找隐于其下的精神潜文本,这是诗和哲学的探险。将所有的笔墨永无满足地沉湎于感性外表的描述,或与之相反,对感性世界麻木和畏惧,空谈精神的崇高,同样都是自我欺骗,是诗和哲学的悲剧。(摘编自郑敏探索当代
6、诗风我心目中的好诗)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够流传后世的中国古典诗词,都具有不被穷竭的灵魂,它们无疑是有“境界”的,从中可以看出极富内涵的心灵。B.“在看到枯藤时只追问这是哪一个钟点的枯藤”,这样的鉴赏不可能触探到诗中被隐蔽的无形的不可见的力量。C.无论是西方世界还是中国,陷入物质崇拜都可能影响诗人的价值观,从而使其作品遮蔽了潜在的生命与艺术的意义。D.作者反对完全“沉湎于感性外表的描述”,同时也反对“对感性世界麻木和畏惧”,认为后者对诗歌造成的危害更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作者翻阅的80年代的那本美国中青年
7、诗集来看,美国当代诗人对里尔克和华兹华斯的诗歌已经不再推崇。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在诗中升华了痛苦,不是记生活的流水账,而是隐含了家国情怀。C.作者认为不少美国当代诗人的诗作缺少诗魂,失去了光彩和生命,这引起了作者对当下诗歌创作现状的担忧。D.“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诗可以说是“诗和哲学的探险”,符合文本中好诗的标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真的成了阳春白雪,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沦落到曲高和寡的地步。(葛兆光)B.诗人要活在时代里面,要能够把时代的痛苦、欢乐、希望、动荡最深最广地体现
8、于一身。(郭沫若)C.一首诗的优劣不在于它取材的大小、篇幅的长短,关键在于怎样写,从怎样的角度看到世界。(艾青)D.诗人昌耀善于将古汉语熔铸进自己的诗歌当中,因而读他的诗歌,会获得一种新鲜的古老感。(张伟)4.论述文要求论证严密,本文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4分)5.2024年6月6日,星星诗刊杂志计划发起新一届诗歌大赛。假如你是评委,请根据本文,为组委会拟定入选好诗的三条简要标准。(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水袖徐向林筱兰芳踏着碎步上台,水袖一抖一掷,一荡一甩,一抛一扬,一叠一搭,台下必是掌声雷动,叫好声四起。这是多年前的事了。
9、这些年,作为地方小剧种的阜剧市场萎缩,阜剧团多年没排过大戏,被称为“阜剧皇后”的筱兰芳也多年没上过舞台了。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袖舞是筱兰芳的绝活儿。人们常说,筱兰芳的袖子是她的第二张脸,只要舞动起来,剧中人或悲或喜、或惊或怒、或娇或羞、或憨或痴的表情,人们都可以从水袖上看出来。凭着这个绝活儿,筱兰芳获奖无数。也有不少戏校、剧团的年轻人想拜筱兰芳为师,但她择徒极其严格,没有一个年轻人能通过她的考核,故而她一直没收徒弟。为这事,阜剧团的王团长没少操心,他多次劝说筱兰芳降低收徒标准,筱兰芳却把眼睛一瞪,道:“戏比天大,怎能随便降低标准呢?”一句话,噎住了王团长。可眼下,王团长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他必须
10、动员筱兰芳收徒。原来,市里给阜剧团拨了三百万元经费,要求阜剧团排出一部高质量的新戏。为了阜剧文脉的传承发展,要求新戏的主要角色全部起用年轻人,这些年轻人还必须是当地阜剧名家的徒弟。也就是说,这次筱兰芳无论如何都要收一个徒弟了。王团长挑了四个刚从戏曲学院毕业的女学员的资料来找筱兰芳。他告诉筱兰芳,这四个学员只能留三个,分别拜阜剧团的青衣、花旦、刀马旦名角为师,留下来的都会获得阜剧团的正式编制。筱兰芳作为青衣名角,这四个学员首先由她挑。筱兰芳大略翻了翻学员的资料,说:“看来我这次不收徒弟不行了。”王团长笑道:“筱老师,现在表面上看是四选一,但这四个学员是我从戏曲学院四百多个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实际
