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95477390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高二年级10月月考答案 1.A 【解析】A项“并且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体系中“初期就建立了”错误。原文为“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并且由“北京”的例子也能看出不是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就建立了。 2.C 【解析】C项“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过渠穿洞、跨越千年,实现双向会合错误。由原文“水至福来。如今,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跨越千年,终与淮河牵手”可知,“牵手是“长江水从枞阳引江枢纽汩汩流出

2、,一路过长渠、钻涵洞、穿渡槽”,最终与“淮河会合,不是两大水系的双向会合。 3.D 【解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D项大意是“地形的出入交错,也必须心中完全有数。然后,就可以行军袭邑,举措先后得宜而不失地利,这都是地图的意义”,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不符文意。 4.惠及广大百姓:水利工程防洪、排涝、供水,满足人类衣食住行需求之外,还能提升精神文化品味;破除区域局限:沟通水系连接,实现更大范围的供水及灌溉;促进经济发展:完善航运格局,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带;带来环境效益:为生物提供良好

3、生存环境,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5. 均可选择, 注意文体特征,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学术论文 学术性。材料一以城市起源开篇,从宏观角度对“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这一专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学术视角,专业性强。科学性。材料一援引管子典籍、以北京城为例等来佐证观点,例证翔实。以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城市水利学”,科学严谨。新颖性。在“如何进行城市水利实践”问题上,材料一给出了古为今用、纵横比较等有开创性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激发读者对“水利研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 示例二:新闻报道 真实性。材料二以“引江济淮工程实现试通水通航”这一真实事件为报道对象,贴近现实生活,有说服力,文

4、中列举大量数字,直观有力地突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新鲜性(时效性)。材料二对“引江济淮工程”的报道迅速及时,与时俱进,与当下人们所生活的时空紧密相连,有利于读者切身感受“水利工程的惠民价值。通俗性(可读性)。材料二的报道语言简洁明确,通俗易懂,具有较强普适性、广泛性,便于传播相关水利知识。 6.B 【解析】B项“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呈现了重庆大轰炸的惨绝人寰”错误,该句并未使用夸张手法,而是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轰炸的瞬间,传达出轰炸的残酷和突然。 A 【解析】B项“为了维持比赛的完整性错误,由“他看见有的龙舟翻沉了,有的已经看不到桨手,江面上漂浮着人头、彩旗、锣鼓、折断的桨片、断肢残臂和断成几

5、截的龙舟”可见,并不是为了“维持比赛的完整性”,而是为了表达民众的不屈精神。 C项“说明他想通过牺牲自己吸引日机的火力,为其它龙舟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错误,由“赵五哥昂首龙头,以旗为枪可见,赵五哥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内心的愤怒与不屈自然生发的行为。 D项“隐喻人们对灾难的恐惧”错误,应该是表达人们的不屈与愤怒。 8.“你们快回来:日机轰炸来临,他担心群众的安全,害怕龙舟赛继续下去会让更多无辜群众遭受轰炸的伤害,内心焦急担忧,急切地呼唤龙舟回来,躲避轰炸。“你们快回来”:看见龙舟上的人受难,内心悲恸,希望人们赶快撤离,不要再与灾难对抗,想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快啊,快啊快快快啊:他看见赵五

6、哥为了反抗侵略者而不惧牺牲,他内心悲愤交加,为赵五哥助威,激励他一定要与侵略者斗争到底。(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运用细节描写。如“过江龙”上赵五哥挺立龙头、以旗为枪对抗日机,展现出英雄的血性与气节;鼓手负伤单手击鼓,鲜血四溅的细节表现英雄刚毅不屈的精神。 侧面描写(烘托)英雄形象。如地上的人们冒死观战,“他们相信,每一个走上战场慷慨赴死的壮士,背后一定会有千万双眼睛,耳边一定会有四万万声呐喊写出了人民对英雄的敬仰与爱戴。 运用场面描写(或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如文中对大轰炸残酷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人们不屈不挠的精神,突出了英雄主义主题。 10.BEH 【解析】“修德束躬,以自申饬

7、,所以检其邪心,守其正意也”翻译为:修养德行,约束自身,以此来自我警醒,以此来检点自己的邪念,保持自己的正念。 11.A 【解析】A项“易,指容易错误,文中“百王不易”的“易意为“改变”。 12.C 【解析】C项“但是诸侯国君的加冠礼与诸侯太子、庶子的加冠礼,所用的礼节仪式和主持人都不同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诸侯太子、庶子冠,公为主,其礼与士同”,可见诸侯太子、庶子举行加冠礼,由国君主持,礼节仪式与列士相同。 13.(1)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解析】质:质朴;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得分点各1分 平时为人严肃恭谨而且处事简易,以此引导百姓,不也可以

8、吗? 【解析】居:平时;道:引导;不亦乎:不也吗?句意1分 14.劝说原因:孔子认为子桑伯子本质是美的,但却不注重礼仪文饰。 孔子文质观:文质兼备,配合适当。 B. 【解析】B项“使复归平静之情具体可感说法错误,“伴我情怀如水”意思是“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是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16.苏轼的江城子以“梦”为线索:分为梦前、梦中、梦后三层。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李清照孤雁儿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因梅花三弄笛声挑起,被梅花开放而惊动。此时丈夫已经去世,想折一枝梅花寄给心爱之人,却已没法寄出。表达李清照对亡夫的深挚情感和凄楚哀思。 17.(1)陈王昔时宴平乐

