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途中的艰难。 C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先以“ _,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越五岭、跨乌蒙、_、 _、踏岷
2、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3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追求新颖、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C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4这首诗的作者是_,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_。 阅读祖国,完成练习。 祖国 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
3、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一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蚕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只我像一只杜鸭,为讴歌祖国
4、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5通过阅读短文,我知道作者的故乡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6母亲之所以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这是因为( ) A在异国他乡,风虽然很热,但是这种热风无法吹到心里,让心变得很温暖。 B在异国他乡处处受到压抑,甚至没有尊严,感受不到祖国的温暖,所以心很凄凉。 C在异国他乡,母亲有些水土不服,对生活的环境不适应。 D在异国他乡,母亲没有了亲人和朋友,觉得寂寞,所以觉得天气也是不舒服的。 7中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国土。( ) A960多万 B750万 C1200万 D860万 8“为了这缕永恒
5、的痴情”,这里的“痴情”指的是( ) A对祖国一片赤诚之心。 B对美好友情的迷恋。 C对更多金钱的迷恋。 D对美好亲情的迷恋。 9六(1)班的同学打算以“我的爱国心为主题举行演讲活动,假设你也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自己的演讲题目编写提纲,并在小组内进行演讲,争当“爱国小卫士”。 10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选段 五位壮士(屹立 矗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遥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
6、胸,(相继 连续)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 (壮烈 激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选段加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_。 (2)在选段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画“”。 (3)我从_、 等词语中感受到五位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4)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 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属于 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方法叫 _,这样写的好处是_ 。 (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文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检阅台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
7、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8、!”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1请你给两个段落各拟一个小标题。 (1) (2) 12第一段中,第 句话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 句话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第二段中,第 句话是对壮士们的群像描写。在描写“点时,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 描写,重点表现了他 的精神。 1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能体现壮士们的英雄气概的一项是()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
9、准敌人射击。 C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D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14文中最初称呼五位英雄为“战士”,后变成“壮士”,你认为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国大典(节选)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 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
10、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 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 满了整个北京城。 15选文写的是_ 。 16用“”画出选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7“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红流”指 加点的“流字不能改成“走”字,是因为“流比“走”更能表现 18下列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光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获得光明。 B游行队伍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11、 C北京城的路灯很明亮。 阅读我爱红杜鹃,完成练习。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大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行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从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
12、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人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中。 19短文第1自然段表面上写想起杜鸭花,实际是指
13、想起() A老爷爷 B八路军 C乡亲们 D黄龙沟 20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 A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B军民鱼水情的象征 C战士流血牺牲的象征 D将来美好生活的象征 21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方法。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物抒情 22杜鹃花、革命烈士和中国革命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短文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23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左权的英雄事迹(节选) 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兵力,再次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形势空前严峻。鉴于敌我兵力对比悬殊,彭德怀、左权等连日开会研究对策。一切部署完毕,八路军总部各部门于5月23日奉命转移。为保证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左权不顾危险,站在山头上沉着地指挥战斗。 他心里不仅想着总部各部门的安全,也惦记着群众的安危。当他看到附近山上还有群众没有脱离险境时,便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从已经十分吃紧的兵力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吸引敌军,以便让群众转移。直到安排妥当,左权才不慌不忙地走下山去。 日伪军发觉了八路军分路突围的意图,迅速收缩合围圈,并将一簇簇炮弹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