11、上是四百选一,一定有让您称心如意的。”“既然这样,那就在明天的舞台上见分晓吧。”筱兰芳说出这句话时,王团长长出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第二天面试前,筱兰芳问王团长:“团里留三个,淘汰出局的那个咋办?”“那就退回学校呗,戏曲学院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多着呢。”王团长无所谓地说。筱兰芳听后沉默不语。面试开始了。学员分别以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青衣角色亮相,一出场,她们就把水袖的甩、掸、拨、勾、挑、抖、打、扬等功夫施展得行云流水。王团长看得眼花缭乱,每个学员表演结束他都拍手叫好。学员全部退场后,王团长赔着小心问:“筱老师,看中几号学员了?”“三号吧。”筱兰芳想了想答。“啊,我以为您会看
12、中二号。我觉得二号的表现力是四人中最好的。”筱兰芳的选择出乎王团长的预料。“三号潜力最大,就定三号吧。”筱兰芳不容置疑地说。筱兰芳的徒弟选定后,团里花旦、刀马旦名角的徒弟也相继选定了。最终是二号学员出局。花旦、刀马旦名角对王团长说:“二号的形象、气质和表现力是最适合的青衣人选,可惜了,没被筱兰芳选中。”但是谁也没想到,二号因“祸”得福,她在市阜剧团落了选,却被省淮剧团作为重点人才引进,找到了更好的归属。而且在一年后省里举办的文艺会演大赛中,她一举击败了筱兰芳的徒弟,获得全省戏剧表演最高奖“幽兰奖”。获奖名单公布后,很多人颇感意外,因为筱兰芳不但是“幽兰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还是此次大赛的主评委之
13、一,她收的唯一徒弟竟然没获奖!于是,议论声四起。有的说筱兰芳胳膊肘往外拐;有的说筱兰芳选徒弟时看走了眼;还有的说得更难听,说筱兰芳“徒有虚名”,不配当师父对于这些议论,筱兰芳全当作没听见,从没公开辩解过。筱兰芳的徒弟却受不了,一次排练过后,她独自坐在后台正哭得梨花带雨,不料房门被人轻轻推开,走进来的是进入省淮剧团的那个二号学员。筱兰芳的徒弟赶紧止住悲声,努力挤出一丝笑容道:“祝贺你,一出道就获大奖。”“谢谢,这个奖你以后也会获得的。”二号学员说,“我还想告诉你一个秘密。”“啥秘密?”筱兰芳的徒弟有点儿摸不着头脑。“那次我们四个人的面试中,筱老师第一个看中的是我。”二号学员说。“怎么可能?她最终
14、选择的是我!”说这话时,筱兰芳徒弟的脸上露出了愤怒之色。“你先听我把话说完。”二号学员不疾不徐道,“你是左撇子,舞水袖时,指、腕、肘、肩不够协调统一,筱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她不收你做徒弟,估计阜剧团其他老师也不会收你,也许你就永远吃不上这碗饭了。”二号学员的话让筱兰芳的徒弟一下子愣住了,难怪筱老师一年来把重心放在调教她的右臂上,并且说过还要花两年的时间才能把她的身体调平衡。“那筱老师把我这个有缺陷的人收为徒弟,你”说这话时,她心里虚虚的。二号学员正色道:“我永远感激筱老师,是她极力向省淮剧团推荐了我。”二号学员的话还没说完,房门文被人轻轻推开,一个沐着光的身影走了进来。两人定睛一看,来人正
15、是筱兰芳。筱兰芳问:“你们俩在这儿嘀咕啥呢?”“师父!”筱兰芳的徒弟一甩水袖,给了筱兰芳一个大大的拥抱。她紧紧地搂着筱兰芳,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溢出了泪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地方小剧种阜剧市场萎缩,致使阜剧团多年没排过大戏,筱兰芳也多年没上过舞台。B.筱兰芳的绝活虽是袖舞,但她作为阜剧“名角”,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应该也很出色。C.为了排出高质量的新戏,传承发展好阜剧文脉,筱兰芳在王团长的动员下答应收徒。D.筱兰芳的徒弟“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溢出了泪花”,再次流露出了她未能获奖的委屈。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6、水袖一抖一掷,一荡一甩,一抛一扬,一叠一搭”,节奏鲜明,连续的动词组合颇具动态感,可使读者感受到舞蹈的魅力。B.“人们常说,筱兰芳的袖子是她的第二张脸”将袖子比作人脸,形容袖子在舞台上的特殊表现力,突出了其水袖功夫之绝妙。C.“戏比天大,怎能随便降低标准呢?”两句中,运用了反衬、设问手法,表现了人物强烈的责任感,增加了情感抒发的强度。D.“王团长看得眼花缭乱,每个学员表演结束他都拍手叫好”,从侧面表现了学员们的优秀,印证了上文“百里挑一”的说法。8.文本中画横线的段落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请分条简要说明。(4分)9.文本结尾部分写道:“一个沐着光的身影走了进来。”筱兰芳身上有哪些光芒?请结合全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