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阳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长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
2、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的起源不是“众星拱月”,而是“满天星斗”。在这一理念下中原文明不再是唯一的、中心的中华文明源头。把巴蜀文明看作与中原文明平行发展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的一元,才能看到二者的差异和特色。 中国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三星堆和殷墟两个考古遗址分别代表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青铜时代的辉煌期,但三星堆代表的巴蜀文明和殷墟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的却不一样。 殷墟青铜器的主要造型是青铜“物器,即用青铜器制作的各种物品,最为常见的有鼎、尊等,纹饰大多是动物,鲜有单独的人形纹样。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拥有大量的“人”形,如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金杖上
3、和兽形器上刻着的小人,青铜神坛上所铸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13个人像等等。 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发掘于家族墓葬之中,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和政治权力。西周早期的毛公鼎的铭文中多次出现“父、王、家等字样,内容清晰地表达了王权在家族内的传承。这说明,此时权力已被家族私有化,是一种“家天下”的形式。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从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发掘出来的青铜器数量来看,祭祀仪典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必定是国家级的重要仪典。因此,三星堆的青铜器是公共器物,是国家礼器,不是专为某个家族和个人订制的。 是什么造成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首先在于两种文明所代表的权力模式存在差
4、异。考古学家李伯谦把“古国分为“崇尚神权”和“崇尚王权两类。近几年三星堆最吸引人的文物就是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青铜神坛,专家认为它的奇特造型生动地诠释了正在进行的一次神巫仪式。而中原文明里几乎所有已知的主要兵器都能找到青铜制造品,甲骨文中“王”字是青铜兵器“钺的象形字,是“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的国王形象演化而来的。左传有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把“祀”与“戎分开来论,在宣扬和巩固国家权力方面,巴蜀文明注重的是祭祀,而中原文明更看重战争。 青铜时代是一个记录英雄的时代。中原文明的首领都有过领导本氏族战胜自然灾害的功绩,大禹治水,商汤试图投火祛灾,后稷教人种植菽、黍、粟等农作物。但人们初次见
5、到三星堆“人”形青铜器时几乎都震惊于它的“大”,体量“大”,高度“大。这种“大”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就是崇高感、神秘感和震撼力,这是神灵能够带给人的崇高感和威严感。以青铜纵目面具为例,它虽然有可能是氏族英雄蚕丛演化而来的,但体量大大超越了人面的实际尺寸,具备宗教意义上神的力量。 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来源不止于此。中原文明区域地势平坦,湿润多雨,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中原文明形成了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既重视生存发展和物质实利,也重视沟通的文化基因。对巴蜀文明而言,雄伟的横断山脉造成四川东西地貌的巨大反差,川西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川东盆地则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高原和盆
6、地之间是一道降雨带,形成中国的雨雾之极,多种奇花异卉和珍禽异兽终日笼罩其中。这很容易让巴蜀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刺激了巴蜀人的想象力,由此形成神秘的宗教情结和对艺术的迷狂。这是三星堆文化发展为神权古国的自然生态原因,也是巴蜀文明独自向内发展形成的文化成果。 巴蜀文明独特的文化基因并没有随着古蜀国的灭亡而湮灭,而是成为中华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基因之一,展现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摘编自裴争青铜时代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差异初探) 材料二: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关于古蜀国的历史源头目前并无确切记载。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慨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诗中的蚕丛和鱼凫,便是传说中的两位蜀王。华阳
7、国志蜀志里说蚕丛“其目纵”,这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眼睛与脸呈90度垂直的青铜人正好能对应上。蜀王本纪云:“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清代陈登龙的蜀水考记载岷江“南过蚕陵山,古蚕丛氏之国也”。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刻有古代蜀人祭祀神山的情景,这里的神山指的就是陈登龙笔下的蚕陵山。鱼凫王朝时期,古蜀国日渐强盛,宏大的三星堆古城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三星堆作为鱼凫王朝的都城,是古蜀王国最高权力中心所在,其他不同层级和边缘地区的各级次中心是这个中心在各地实施统治的坚强基础和有力支柱。这种情况与三星堆青铜雕像群所呈现的层级结构完全一致。 蜀王更迭都发生在蜀族内部部落之间,所以古蜀文化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在200
