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课融合的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课融合的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课融合的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在探究实验中渗透劳动教育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探究实验是获取生物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创新意识,形成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观念。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为让学生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先让学生去调查和收集资料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为什么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花生等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覆盖地膜?为什么玉米在播种前要浸种?还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为什么播种前往往要翻土?通过调查和思考,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让
2、学生自己制订出初步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分组讨论,修改完善探究计划。按照计划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定期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并填写表格。实验结束后小组对探究过程、探究结果和探究结论进行讨论交流。如果本组的探究结果与别的小组不一致,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利用课外时间再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实验,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迁移的同时培养了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1.制作叶脉书签:
3、让学生亲自采集树叶、亲手制作一个脉络清晰、色彩美丽的叶脉书签。为了增加所制作书签的艺术性,除按上述步骤外,还可以把制好的书签剪成各种形状,如宝塔、小熊猫、米老鼠等,也可以在一个书签中用笔画上好看的图案,染上不同的颜色。2.采集、制作生物标本: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标本制作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课外走进大自然,利用标本采集工具自己采集动物或植物,亲手制作动植物标本,在课上进行展示,并形成实践报告进行交流。3.种植、观察植物一生:同学们一起在花盆中或生物园里种下一种植物的种子。在播种前,首先要了解这种植物的习性和栽培管理措施。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中,要精心管理,比如适时适量浇水和施肥,注意
4、病虫害的防治等。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一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所采取的管理措施。4.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学生分组仔细调查校园内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上网查找各种优美校园设计图片或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园林、园艺设计资料,吸收借鉴优秀设计方案,也可向园艺工人请教。经过小组讨论,充分利用电脑信息技术,最终设计出校园平面图,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5.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如参加当地的“植树节”活动、参加社区绿化活动、认领一棵树或一片草坪,精心管理和养护,如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将自己参加绿化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成短文,在班上展示,并与同学交流。6.制作发酵食品
5、: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运用生物课上学过的发酵食品制作知识,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种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馒头、腐乳或甜酱等。7.废物再利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合理地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制作创意作品。如利用易拉制作飞机模型利用吸管、废旧日光盘等制作自行车模型等。这样不仅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美化生活,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8.模拟骨折的急救:发生骨折后,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使伤员能安全、迅速地转移到附近医院救治。学生45人一组,分工合作,模拟骨折后的急救,初步学会急救的方法。9.制作简单的生物模型: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简易工具和材料,自己
6、动手制作简易的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和创新创造意识。如利用红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毛线、塑料管、透明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制作简易的肾单位模型;利用彩色橡皮泥、白纸等制作各种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利用塑料飲料瓶、吸管、小气球胶带、橡皮膜等制作呼吸运动模型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总之,作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学校和教师更应勇于探索实施劳动教育具体路径,利用学科优势,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劳动教育具有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