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595475261 上传时间:2024-11-21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2 论语十二章20242025学年度初中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1,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教学目标,2,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3,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

2、实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新课导入,写作背景,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礼仪僭越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zu

3、 y,(今山东曲阜,q f,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认为“仁”即“爱人”。,作者介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作者介绍,六艺,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

4、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字词学习,曾子()吾()三省吾身(),传不习乎()逾矩()罔(),殆()箪()堪(),好之者()曲肱()焉(),如斯夫()笃志()论语(),不亦说乎()愠(),zn,w,xn,chun,y j,wn,di,dn,kn,ho,n,yn,f,d,ln,yu,yn,通假字,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悦”,愉快,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过去的,老的,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一词多义,为,知,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动词,成为,做,介词,替,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之,乐,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指学过的知识,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形容词,快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堪其忧(),代词,它的,代词,他人,而,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博学而笃志(),连词,表转折,然而,却,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并列,又,代词

6、,这样的,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名词用作状语,按时,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饭疏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名词用作动词,吃,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爱,爱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结构梳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

7、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勤奋好学,谦虚进取,修身养性,子 曰:“学而 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复习,同,“,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译作“从”,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连词,表顺接 然后,了解,第一则:,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

8、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自己。,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二则:,个人修养,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名参(一读shn,一读cn),字子舆,鲁国

9、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资料补充:,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10、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为政,),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顺从。,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第三则:,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个人修养,

11、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循序渐进)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子曰:“温 故 而 知新,可 以 为师矣。”,(,为政,),温习,复习。,学过的知识。,得到。,做。,凭借。,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个)就可以做老师了。”,第四则:,学习方法,“温故”和“知新”是什么关系?,“温故”而不独立

12、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学过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却。,就。,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第五则:,学习方法和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出了什么学习方法?,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啊。,即颜回,孔子的弟子。,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能忍受,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箪(竹桶)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穷困的忧苦,颜回也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的人啊,颜回!”,第六则:,个人修养,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

14、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的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资料补充:,第六章中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安贫乐道、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比不上,赶不上。,喜爱,爱好。,以,为快乐。,译文:孔子说:“知道

15、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第七则:,学习方法,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什么道理?,揭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吃粗粮。,弯着胳膊。,对于。,像浮云一样。,第八则:,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用头枕着它,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个人修养,子曰:“饭疏

16、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述而,),请简析第八章孔子所阐述的观点。,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几个人,不一定实指三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那些缺点就要改正。”,第九则:,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请简析第九章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