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2024-2025学年乾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伤残之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 历史学家许倬云访谈(节录) 许知远
2、:你最近常提到常民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 许倬云:我们同行的各种著作里,通常只注意到台面上的人物,帝王将相或者名人,讲的是堂堂皇皇的大道理,老百姓的日子没人管。所以在中国文化的精神里,我讲的就是老百姓过日子吃饭,都是人与自然的调和,而且调和是动的,不是静的。 我一辈子最喜欢的诗句是李白的忆秦娥里的八个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个字,四个时段,都是风景。这八个字里有兴有亡,残照秋天,汉朝已经老早过去了。宇宙的变化、人世的兴废统统融合在人的情感里。这种情绪,这种气派,别的语言里是很少的。英文里没有文字的形象,只有声音,所以显示不出这种东西来。 再比如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后一句“断肠
3、人在天涯”,这个“在字,一个动词,就把前面那些零零碎碎的形象全笼括在内了。这也只在象形的文字里才有。 我们常民的日子,可以说无处不是诗意,无处不是画景,无处不是跟自然相配,无处不是和人生相合。这种生活不是说只有知识分子才有,一般人一样有。老头散散步,大雁已经成行了,往南边飞了,眼下都是一直深切地和周围相关,这种不是美国的生活、欧洲的生活能看见的。 许知远:这种生活被中断了,现在正在重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时代也面临现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重建? 许倬云:明朝亡了以后,中国的大道理已经被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幸好明末清初有一些人物了不起,顾炎武、全祖望、王夫之,留下许多可读的书,他们在检讨,我们为什
4、么错了,错在哪里,全祖望还特别提出将来该怎么走。其实他们检讨背后的根据也不外乎从张载的西铭过渡到王阳明的传习录。 许知远:你对于中国的常民来讲,历史上这么多朝代,哪个朝代最宽容、最幸福? 许倬云:汉朝。汉朝国家的基础放在农村。真正讲起来,唐朝也不错,可唐朝的基础不在农村,而在商业道路上。历史上,中国面对一波一波游牧民族的侵略,欧洲也面对一波一波骑射民族的侵略,为什么中国站得住,他们站不住? 地理条件是一个原因,中国的长江黄河之间有一大块完完整整的土地,农业发展快,村子挨村子,一大片,坚实得很。黄河长江下面是湖泊河流区,再下面是沿海河流的灌溉平原,这三片形成一整块。这扎扎实实一大块,是世界最大块
5、的农耕地区,最精致的精耕细作,这个便是中国的本钱。所以现在人为加快的城市化(毁掉农村)是不智之举。发达到一定的地步,城市化自然会出现。城市富,城市强,但城市是不固定的,人口是流动的,农村稳定、安全。 许知远:你也说过,现代世界都陷入某种精神危机,人无法安身立命,西方、东方都有相似的危机。 许倬云:现在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于是无所适从。而世界上诱惑太多,今天我们的生活起居里,有很多科技的东西。没有金钱,你不能过日子,没有手机,不能过日子,你必须要处在这种生活中间,你不能独立,得随着大家跑,大家用什么,你跟着用什么。 尤其今天网络、媒体很发达,每个人彼此影响,但是难得有人
6、自己想。听到的信息很多,不一定知道怎么拣选,也不知道人生往哪个方向走。只有失望的人,只有无可奈何之人,会想想我怎么过日子,为什么过日子。顺境里的人不会想这些。 许知远:这种盲目最终会导向一个很大的灾难吗? 许倬云:自古以来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用德国人雅斯贝尔斯的说法,是轴心时代。那个时代冒出一群人来,提出大的问题,多半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那些问题今天还在我们脑子里边。那一批人问的问题,历代都有人跟着想,我们也都在做注脚。可现在对大问题做注脚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答案太现成,都像思想上的麦当劳,随手一抓就一个,短暂吃下去,够饱了,不去想了。所以今天物质生活丰富方便,精神上空虚苍白,甚至没有
7、。人这么走下去,也就等于变成活的机器,没有自己了。 许知远:在人类历史上有没有和现在相似的时代?没有方向,没有判断。 许倬云:有,氏族时代就是因为大家吃饭也没问题了,农业够发达了,新石器时代的草莽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秩序基本上也可以了,有大的社群、大的部落了,若干大的部落构成很大的部落国或者列国,于是开始国与国争,不同的想法斗。 于是这个时候孔子也罢,犹太教的先知也罢,碰到这些不同的念头、不同的想法蹦出来,看到许多零碎的疑问,他们在想该怎么走,怎么整合。 今天的教育不可能教育出这种人来,今天的教育,教育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所以今天的大学教育是令人失望的,尤其美国式大学教育,最大的缺陷是零碎,
