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方案

s****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2.17KB
约15页
文档ID:595474101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方案_第1页
1/15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方案第1章:总论 31.1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概述 31.1.1 定义与构成 31.1.2 政策依据 31.2 现状与问题分析 31.2.1 现状 31.2.2 问题 31.3 目标与任务 41.3.1 目标 41.3.2 任务 4第2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2.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覆盖范围 42.2 申请与审核流程 42.3 保障资金来源与管理 5第3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 53.1 特困人员认定标准与范围 53.2 供养方式与内容 63.3 供养资金保障与监管 6第4章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64.1 医疗救助对象与范围 64.1.1 救助对象: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为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优抚对象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 64.1.2 救助范围:医疗救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医疗、重大疾病、慢性病、特殊疾病等,具体病种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确定 64.2 救助方式与标准 64.2.1 救助方式: 64.2.2 救助标准: 74.3 医疗救助基金筹集与管理 74.3.1 基金筹集: 74.3.2 基金管理: 7第5章 农村教育救助制度 75.1 教育救助对象与范围 75.1.1 农村低保家庭学生; 75.1.2 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学生; 75.1.3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85.1.4 农村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包括孤儿、单亲家庭等; 85.1.5 农村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学生。

85.2 救助方式与标准 85.2.1 直接资助:向救助对象发放助学金,用于支付学费、生活费等; 85.2.2 优惠贷款:为救助对象提供低息或无息教育贷款; 85.2.3 课本费减免:对救助对象减免课本费; 85.2.4 生活补助:向救助对象发放生活补助,改善其生活条件; 85.2.5 奖学金:设立奖学金,激励救助对象努力学习 85.3 教育救助资金来源与管理 85.3.1 资金来源: 85.3.2 资金管理: 8第6章 农村住房救助制度 86.1 住房救助对象与范围 86.1.1 对象 86.1.2 范围 96.2 救助方式与标准 96.2.1 救助方式 96.2.2 救助标准 96.3 住房救助资金来源与管理 96.3.1 资金来源 96.3.2 资金管理 9第7章 农村临时救助制度 97.1 临时救助对象与范围 97.1.1 临时救助对象 97.1.2 临时救助范围 107.2 救助方式与标准 107.2.1 救助方式 107.2.2 救助标准 107.3 临时救助资金来源与管理 107.3.1 资金来源 107.3.2 资金管理 11第8章:农村就业援助与培训 118.1 就业援助对象与范围 118.2 援助方式与政策 118.3 农村劳动力培训 12第9章 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129.1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129.1.1 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129.1.2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29.1.3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129.2 农村残疾人福利事业 139.2.1 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 139.2.2 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 139.2.3 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 139.3 农村妇女儿童福利事业 139.3.1 妇女权益保障政策 139.3.2 儿童福利保障政策 139.3.3 妇女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13第10章:政策宣传与监督评估 1310.1 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宣传 1310.1.1 政策宣传内容 1310.1.2 政策宣传方式 1410.2 社会救助与福利监督体系 1410.2.1 监督体系构建 1410.2.2 监督内容 1410.3 效果评估与政策调整 1410.3.1 效果评估 1410.3.2 政策调整 15第1章:总论1.1 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概述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章将从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的定义、构成、政策依据等方面进行概述1.1.1 定义与构成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救助与福利网络1.1.2 政策依据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主要依据我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1.2 现状与问题分析我国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2.1 现状(1)救助范围逐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救助方式更加多样化3)基层经办能力逐步提升,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1.2.2 问题(1)救助标准偏低,与农村居民实际需求存在差距2)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救助能力不足3)制度衔接不畅,部门协同不足,影响救助效果4)基层经办能力不足,监管力度有待加强1.3 目标与任务针对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存在的问题,本节提出以下目标和任务:1.3.1 目标(1)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救助水平。

2)优化资源分配,实现均衡发展3)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救助效率4)提升基层经办能力,保证政策落地1.3.2 任务(1)研究制定三农村社会救助与福利体系建设规划2)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政策措施3)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救助政策的衔接4)提高基层经办能力,加强监管和考核5)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主导、社会协同的救助格局第2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1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覆盖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农村困难家庭基本生活需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等因素综合确定,并适时调整,以保证保障水平与实际生活需求相适应覆盖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农村困难家庭:(1)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2)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3)60周岁以上老年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以及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等特殊群体;(4)其他符合当地规定的困难家庭2.2 申请与审核流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流程如下:(1)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家庭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2)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报送到县级民政部门;(3)县级民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可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4)审核通过后,将拟保障家庭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公示无异议或异议处理后,正式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2.3 保障资金来源与管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和地方财政,同时鼓励社会捐赠和慈善力量参与资金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用于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公开透明,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公示,接受社会监督;(3)科学合理,根据保障对象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资金;(4)严格监管,加强对保障资金的审计和检查,保证资金安全为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应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投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运行第3章: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制度3.1 特困人员认定标准与范围农村特困人员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因病因残因老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难以自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本章所述特困人员认定标准与范围如下:(1)具有我国农村户籍;(2)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3)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持有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残疾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3.2 供养方式与内容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内容包括:(1)集中供养:将特困人员安排在敬老院、福利院等福利机构进行集中供养,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服务;(2)分散供养:对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或有特殊原因不能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采取分散供养方式,由乡镇村委会或社会组织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3)临时救助:对特困人员因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性生活救助3.3 供养资金保障与监管农村特困人员供养资金的保障与监管措施如下:(1)供养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等;(2)资金保障:保证供养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需求;(3)资金监管:建立健全供养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防挤占、挪用、截留等现象发生;(4)信息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开供养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为保证农村特困人员得到有效供养,各级应加大对特困人员供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切实保障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第4章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4.1 医疗救助对象与范围4.1.1 救助对象:农村医疗救助的主要对象为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优抚对象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

4.1.2 救助范围:医疗救助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医疗、重大疾病、慢性病、特殊疾病等,具体病种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确定4.2 救助方式与标准4.2.1 救助方式:(1)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救助对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2)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对救助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补偿后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3)医疗救助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4.2.2 救助标准:(1)根据救助对象的收入水平、家庭负担、医疗费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救助标准2)医疗救助标准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保证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4.3 医疗救助基金筹集与管理4.3.1 基金筹集:(1)和地方财政拨款:按照规定比例,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社会捐赠: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金,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工作3)其他合法渠道:通过彩票公益金、利息收入等途径筹集医疗救助资金4.3.2 基金管理:(1)设立专门账户:将医疗救助资金纳入专门账户管理,保证专款专用2)规范使用:严格按照规定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医疗救助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规3)监督管理:加强对医疗救助基金的审计、监督和检查,防止资金流失、滥用等现象发生。

4)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布医疗救助基金筹集、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第5章 农村教育救助制度5.1 教育救助对象与范围农村教育救助制度旨在帮助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其受教育水平教育救助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5.1.1 农村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