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乾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有学者对古史起源问题的学术史做过梳理与回顾。舒铁指出,“古史起源多元论的三种代表性论著蒙文通的古史甄微(1927年)、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1934年)和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43年)早已为人熟知。经由蒙文通、傅斯年、徐旭生等人的研究,人们得以从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种族、文化的起源问题。 傅斯年认为,“在三代时
2、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也就是说,广大南方地域的政治演进尚无足观,故而略过不论。蒙文通与徐旭生则认为可分河洛、海岱与江汉三集团或华夏、东夷及苗蛮三集团。但对于三集团之间文化演进的先后与对比,二人的认识又有明显差异。徐旭生认为北部华夏部族与东夷部族的文化要先于南部的苗蛮集团;蒙文通则认为三区的文化各成体系,其文献的传承各有统绪,主要强调其差异,而不是先后或优劣。总的来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学术界的看法经历了从早期的“中原中心说到后来的“满天星斗说”的发展历程。 蒙文通在论
3、山海经的写作时代与产生地域一文中指出,该书“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但是,它的记载却和先秦时中原文化传统的说法不同”,它“并没有以黄帝作为传说中心。它更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帝俊和帝颛顼”,“很多国家和历史人物都被认为是帝俊或帝颛顼的后代”,后稷“作为进入农耕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也被“认为是帝俊所生”,而非中原传统说法谓之为黄帝的后裔;该书“从不以黄河中游地区作为天下之中”,而是把“古巴、蜀、荆楚之地都作为天下之中来看待。 (摘编自尹玲玲“洪水”新解兼及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学术史梳理) 材料二: 在史前史的研究中,有学者较早注意到史前文化边缘发展现象,1968年就提出农业起源始于边缘地带的观点
4、。这种观点认为,随着狩猎采集群体的人口增加,社群终将分裂,部分群体不得不进入边缘地带。为了生存,这些群体开始广泛利用资源,进而强化利用部分有驯化潜力的物种,驯化由此发生。以此为基础,人类的生计逐渐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史前中国农业首先出现于山麓、小盆地区域,经历了从山麓走向平原的发展过程。 边缘地带带来了人类的发展与扩散。早在人类起源阶段,就可以看到边缘发展现象。人类灵长类祖先原本生活在热带雨林环境中,黑猩猩、大猩猩至今仍然如此,但是随后出现的气候变化,让部分地区变成了热带稀树草原。对于人类祖先而言,这就是边缘环境,他们不得不改变体质以便适应,发展更好的直立行走姿态,减少阳光下暴晒的面积;以出汗
5、的形式,更高效地散热。同时,旱季时为了利用埋在地下的植物根茎与死亡的动物,发展出挖掘与切割工具。按照“撒哈拉泵假说,当气候适宜的时候,撒哈拉大沙漠变成人类可以利用的环境,部分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进到这里,然后随着气候的变干,他们又被迫离开。部分人群无法回到原处,向北走出撒哈拉,人类由此走出非洲,正是边缘条件造就了人类的扩散。 边缘地带能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尤为有意义的是,边缘有利于革新的产生,因为这里的内部阻力更小。在农业起源进程中,与中心群体较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不同,生活在边缘地带的是从中心群体中分裂出来的人群,闯入新领地中的移民更少受到传统与习惯的制约。狩猎采集让位于农业,意味着文化系
6、统全方位的调整,从技术、社会到意识形态层面都需要如此。旧的文化系统往往对发展存在巨大阻力,而在边缘地带的人群遇到阻力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类似之,在文明化进程中,传统的等级不明显的平均社会让位于等级社会,挑战无疑 是严峻的,阻力小的地方更有可能获得突破,此时边缘地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边缘效应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成本的,由于边界容易发生变化,边缘更不稳定,迫使物种不得不频繁迁徙。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环境条件的内涵从完全指自然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与社会环境并重,甚至有时完全指社会环境,这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表现尤为明显。由此,边缘的含义也随之扩充,它也可以是社会环境意义上的。
7、 (摘编自陈胜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十世纪中期前,蒙文通等人已围绕古史起源多元论展开研究并写成代表性论著,产生了广泛影响。 B. 蒙文通认为,与先秦时期中原文化传统以黄帝为中心不同,山海经以帝俊和帝颛顼为中心,记载了诸多古代帝王。 C. 边缘地带的环境变化促使人类祖先制造与使用工具获取更多生活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生存挑战。 D. 农业取代狩猎采集,涉及技术、社会、意识形态等每一个方面的彻底调整,边缘地带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撒哈拉泵”假说表明,边缘地带并
8、不是绝对的,这对人类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 B. 人类历史上等级社会取代平均社会是一种进步,离开边缘地带该进步可能难以发生。 C.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当代社会,边缘的含义已由原来的自然环境演变为社会环境。 D. 材料一侧重中华文明起源的梳理,材料二侧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侧重点不同。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边缘效应收益观点的一项是( ) A. 海平面上升,海岸地带狩猎采集者不断后撤,形成更具社会复杂性的“上山文化。 B. 十八世纪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发源于欧洲边缘的不列颠岛,而非欧洲大陆的国家。 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本位于西方边缘的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
