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嘉定)语文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有24题。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 默写与运用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射者中,弈者胜,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好朋友参加班干部竞选却落选了,你想用行路难(其一)中所学的诗句激励他下次再努力。于是在便签上写下了_,_,悄悄放进了他的文具盒。【答案】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会当凌绝顶 . 觥筹交错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
2、【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注意“燕”“凌”“觥筹”“济”“沧”等字的正确书写。(二)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
3、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自_【注释】乐(yu)正: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夔(ku):人名,善音律。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草莽:草野,指民间。通:调和。八风:八方之风。节:关键。2. 请给上文补充出处_(书名)。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 (2)得一人之使( )4. 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丈夫的快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B.
4、 大丈夫所喜爱的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C. 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D. 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得失的关键在于节拍。5. 从下列选项中为文中画波浪线中的“足”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 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又专指脚B. 足够,充足,满足C. 值得,配D. (旧读j)过分6. 末句“求闻之若此”中的“闻”是消息、传闻的意思,它在两个故事中分别指的是_和_(用自己的话概括)7. 文中鲁哀公向孔子求证传闻真假,宋君做出的类似表现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借两则小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_”(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2
5、. 吕氏春秋吕览 3. . 选拔,推举 . 使唤,派遣 4. C 5. B 6. . 夔只有一只脚 . 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7. . 令人问之于丁氏 .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 .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解析】【分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知,该选文部分是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
6、象。(1)句意: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举,选拔,推举;(2)句意:得到一人使用。使,使唤,派遣。【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乐,音乐;精,精华;节,关键;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时要注意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根据“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可知,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
7、的人一个就够了。这里的“足”意为足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乐正夔一足,信乎?”“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可知,鲁哀公向孔子询问乐正夔是否只有一只脚,是误将“一个夔就足够了”理解为“夔只有一只脚”;故可概括:夔只有一只脚;根据“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和“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闻而传之者”误将“多得到一人使用”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一个人”;故可概括: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空: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8、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宋君的做法是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故填:令人问之于丁氏;第空:根据“鲁哀公问于孔子”和“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两人对于流言都没有轻信,态度都很谨慎。一个去问事情的当世人丁氏,一个去问孔子,去求证流言的真假。所以对待传言要做到不轻信,都努力去寻求事情的真相;第空:根据“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与鲁哀公、宋君两人的事例可知,这两则小故事意在阐释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的观点;故填: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点睛】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
9、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
10、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二、现代文(35分)(一) (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化石:事实还是虚构科学家们曾发现的一块最为重要的化石是伪造品。这可能吗?一些科学家认为是的,从而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这里所谈论的化石是1861年发现的,它的年代估计大约为1.4亿年前。化石是一个在岩石上非常清晰的动物印模,3英尺长,看起来非常像一只蜥蜴。它有一个具有牙齿但无嘴喙的头。一个长颈,一条长长的尾巴和一个扁平的胸骨,所有一切都非常类似蜥蜴。依据这些,我们为什么不推断这个动物就
11、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爬行动物,即现代蜥蜴的祖先呢?这是因为这个所谓的蜥蜴长有羽毛,而且羽毛的印迹清晰可见。这些羽毛呈双排向下延伸到整个尾部,同时也沿其前肢出现。在当今世界,所有已知的鸟都长有羽毛,而除鸟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没有羽毛。因此,这个化石被认为是非常古老和原始的鸟类的遗迹,它被称为“始祖鸟”。始祖鸟化石是动物演化的一个著名例子,它正好处于目前所知的两类主要动物发展的过渡阶段。它一半是爬行动物,一半是鸟,因此是爬行动物向鸟演化的极好实例。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FredHoyle)和他的两位同事在1985年宣布,始祖鸟仅仅是一种原始的蜥蜴。当这个化石被发现时,在它的上面覆盖了一层水泥,由于水
12、泥有现代羽毛的印痕,所以给人留下了一种蜥蜴鸟的印象。这也许是某个人和科学家们开的一个玩笑,或某些热情的进化论者急于想制造证据来支持进化论,从而不在乎伪造一些他们认为是很好证据的东西。然而,即使始祖鸟是伪造的,这也绝不会否定生物进化。进化的真理不是依赖于某一块化石,而是以大量化石以及其他更多的事实为依据。( )没有化石存在,( )有足够的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解剖学证据使科学家们坚信,生物进化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如此,对于生物进化来说,不能否认化石提供了最为生动的证据,而始祖鸟是这种证据中最光彩夺目的一个。总体来说,科学家们对霍伊尔的言论感到气愤和耻辱,然而至今霍伊尔并没有对其言论有任何反悔。
13、收藏始祖鸟化石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认为化石确实是真的,并且指出,一些细小、甚至显微状态下的协调一致性证明,骨骼和羽毛是同时形成印模的。霍伊尔现在想要从化石上取一丁点岩石来做实验,但博物馆拒绝了他的要求,认为霍伊尔所期望的实验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能证明什么。我自己(A.赞同B.反对)霍伊尔的观点。一方面我怀疑一个19世纪的欺骗者能把羽毛印模做得这样好,以至于能够愚弄现代古生物学家。更为重要的是,至少已经又发现了两块始祖鸟化石,它们像第一块化石一样也具有排列的羽毛。会有三个同样的骗局吗?这可能比爬行动物长有羽毛更难以令人相信。(有改动)8. 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括号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4、. 因为所以B. 不仅而且C. 虽然但是D. 即使也9. 阅读文章第段,完成思维导图。10. 第段 处应选择(A.支持B.反对),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理由。11. 第段说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请联系下文分析原因。【答案】8. D 9. (1)这块化石是始祖鸟(2)这个所谓的蜥蜴长有羽毛,而且羽毛的印迹清晰可见。(在当今世界,所有已知的鸟都长有羽毛,而除鸟类以外的其他动物都没有羽毛。)(3)霍伊尔等认为:始祖鸟是一种原始的蜥蜴,化石上羽毛的痕迹是水泥覆盖造成的印痕。 10. B/反对 霍伊尔始认为祖鸟仅仅是一种原始的蜥蜴,这个化石是进化论者伪造的证据。而作者认为19世纪的人制作羽毛印模
15、的工艺水平不足以愚弄现代古生物学家。更重要的是,至少已经又发现了两块像第一块化石一样具有排列的羽毛的始祖鸟化石。 11. 风波多比喻纠纷或乱子。文中是指有人对一块始祖鸟化石的真伪提出质疑,引起争议。这块化石是进化论的重要证据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演化的证明,因而会引发不小的风波。【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语义可知,“没有化石存在”表示一个假设存在的条件,这是一个假设复句,应用一组表假设的关联词语。A.表因果关系;B.表递进关系;C.表转折关系;D.表假设关系;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思路。(1)根据第段中的“因此,这个化石被认为是非常古老和原始的鸟类的遗迹,它被称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