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95477058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读书:目的和前提》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同步训练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

2、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

3、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

4、、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一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B.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孟子提倡士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此可以

6、看出,他对“读书须知出入法”的读书方法是非常赞同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C.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读书之法是存

7、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D.文章探讨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二、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围绕“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辩题展开辩论。请阅读正方的陈述,回答问题。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相信大家对于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甲)碎片化阅读,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它有三个优点:(乙)一是利用多种媒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十

8、分方便快捷;(丙)二是“碎片”的内容包罗万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有助于推广阅读,从而迅速改良社会风气;(丁)三是图文并茂,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而只有用这种方式来降低阅读门槛,才有更多的读者愿意走近那些厚重的经典。4甲乙丙丁四处均有逻辑错误,以下对其错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定义有误,碎片化阅读也可以读纸质书,并不一定需要新媒体帮助。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C.丙处推理不当,推广阅读可以形成阅读氛围,并不一定能迅速改良社会风气。D.丁处过于绝对,除了图文并茂,还有其他的方式让读者走近厚重的经典。5请结合材料,仿照示例,写出两个观点反驳

9、正方观点,证明“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反驳角度不重复。示例:碎片化阅读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但是思考不连贯不深入,使阅读效果反而更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快餐文化时代,人们不仅放弃了做个“好读者”的愿望,还常常以“好读书,不求甚解”自我标榜。其实这是对陶渊明的曲解,因为他们忘记了紧接着的内容:“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可如“隐身串门”。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清静,翻开书就可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读书可如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千百遍地诵读,无论何时何地,废寝忘食。板桥读书如此刻苦用心,却说生平最不喜人过目不忘。他认为过目成诵太草率,无异于走马

10、观花,还容易带来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无所不记,见什么都读。一部史记如果篇篇都读,字字都记,难道是没有分晓的钝汉?固然读法对读书很重要,( )。阅历助益读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提高能力的必经之路,二者不可偏废。只有二者紧密结合,( ),以阅历深化读书,我们才能在阅历和读书的“相长”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6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静B.登堂入室C.走马观花D.只有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8在上文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三、其他作文9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写了

11、几段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在你的学习生涯中,肯定也有上图书馆看书或借书的经历,请选取其中你认为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把它写出来,300字左右。四、基础知识10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比喻)B.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设问)C.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对比)D.(我)最先读的是格里尔(Grill)的译本。随后开始出版“中国丛书”,即

12、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翻译的中国经典著作。(引用)11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比喻)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最严重的罪过之一。(排比)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对比,比喻)D.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

13、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设问)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B.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C.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D.读书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高尚、充实,越来越有意义。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B.从此我便孜孜不倦地搜寻大厅中那一个个高高的书架,经常在扶梯顶上一坐就是几个钟头。C.我厌烦地将那本蓝色小书放回原

14、处,从此许多许多年都没再读巴尔扎克,直至很久很久之后重新发现他;这次才是认认真真的发现,一劳永逸的发现。D.秋天,我去公园看荷花,没想到荷塘里处处是残枝败叶,正大喜过望时,却意外发现在残枝败叶下,一朵粉红的荷花静静地开着。1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_,于永恒中生存。(2)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逐渐地_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3)有_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安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A.共鸣 熟悉 修养B.共振 熟习 教养C.共鸣 熟习 修养D.共振 熟悉 教养1

15、5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狭隘卷帜跋涉视而不见B.消谴戕害慰籍望洋兴叹C.麻痹魅丽共鸣一劳永逸D.纠葛闲瑕时髦孜孜不倦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B项,孟子的“养浩然之气”阐释的是读书的意义。C项,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非直接针对读书法。D项,孟子是前人,陈善是后人,所以“他对是非常赞同的”错误。2答案:D解析:“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错误。如果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本文应先讲述论语、孟子的观点。3答案:C解析:“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错误,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未阐释其必要性。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错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属于“利用多种媒介”的优势,“十分方便快捷”便是从这优势中进一步推出来的结论。“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属于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