9、的西方中心。 D. “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带,环境条件与生计模式始终多变。 4. 材料一提到“中原中心”,材料二提到“中心群体”,两则材料都提到“中心”,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以下材料中石峁古城“开启文明新阶段”的原因。 距今约4300年的石峁古城,地处森林草原的交错地区,非常适合狩猎;形制多样的箭镞的出土,也与其射猎优势相匹配。从考古材料来看,石峁古城所代表的力量入侵了黄河中游的陶寺,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阶段。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蓝袍先生(节选) 陈忠实 我爷爷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
10、废止而不能中举高升,爷爷只好穿上蓝袍在杨徐村坐馆执教,教的是他的“四书五经。我爷爷把门楼上那副“耕读传家”的题匾挖掉了,换上一副“读耕传家的题匾,把“耕”和“读的位置做了调换。我父亲初看时,还以为我爷爷笔下失误,问时,爷爷一拂袖子,瞪了父亲一眼,没有回答。我父亲不敢再问,却明白了是有意调换而不属于笔误,该当慢慢地去体味,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凿刻起来。 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馆执教。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也穿上了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走出我家那幢雕刻
11、着“读耕传家”字样的门楼,似乎这村巷一夜之间变得十分陌生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一搂抱粗的古槐,端直的白杨,夏天结出像蒜苔一样的长英的楸树,现在好像都在瞅着我,看我这个十六岁的先生会不会像先生那样走路!那些拥拥挤挤的一家一户的门楼里,有人在窥视我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势吧?不管怎样,我已经走出街门了,没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只有朝前走。这时候,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梗直脖根,绝不左顾右盼,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 走进学堂的黑漆大门,三间敞通的瓦房里,学生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摆满了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方桌和条凳,排列整齐,桌子四周
12、围坐着年龄差别很大的学生,在哇啦哇啦背书。除了新添的几个启蒙生,教室里坐着的全是那些春节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同伴、同学,有的个子比我长得还高还壮实,我今天看见他们,心里却怯了,我完全知道他们和我父亲捣蛋的故伎,尤其是杨马娃和徐拴拴两人,念书笨得很,却尽出鬼点子捣蛋。我一进门就瞅见他俩的诡秘的脸相,倒有点怯场了,那些不怀好意的脸相! 我立即走向那张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我在父亲坐过的那把直背黑漆木椅上坐下来,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亲就是这样挺着身坐。桌子角上压着一沓打好了格子的空影格纸,那是学生们递上来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写上正楷字,他们再领回去,铺在仿纸下照描,我取下一
13、张空格纸,从铜笔帽里拔出毛笔,蘸了墨,刚写下一个字,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着涎水,一只手在背后抓挠着屁股,得意地傻笑着,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 傻子脸色立时大变,眼里掠过惊恐的阴影,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
14、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杨马娃,这个暗中专门出鬼点子捣乱的“坏头头。不压住这个杨马娃,我日后就难得在这张椅子上坐安稳。我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他个子虽不高,年岁不小了,也是个老学生。他应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冤枉的无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看任何人,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更听不到求饶声
15、了,我突然觉得那只手在向我示威,甚至蔑视我。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感到了两方的对峙在继续,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然就会被压倒,难得起来。我也不吭气,谁也不看,只看着那只要击中的手。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下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 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笔,题写那张未写完的影格儿,手却在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