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昆明三中高 202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 笔认真填涂考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达尔文雀隶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一共
2、14 种,其中 13 种分布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另一种 分布在距加拉帕戈斯群岛 600km的可可岛上。达尔文雀羽毛颜色均为暗色,体形相似,体长 712cm不等, 种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喙部的形状和大小。据考证,这 14 种达尔文雀是在过去的 100 万年至 300万年间由 同一祖先进化而来。 1835 年 9 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航行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在岛上发现一些羽毛颜色暗淡的雀 形目鸟类,并采集了标本带回英国。后来,英国鸟类分类学家 Gould在研究达尔文收集的鸟类标本时发现 这些雀形目鸟类是一些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新种。达尔文也因此受到了启发,在物种起源中论述到:“这 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
3、活的雀形目小鸟实在令人感兴趣,它们由一个种分化出来而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 境。”这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雀形目小鸟促使达尔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思想,后人为了纪念达尔文就把 这些雀形目小鸟称为达尔文雀。 (摘编自邓文洪、郑光美达尔文雀与生物进化) 材料二:1938 年 12 月,28 岁的英国帅小伙大卫拉克和他的研究团队登上了圣克里斯托巴尔岛, 研究不同种“达尔文雀的繁殖和觅食行为。每天上午他外出观察这些小鸟,下午则捕捉个体尝试进行圈 养,看不同种之间是否会发生杂交。正如达尔文曾指出的那样,“达尔文雀”非常温顺,不怕人而易于接 近。这些“很傻很天真的鸟,是拉克在野外非常难得的理想观察对象。 1939
4、年 4月,拉克一行和 4种共计 40 只地雀一起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从 4月底至 9月初, 拉克在加州科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动物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地的馆藏做研 究,还专程去大英博物馆检视了达尔文当年采集的标本,最后他竟总共测量了近 6400 号“达尔文雀”标 本!根据掌握的翔实资料,拉克很快撰写出了题为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的专著。而更令 人感到惊讶的是,面对同样的原始资料,1947 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拉克的新作达尔文雀,书中竟 得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 拉克在第一本书中依据野外观察和标本测量数据对“达尔文雀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并把主要篇幅放 高
5、202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 在了阐述种间以及种内变异上。比如喙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种之间和同一种但分布于不同岛上的种群之间 都存在明显差异。受到当时主流观点认为亚种之间形态差异不具备自然选择上的适应性的影响,拉克在“达 尔文雀”身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当中发挥作用,即同种的 雌鸟主要通过喙型来识别同种的雄鸟。而生活在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由于具有介于 两种之间的喙型,而被认为可能是杂交的产物。 在回到达丁顿会堂学校又教了一年中学生物之后,拉克开始为军方工作,主要是与其他科学家一道为 刚刚投入实战不久的
6、雷达提供智力支持。在这期间,生态学上一项名叫高斯原理的理论引起了拉克的注意, 并最终改变了他关于“达尔文雀的研究结论。他明确地指出竞争导致了“达尔文雀”在食物资源利用上 的分化,产生了已知的 14 个种和它们形态各异的喙。以地雀为例,在同时有大、中、小地雀的岛上,3 种 鸟喙的大小都不重叠,对应着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喙的大 小却介于两种的正常值之间,这两个小岛上各只有一种食种子的地雀,因此表现出了竞争释放,即在缺乏 竞争者时物种会拓展实际的生态位。就是说这两个岛的中地雀和小地雀可以选择利用的种子大小更为多样 化。拉克的新书用形态学、生态学和行为学方面高质
7、量的第一手资料予以佐证,并揭示了地理隔离和生态 位分化在物种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稍显遗憾的是,拉克的新书更多提供的还是一种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有限。比如,尽管他 指出了对食物资源的竞争是主要的演化驱动力,但没有提供大、中、小地雀在取食种子大小上是如何分化 的例证。又如,他指出了对于同域分布的种群而言,生殖隔离是最后形成物种的关键一步,却没能说清楚 究竟是何种机制导致了生殖隔离的实现。这些遗憾被开始于 34 年之后并延续至今的一项长期研究弥补。 对“达尔文雀的研究,研究者们手中的工具从达尔文时代的猎枪,到拉克的望远镜,再到后来的雾 网和录音机,发展到了今天的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对于“达尔
8、文雀”的认知,既有最初达尔文的慧眼未 识珠,也有拉克两本著作之间观点的骤然转变,更有另一个研究团队 42 年的荒岛坚守。在生态学和演化 生物学的研究中应当去追求长期的开放式的持续工作,因为从逻辑上来讲,演化及生态过程并没有一个确 定的尽头。 (摘编自 Robbi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 1下列关于“达尔文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达尔文雀并非特指某一种鸟,只是它们在体形和羽毛颜色上存有相似的特征。 B如果“达尔文雀”的喙部形状和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则表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种。 C受主流观点影响,拉克认为“达尔文雀喙型差异主要是在不同种间生殖隔离中起作用。 D受高斯原理启发,
9、拉克提出,食物资源的竞争,让“达尔文雀”的喙型变得不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达尔文发现带回的雀形目鸟类是没被描述过的新种,这启发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思考。 B“达尔文雀性情温顺,易于接近,这有利于研究者进行野外观察以及标本采集工作。 C加拉帕戈斯地雀亚科形态变异研究主要阐述了“达尔文雀”种间以及种内的变异。 D达尔文雀用多方面资料佐证观点,提供的是描述性的结论,定量性统计分析不足。 高 202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达夫尼岛的中地雀和克罗斯曼岛的小地雀,具有
10、介于两种之间的喙型,这是不同种间生殖隔离发 生作用的表现。 B拉克的新书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得出重要结论:不同岛屿的地雀喙型有异是由地理隔离和生态位 的分化造成的。 C拉克通过长时间的野外观察和认真的室内研究,掌握了翔实的资料,撰写完成两部关于“达尔文雀 的学术专著。 D目前科学家已开始使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仪来进行研究,弥补了“达尔文雀”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 研究中的遗憾。 4材料二标题为“迈入基因组时代的达尔文雀传奇”,研究“达尔文雀”有哪些“传奇? 请根据 材料概括说明。(4 分) 5“达尔文雀”的研究历史,给了我们关于科学研究的哪些启示?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
11、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乞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 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 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 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 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着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 后背狠狠她抽上一鞭
12、子。 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 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 40 岁,是唯一不开 口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他 会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 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 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为了不让他 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 傍晚时,
13、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 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 高 202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 页) 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 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 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 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 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
14、和地点。 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 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 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 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一张桌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 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 身子一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 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