9、 斗酒十千恣欢谑 (2)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3)(诗)可以兴 可以怨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注意“空”字要起到营造意境氛围的作用) 18. 将铺设紫色跑道 也有人为之担忧 利用色彩心理学(选用色彩) 19不同颜色会对人们产生不同影响,红色和蓝色对运动员各有其作用,但也都有不利的一面。 20.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不胜枚举 世外桃源 21.D 【解析】文中的“我们表泛指。A项:特指,指除了“你”之外的人。B项:指特定人群,指“山里人。C项:在这里指学生,相当于“你们”。D项

10、:表泛指。 22.B 【解析】语境中的“春风细雨”“花柳等词恰好与乙句中“雨”“风花”“柳照应,故此处填乙;语境中的“饱含祭祖和缅怀先贤的情怀”与丙句中的“谁家哭纸钱飞”等照应,故此处填丙;语境中有“有关清明的诗句,也许最脍炙人口的”,甲恰好符合,故此处填甲。 23.本题次作文的题目是“文明的韧性”,将普适性的话题范围缩小至“文明之上,但从格局上来说又是一种扩大,让考生把个人思考上升到对国家、民族整体命运的深入思索,符合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当今中国面临的发展形势,内涵丰富,具有历史与时代内涵,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出中国的民族精神。这则作文材料的主旨内容为“文明的韧性”,从“韧

11、性上来说,它可以解读为:坚忍不拔、坚强不屈、坚持到底。这是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仍旧生生不息的精神本质。材料中说“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就是对这种传统精神文化的提示。中国历史面临的种种危机灾难,与赖以渡过危机的英雄人物、民族精神,都是当今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另一方面,当今时代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态度应该是继承和发扬,因而材料中提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这就是告诉我们应着眼于当下,将民族精神发扬到现代化的建设中。特别是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中菲领土争端、中美贸易战等,值此国际局势之下,更应关注国家民族如何顽强独立地生存发展问题。

12、引导青少年学生对国家历史及现实局势进行思考,自觉承担起振兴祖国的伟大责任,从而让走上社会的学生更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心。 材料中的写作方向十分明确,文体是议论文,内容要求“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选材范围可大可小,但要注意其最终指向要谈论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韧性的作用,或呼吁发挥韧性精神,或批判丢失韧性的行为,或以韧性的正面事例启发引导人积极向上等,不能见山是山,而要从“历史”“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范围中拔高眼界,看到对当今中国社会和历史任务的作用,这样算是对本命题的完整解读。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孔子说:

13、“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本二: 加冠礼,是用来区别成人的。修养品德约束自身,自我检点整肃,以此检束自己歪邪的思想,坚守端正的意念。君子开始加冠时一定要祷告,行礼完毕才加冠,以此激励自己的心志。所以君子到成年一定要加冠束带才能去做事,抛弃年幼时嬉戏懈惰简慢的习气,坚强执着地立志于增进品德、钻研学业。因此衣服不成图像,内心就不会改变。内心修养品德,外表才能显出礼仪,以此成就显著美好的名声。因此白色鹿皮帽、细褶白布衫,这样的装束历代帝王都不会改变。既能用来修养德行,又能用它端正仪表。孔子说:“衣冠端正,目不斜视,严肃庄重使人望而生敬

14、意,岂不是威严却不凶恶可怕吗?成王将要举行加冠礼,周公命祝雍为成王致祝词,说:“祝词要通达简练。”祝雍致祝词说:“让君王接近民众,远离小人,爱惜时间,惠施财物,任用贤能。在刚成礼的时候,祝词朗诵四次后祝雍退下。诸侯国君举行加冠礼,自己做主持人,卿大夫做傧相,享用三献的祭礼,然后国君才穿上礼服戴上皮弁,都必须穿朝服戴黑色冠冕,祝告四次。诸侯太子、庶子举行加冠礼,由国君主持,礼节仪式与列士相同。加冠礼在祖庙举行,祝词说:“吉月吉日,给你加冠。去掉你幼稚的想法,成就你成人应有的品德。”孔子去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穿戴衣帽而居。弟子说:“先生为什么要见这个人呢?孔子说:“他本质美却没有文饰,我想劝说他

15、懂得礼仪文饰。”孔子离开后,子桑伯子的门人不高兴,说:“为什么要见孔子呢?子桑伯子说:“他本质美却文饰繁缛,我想劝说他去掉文饰。”所以说:文饰与本质都好的人,才能称作君子;有美的本质却无文饰就是简易粗野。子桑伯子简易粗野,想使人的行为同牛马一样,因此冉雍说“太简易粗野了。上无英明的天子,下无贤能的诸侯盟主,天下就是昏暗无道。臣子杀害君主,儿子杀害父亲,如果有力量讨伐他们,那就该去讨伐。冉雍向孔子问过子桑伯子,孔子说:“还可以,这人简易。”冉雍说:“平时为人严肃恭谨而且处事简易,以此引导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平时为人简易而且处事也简易,那不是太简易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对。”兰州一中 2024-2025-1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 交答题卡。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