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江西省都昌二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描述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壮志未酬而投江自尽的著名楚辞七谏沉江中,有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语句:其中一句是“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意思是在法令严明的良好国度,兰和芷纵然在幽僻之处,也能散发馨香。这两句都提到了两种古老的植物蕙兰和白芷。 对于蕙兰,大家比较熟悉,那是一种芬芳而素雅的兰科植物;而白芷究竟是什么植物,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其实,这种看似古老神秘甚至有些距离感的植
2、物就在我们身边,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调味香料。 自古以来,白芷就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最初,人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这是一种长在幽野却能散发浓郁芳香的野草,于是便称其为“芷”。 正是这种独特的幽野馨香,为白芷平添了一抹神秘而高雅的气息,使人们对它产生了莫名的敬意,视之为一种品性高洁的神草。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和蕙兰一道被人们合称为“蕙芷”,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象征着仁义、团结等传统美德,贯穿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 在古汉语中,“芷”与“芝相通,于是白芷也被称为“芝草”,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
3、的美好。孔子就特别崇尚芝兰,孔子家语中曾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的名言。 但由于古人对植物分类的认知有限,加上芷和兰又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将两者混为一谈。尤其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出了“兰槐之根是为芷”后,一些人便认为“芷指的是兰花的根,于是将芷草当成了兰草的一种。这种误解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直至2000多年后的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沈从文还在他的桃源与沅州中把兰草当作芷草了,不过,更多的人还是早早就认识到了白芷这种芳香植物与兰花的区别。屈原就曾留下“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许慎也在说文解字中这样描述白芷:“生于下泽,芬芳与兰同德,故骚人以兰为咏,而本草有
4、芬香、泽芬之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许慎不仅将白芷与兰花进行了明确区分,还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总将两者混为一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植物分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对白芷这种芳香植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而不会再将之误作兰草。同时,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也有增无减,纷纷用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来咏物明志。如唐代诗人钱起就有“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之句;北宋文学家苏轼则在园中草木中写道:“芎 生蜀道,白芷来江南。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既然白芷并非兰草,那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 白芷又名河北独活、大活、香大活等。其植株高度通常为12米,有些品种的株高可达25米,在草本植物中算得
5、上是非常高大了。白芷的茎干纤细劲挺,姿态婆娑美丽。叶互生,着生于茎干基部的叶片较大,茎干中部的叶片相对较小,茎干上部的叶片逐渐简化成了卵形的叶鞘。 白芷的花形和花色非常素洁雅致。顶生或腋生的复伞形花序繁花点点、色泽洁白,宛若一把把精致的白色小伞。最值得关注的是白芷的根部。其主根为圆锥形或近方锥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环状纹理,形似胡萝卜。它的根部气味芳香,味辛微苦,是全株含油量最高、香味最浓的部位。 白芷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东北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多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的河岸、溪边、林缘、灌丛和山谷草地,尤喜湿润环境。因此在许多古诗词中,白芷都与湖河池沼等水生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南
6、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泛滟清流满,葳蕤白芷生等,都为我们描绘了白芷在水边葳蕤生长的动人景象。 白芷的气味芳香,味道微苦,具有除腥去膻、增香添味、增进食欲的神奇功效,因而是日常烹饪中常见的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广泛被应用于卣、煮、酱、烤、焖、烩、煎等各种烹调方式之中,堪称去腥增香的“神器”。不过,白芷的香味太过浓烈,有一种很重的中药味道,很容易掩盖其他食物原有的味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有讲究。 白芷不仅是理想的香辛调味料,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白芷的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传说,有一次深秋,苏轼与佛印禅师吟诵诗歌刚回到家中,便开始鼻塞流
7、涕、头疼欲裂,浑身酸痛难受。佛印禅师听闻此事,知道苏轼定是感染了风寒,赶紧差人送去一包草药。苏轼服用以后,很快就痊愈了。后来,苏轼去向佛印禅师致谢,并好奇地打听禅师究竟使用了什么灵丹妙药,才知是一种名为“白芷的草药。除了民间传说,本草纲目等不少古代医药著作中也都明确记载了白芷的性味归经和医药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芷不仅在解热和镇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具有扩张和收缩血管、降低血脂血压等诸多功效,是一种天然的保健良品。另外,白芷还有非常明显的美白祛斑作用,是一种古老的美容中药。 (摘编自陈博君白芷,令人止步的王者之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对
8、白芷植物属性的认识经历了从肤浅到更加清晰的过程,而赋予其文化属性的历史则十分悠久。 B一直以来,大家对白芷的青睐与热忱有增无减,并借此来咏物明志,并没有受到将其误作兰草的影响。 C在草本植物中,白芷的外形高大,茎干劲挺,其叶片沿茎干往上依次从大至小,花形似小伞,花色洁白。 D白芷因为只生长在水边,所以就味道微苦,不过,它可作香辛调味料,与各种烹调方式相融但使用时量不能过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早在上古尧舜禹时代,白芷就成为王者之香的代名词,此后,许多文人还用这种品性高洁的香草来咏物明志。 B文章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先阐释了“芷”的文化属性,再阐释了
9、“芷的植物属性及其价值。 C在古代,白芷常被拿来与兰花相提并论,以“芝兰”或“芷兰来形容高雅的姿态,来比喻君子的德操之美。 D白芷的价值巨大,其神奇功效和药用价值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代医学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药用价值。 3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从楚辞七谏沉江中两句知名度很高的语句切入,写作意图在于有力批判人们将蕙兰和白芷放在一起的认知是十分肤浅和有害的。 B文中列举沈从文在他的桃源与沅州中把兰草当作芷草的例子,有力证明了将芷草误解为兰草对后人的巨大影响。 C文章引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描述来证明很多人还是早就认识到白芷这种芳香植物与兰花的区别的观点。
10、D文章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在阐述这些内容时,作者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也注意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4文中用苏轼的故事做“白芷的药用功效,在我国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观点的论据,产生了怎样的论证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5白芷为什么会深得中华儿女的推崇?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
11、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不苦?苦得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急
12、。“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
13、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
14、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
15、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咬下来了。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快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