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

上传人:D*** 文档编号:595462692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2(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部分绪论1.( A )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C.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D.共产主义必然实现2.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伟大变革的是(A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是( C)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4.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秘密的是( B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反杜林论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

2、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样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C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教和教育经历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 A )是马克

3、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9.马克思主义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 A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发展性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是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

4、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具有( A) A.发展性 B. 人民性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实现人权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B.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D.马克思主义就是实用主义。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

5、自由 D. 实现人权15.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 C ) A.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16.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 C )A.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17.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沿,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奋斗,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正义者同盟 C.工

6、人国际 D.共产国际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1.在哲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观点的是( B) A.辩证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2.哲学是(C ) A.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曾存在( 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D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B.有否高尚的理想 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7、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A矛盾分析方法 B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C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9.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8、( C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C.认识来源于精神 D.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10.“万物皆备于我”是(D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B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存在性

9、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1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C )A. 实物 B. 具有体积和重量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1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6.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 ) A形而上学不变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唯心论 D庸俗进化论1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的统一1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B )A. 实践 B. 运动 C. 静止 D. 时间和空间19.意识的本质是(C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D.观念的综合20.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1.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

11、映社会2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23.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制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降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极重要,但人们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12、性的前提B.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诡辩论的思想 D. 唯心主义的思想2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26.发展的实质是(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7.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C)A. 变化 B. 增加 C. 创新 D. 运动2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29.下列看法和做法,符合发展观点的有( C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种瓜得瓜,种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