8、它是吃自助餐一样的。 许知远:那怎么应对这样的时代呢?如果一个人不甘心,他的力量又这么微薄,怎么自我解救呢? 许倬云:今天的书刊、信息、搜索工具足够丰富,只要肯用心,一个人可以从基本的阅读能力、最起码的思考训练上,自己摸出道路来。 许知远:你遇到精神危机的时候,解决方案是什么? 许倬云:我伤残才人,要能够自己不败,不馁。幸亏我生下来就是如此,要是长到十五岁,一闷棍打下去,那就起不来了。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看东西要看东西的意义,不是看浮面,想事情要想彻底,不是飘过去。 (选自十三邀3“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9、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民的生活充满诗意、风景,且与自然相配、与人生相合,但当代历史学家关注不多。 B. 在许倬云看来,唐朝也是常民生活宽容、幸福的朝代,但与汉朝相比,国家基础不同。 C. 人找不到目的、意义,某种程度上可能与今天网络、媒体发达有关,人较难拣选信息。 D. 相较于轴心时代,当代人更喜欢寻找答案,而不是给问题做注脚,以致精神空虚苍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类似“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样的中国古代诗歌常将宇宙变化、人世兴废与人的感情融合,具有较强的形象感。 B. 中国面对游牧民族的侵略之所以能站得住,这与特殊的地理条件相关,农耕地区与精致的精
10、耕细作是中国的本钱。 C. 氏族时代与现在的时代高度相似,没有方向,没有判断。要想重新找到方向、判断,需要今天的教育支持及助力。 D. 许倬云认为,只要肯用心,在阅读能力、思考训练上摸出道路来,不甘心且力量微薄的个人也可以应对当下的时代。 3. 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知远作为提问者,能紧抓关键,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许倬云作为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B. 许倬云在观点表述时注重让读者和观众便于理解,如以“在”字为例,就直观阐明常民生活的诗意。 C. 画线句通过对被采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同时也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巧妙做好转换铺垫。 D. 许倬云回答时常
11、常能够围绕问题发散开去,如联系古诗印证、补充交代原因等,体现了极高的学养。 4. 根据访谈内容对许知远和许倬云的问答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意生活中断 B. 大规模进行重建 C. 精神陷入危机 D. 以氏族时代对比 5. 许知远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甲 白嘉轩重新出现在白鹿村的街巷里,村民们差点认不出他来了,那挺直如椽的腰杆儿佝偻下去,从尾骨那儿折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角,屁股高高地撅了起来;他手里拄着一根截短了的拐杖,和人说话的时候就仰起脸来,活像一只
12、狗的形体;抬头仰脸跟人说话时,那双眼睛就尽力往上翻睁,原来鼓出的眼球愈加显得突出,眼白也更加大得耀眼;两个嘴角相反地朝下扯拉,阔大的嘴巴撇成一张弯弓,更显出执着不移近乎执拗的神气。他在街巷里用简短的语言回答着一个个关切问询着的男女,仅短暂的驻足,几乎不停步地移动拐杖,跟着拉牛扛犁的鹿三走出村巷。 已是秋末冬初,白日短促到巧媳妇难做三顿饭的季节。太阳坠入白鹿原西部的原坡,一片羞怯的霞光腾起在西原的上空。白嘉轩双手拄着拐杖站在地头,瞅着鹿三一手握着犁杖一手扬着鞭子悠悠地耕翻留作棉田的地块黄褐色的泥土在犁铧上翻卷着;鹿三和牛的背影渐渐融入西边的霞光里,又远远地从霞光里迎面奔到他眼前来了。白嘉轩手心痒
13、痒腿脚痒痒喉咙也痒痒了,想攥一攥犁杖光滑的扶把儿,想踩踏踩踏那翻卷着的泥土,想放开喉咙吆喝吆喝牲畜了。当鹿三再犁过一遭在地头回犁勒调犍牛的时候,白嘉轩扔了拐杖,一把抓住犁把儿一手夺过鞭子,说:“三哥,你抽袋烟去。鹿三嘴里大声憨气地嘀嗒着:“天短得转不了几个来回就黑咧。”最后还是无奈放下了鞭子和犁杖,很不情愿地蹲下来摸烟包。他瞧着嘉轩把犁尖插进垄沟一声吆喝,连忙奔上前抓住犁杖:“嘉轩,你不该犁地,你的腰白嘉轩拨开他的手,又一声吆喝:“嘚儿起!”犍牛拖着犁铧朝前走了。白嘉轩转过脸对鹿三大声说:“我想试火一下。 白嘉轩只顾瞅着犁头前进的地皮,黄褐色的泥土在脚下翻卷,新鲜的湿土气息从犁铧底下泛漫潮溢起
14、来,滋润着空乏焦灼的胸膛,他听见自己胳膊腿上的骨节咯吧咯吧扭响的声音。他悠然吆喝着简洁的调遣犍牛的词令,倒像是一种舒心悦意的抒情。他在棉田的尽头掉过犁头,背着霞光朝东头翻耕过来的时候,吼起了秦腔:“汉苏武在北海”三个来回犁下来,白嘉轩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身体毕竟是虚了,可那卧睡坑上三个多月的枯燥郁闷的生活也终于结束了。 晚饭后在厅房东屋老娘的住室里,白嘉轩临时决定召集一次家庭成员的聚会。白嘉轩说:“我的腰好了。他侧转头瞅着两个儿媳妇说:“我在炕上窝蜷了整整一百零七天,你俩都受了苦尽了孝心都好。”两个儿媳得到了家庭长者的夸奖却感到惶恐,争相说这完全是做晚辈的应尽的孝道等等。白嘉轩摆摆头,打断她
15、俩的话:“你们还不知道我一辈子最怯着啥?我不怯歪人恶人也不怯土匪贼娃子,我不怯吃苦不怯出力也不怯迟睡早起,我最怯最怕的事就是死僵僵躺在炕上,让人侍候热汤煎药端吃端喝倒屎倒尿。白嘉轩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然后郑重地说出想告诉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话:“我说前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从明天开始,你们再也不用围着我转了。你们各人该做啥就去做啥,屋里人该纺线的纺线,该织布的织布,该缝棉衣的缝棉衣,外边人该做的地里活就尽着去做,孝文你跟你三叔犁完花(棉)田接着翻稻地。牛犊你喂槽上留下的牲口,叼空儿推土晒土,把冬天的垫圈土攒够,小心捂一场雪。地一下冻就赶紧套车送粪。把这些活儿开销利索,轧花机就要响动了。一句话,原先的日子咋过从明日开始还咋过。我嘛好咧!” 白嘉轩被土匪砸断腰杆以后笼罩在庭院屋室里的悲凄慌乱的气氛已经廓清,劫难发生以前的严谨勤奋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完全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