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_课时258_1203高一【语文 统编版 】《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_课时258_1203高一【语文 统编版 】《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教科书书名: 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对地坛景物特点的分析,理解地坛对史铁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史铁生在此体悟到的生命哲思;2.通过对母亲行为的解读,感悟母爱的体贴与深厚,以及史铁生对母亲的迟到的理解。比较地坛形象与母亲形象,把握二者对于史铁生的共同意义。教学重点:通过对地坛景物及其变化的特点分析,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母亲的怀念。教学难点:理解史铁生由地坛所体悟到的生命哲思。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一、导入教师点评课前
2、预习作业,比较课文原标题和学生所拟标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与地坛”的内涵。阅读课本第117页的学习提示,掌握文章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母亲的怀念这两条线索。并由此思考:在这两部分当中,地坛发挥了怎样的角色?我与地坛是怎样的关系?课文标题“我与地坛”应该怎么理解呢?15分钟二:走近地坛,体悟生命的意义教室布置学习任务: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梳理我与地坛之间的故事,通过景物特点的变化来把握我对生命的思考。1.教师引导示范:(1)相遇:我摇着轮椅、失魂落魄;地坛荒芜冷落、古老破败。但地坛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它的琉璃、朱红、高墙和玉砌雕栏这些彰显人的伟大和功绩的一切事物都变得残毁,恰好向我揭示了时间平等施加于一切上
3、的伟力和岁月流逝对待一切事物同样的无情;老柏树和野草愈见苍幽、茂盛得自在坦荡,向我展示了任何一个自然生命都可以具有的旺盛强韧;夕阳的沉静和柔和则在我进入地坛的时候抚慰了我因为苦痛而崩溃、焦躁的心。2.学习任务:继续阅读第5-7段,梳理我与地坛相处的阶段,把握不同阶段我眼中地坛景物的特点,并由此分析我的情感状态和对生命的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表格。学生学习状态预设:阅读第5-7段,梳理我与地坛相处的阶段,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字词,提炼不同阶段我眼中地坛景物的特点,并由此分析我的情感状态和对生命的思考。明确:(2)最初几年:我“总是到它那儿去”。园子里没有什么人,更没有认识我的人,所以我可以耐心地思
4、考生死的问题,也得以细致地观察园子里与我共同生存着的昆虫和草木。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踏实而尽兴地活着,释放出自己的独特与精彩。这让我意识到:生命的世界是如此缤纷而充满可能。与此同时,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生与死都不是个体自主选择的,不必执着。生命予人以痛苦,但也予痛苦以结束,不必以提早的死亡去逃避它。由此,我终于弄明白了应当活下去这个问题。(3)更深的理解:我日复一日地徜徉于地坛,不断地观察、感受、思索,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进行着交流与对话,从落日、语言、孩子、古柏、暴雨和秋叶等平凡、琐细的一切中重新发现了细微的美好,地坛重新给予了我富于感性
5、的鲜活的生活触角,让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的人重新获得了对世界如此敏感入微的感受。教师小结:地坛于我而言,既是不幸生活的避难所,又是引领我感悟生命意义、走出精神阴霾的重生之地。15分钟三:走近母亲,品悟母爱的深厚1、教师提问:在我和地坛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曾被我有意忽略的身影母亲。母亲和地坛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节,说说作者一共回忆了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哪几件事情?明确:作者一共回忆了关于母亲与地坛的两件事情,而这两件事情都与我有关:一是母亲目送我去地坛,二是母亲在地坛寻找我。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阅读相关文段,圈点勾画关键词,借助任务单上的表格,分析母亲的形象和我对母亲的情感
6、。明确:(1)母亲的目送:这是她对我体贴入微的理解和无声的支持。她设身处地地照顾着我的心理感受,而唯独不考虑自己。这并不是因为她能够坚强冷硬地不在意自己内心的痛苦,当我离开之后她长久的失神远望,便泄露出了她内心的担忧、牵挂、心疼和无奈。(2)母亲的寻找:母亲的寻找孤独而执着,她从不打扰我,也不让我发现自己的担忧与不放心,仍然如此细腻地呵护着我的自尊。找-见-转身回去,或是找-不见-担忧焦灼地回去,母亲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个艰难而又煎熬的过程,却没有对儿子提出任何怨言或是要求。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体贴而又隐忍有度的,她无私地为我付出,却不要求我的任何理解与回报,独自承受着艰难命运
7、所给予她的一切痛苦,用她的博大、宽容、坚忍呵护着儿子的生活。3、教师提问:母亲与地坛之间的故事,我是从一开始就都知道并理解的吗?明确:在母亲去世之前,我陷溺在自己的痛苦里,与母亲对我的“知道”和理解相对,我当年一直是“不知道”母亲的。那时的我眼中只有自己的苦难,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自我封闭、任性发泄,自我而又残忍。4、教师提问:后来我为什么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明确:一方面,是因为地坛治愈了我的精神情绪,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地面对自己的不幸,并且更加敏锐地感知生活中的有情与美好。另一方面,写作上的成就重新建立起了我对生活的信心,也使得我能够从完全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意识到母亲的付出与痛苦
8、,也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深重伤害。更重要的,则是母亲的离世让我意识到了她曾给予我怎样的关怀、理解和力量,她焦急寻找的身影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实际上也是对我的一种心理安慰:即使被命运无情地抛弃,但亲情永在,永不放弃。但我已经永远失去这样一份无私而伟大的爱。5分钟四、地坛与母亲:把握双线交织的情感脉络1、教师提问:当母亲去世后,我又一次次“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明确:地坛依然生机勃勃,丰富美好,一切景物都是熟悉的样子。但物是人非,再也没有了母亲的惦念和支持,一切都不再能引起我的兴趣。当我重新找到并获得人生的价值,却永远失去了母爱和弥补、慰藉母亲的机会。我幡然醒悟,却只留下对自我的
9、哀怨、懊恼,以及对母亲的怀念、痛悔和愧疚。所以当母亲离世,地坛依然是地坛,但地坛也不再是地坛了。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我在地坛所经历的生命思考和获得的精神力量,背后都蕴含着母亲的陪伴与支持。我对地坛的感激与眷恋中也早就渗透了对于母亲的深情眷恋。比较地坛形象及母亲形象,总结二者对作者人生的共同意义。学生学习状态预设:通读全文,结合前面的学习成果,比较地坛形象及母亲形象,总结二者对作者人生的共同意义。明确:地坛是古老苍凉而又生机勃勃的,是包容丰富而又沉静超然的,历史和自然在这里碰撞出一种厚重、博大的生命力量。它为我提供了不幸之中的另一个世界,也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坚忍地看待人生。母亲同样是宽容、厚重,
10、有一股强大的生命力的,她的陪伴与支持是我走出那段黑暗时光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教会了我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我的新生的力量不仅是地坛给予的,也是母亲的理解、支持、坚忍、期盼所赋予的。地坛不仅让我感知并理解了生命,也让我感知并理解了母亲的爱。它不仅是我的生命的慰藉所,也是母爱的纪念园,饱含着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愧悔。3、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再次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我与地坛”为题?明确:以“我与地坛”为题,一方面体现了地坛对我理解生命的苦难和价值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母亲的缺席,也蕴含着我一开始对母亲的忽视,以及后来对母亲的重新发现这一线索,而此时母亲已经离我而去了,地坛对我的意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此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以及难以挽回的愧悔。3分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