8、0多年时间里,随着国力的强盛,古蜀国通过武力征伐,开疆拓土,三星堆文化展示出了“强烈的扩张性和辐射性。渝东、鄂西及云贵区域,面对已经高度发展的古蜀文明,基本上没有抵抗力。从鄂西出土的鸟头柄来看,此地有可能是古蜀王国镇抚其东界的官员驻节之地;云南、贵州出土的青铜人物,也表明了西南夷各族从属于古蜀王国的事实。 由于古蜀国掌控着西南地区,中原商王朝面对自己急需的一些战略物资,如冶铜所需的矿产资料,只能选择向古蜀国购买。在这一贸易过程中,中原商王朝的文化渐渐传入古蜀国。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基本都是以模范法来铸造,这是商周时期应用最广泛的青铜器铸造方法。此外,其中部分青铜尊和罍,形制上与中原商文化
9、同类铜器大体一致。但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类似中原的青铜器只占少数,更多的是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全面罩、头像、神树、大型青铜人等。不仅改变了今人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以殷墟青铜器为代表的认知,也在事实上重构了中华文明中青铜知识的图谱。 受古代“内诸夏而外夷狄”观念影响,人们也在很长时期都将中原文明视作唯一的文明中心。如果不是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在4000年前的西南边陲,曾存在一个与中原文明同样璀璨的古蜀文明。 (摘编自三星堆文化对中华文明意味着什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为礼器,殷墟与三星堆都代表了青铜时代的辉煌期。殷墟青铜器纹饰大多是动物
10、,三星堆纹饰多是人物。 B. 虽然同为礼器,中原文明中青铜器彰显的是家族的地位与权力,而巴蜀文明则打破了这一陈规,让青铜器从个体走向群体。 C. 作者对殷墟和三星堆纹饰进行具体介绍,说明两处遗址代表两种权力模式,分别是崇尚神权和崇尚王权。 D. 在古蜀国与中原商王朝的经贸过程中,中原文化对古蜀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有限,古蜀文化的本土文化特色依然鲜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论是在巴蜀文明还是在中原文明中,青铜器的作用都单一且纯粹,这为以青铜器为支点研究两种文明的特征提供了便利。 B. 古蜀历史相较中原历史,留下的文字资源与学术成果相对较少,而三星堆的
11、发掘为相关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证材料。 C. 在传统观念中,中原文明是中华文明唯一的、中心的源头,但实际上巴蜀文明更具有想象力和艺术性,具有极高的价值。 D. 四川东西地貌反差巨大,物种丰富,大自然的奇异使人敬畏并能激发想象力,是三星堆发展为神权古国的主要原因。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论证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首句“众星拱月满天星斗”等词,使用比喻,形象地指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两种认知,作者借此明确表达取舍态度。 B. 材料一第四自然段对比西周早期毛公鼎铭文中多次出现的“父、王、家等字样和巴蜀文明中青铜器多用于祭祀的现象,证明巴蜀文明独自向内发展。 C. 材料二举青铜纵目面
12、具的体量大,高度大带给人们崇高感、力量感和震撼力,说明青铜时代巴蜀文明是为了记录氏族英雄蚕丛。 D. 两则材料对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论述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于两种文化在青铜时代的差异,材料二侧重于两种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4. 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 研究主题: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 研究前提: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经历了辉煌的青铜时代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青铜器的形制 原因一:权力模式 原因二: 巴蜀文明 国家礼器 “人”形 神权 地形复杂,多奇珍生物 中原文明 陪葬明器 “物形 王权 地势平坦,湿润多雨 5. 为什么说巴蜀文明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文化基因之
13、一”,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是一条鱼 非鱼 我是一条鱼。 鱼戏莲叶间,是理所当然的。每天,我所有的快乐就是在那片荷塘里游来游去,嬉戏、觅食。夏日来临,荷叶田田,荷花绽放,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偶尔,我会和其他鱼们比赛,那就是看谁能吃到荷花的花瓣。 老实说,花瓣并不好吃。作为鱼,我们天生就不是吃花瓣长大的。可有时候,那些淡粉、鹅黄、洁白的各色花朵,实在是太过鲜嫩娇艳,让人,不,让鱼们调皮一下,从水里跳起来,叼一口。 大多时候,我们谁也吃不到,毕竟荷花端端地高高在上。有时候,偏就有那么一朵,低了一点儿,运气好的话,就会
14、成功。对此,我比它们经验略多,胜出的次数也更多。 我不是一条鱼。 我是岸边捕捉鱼戏莲的一个摄影师。 说实话,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摄影师,临近退休,我需要给自己找个事做。想来想去,唯有摄影还略有兴趣和基础,就在几个老朋友的撺掇下,我置办了一套相机,周末有空了,就来这荷塘边随意拍拍。 有人说这片荷塘里的鱼会吃荷花,我不信。鱼就是鱼,怎么会吃荷花呢?可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我的确看到了一条张着嘴的鱼,正跃出水面,奔向头顶的那朵粉色荷花。另一张照片上,那条鱼已经得嘴,一瓣花朵衔在唇边,正欲沉入水中。开眼界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吃荷花的鱼。 我决定蹲守一下。 和他们一样,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把三脚架支在
15、荷塘边,对着那几朵贴近水面的荷花,等待着阳光和鱼,如果运气好,也许就会抓拍到一幅完美的作品呢。 盯着取景器,我慢慢地等着鱼跃出水面咬上花瓣的那一刻。 为了有一张“镇得住的照片,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我是一条鱼。 什么。 岸上架起的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个小小的池塘。我知道,他们在等荷花?不。年年岁岁花相似,他们已经对那些花失去了兴趣,他们等的是我们。我记得我说过,我们偶尔会调皮一下,会比赛,就是比看谁跳出去能吃到花瓣,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跃出水,那些“炮口就会齐刷刷地“咔咔咔咔咔咔” 我告诉他们,别急。看谁能耗过谁,反正我们在水里,有的吃有的玩,让他们慢慢等去吧。 我不是一条鱼。 但我此刻有些恨那些鱼。连着七八天了,我的耐心快耗尽了,还没有一条鱼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