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595461890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秋季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新教材详案6 散步(名师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散步【核心素养】文化自信:珍惜亲情、珍爱生命,传承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有感情地诵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重点)思维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难点)审美创造:品味词句,感受作品中的亲情美;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2.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文章中展现的亲情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师:家是温暖的港湾,当我们疲惫时,让我们可以依靠;家是人生的

2、加油站,当我们沮丧时,给我们前进的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走进他笔下温暖的家。(板书文题及作者)1.初识作者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明确写作背景资料助读:课件出示:本文写于1985年。那时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的时候发现他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认为是“文化的精髓”,而此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便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与陪

3、伴相伴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设计意图】以比喻导入新课,自然而贴切。资料助读,既能让学生了解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又能让他们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二、朗读悟情,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文中找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预设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探究学习比较: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课件出示:(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预设 第(1)句更好。“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是突出“我”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突出“我”与“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

4、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师小结:开头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交代了事件、地点、人物,而且从朗读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一家四口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3.思考:请简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预设 散步的起因散步的快乐产生分歧分歧圆满解决。4.对比中明确感情基调比较: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预设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抑、深沉,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散步愉悦、温馨、舒缓。【设计意图】将朗读技巧的指导与对课文的理解感知和学生的朗读体验有机结合,突出了朗读教学与文章感情基调之间的联系。三、品读明情,感受亲情1.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读“亲情”师:散步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在莫怀戚的笔下,却处处显现出它的

5、不一样。那么,作者一家人这次散步与我们平常的散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散步的过程体现人物关系的角度(母子、父子、夫妻、祖孙),分组谈论阅读中的发现。(小组讨论后,从人物关系角度,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预设 从文中的“散步”一事,我读出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尊重,读出了祖孙之间的和谐、谦让,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的角度,通过分组品读赏析,体会一家人之间的亲情,于细小之处见真情。2.赏析课文第2、3段学生默读第2、3段。(1)小组讨论:你从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子情深?预设 第2段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示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

6、、孝敬,跃然纸上。第2段最后一句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2)重点研读,体会第2、3段中字词句的韵味。“熬”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预设 好。“熬”字说明母亲已经老了,身体十分虚弱,度过冬天很艰难,暗示“我”能与母亲相处的时日已不多了。文中除了母亲,还有谁也在饱受着煎熬呢?预设 “我”。因为“我”担心母亲会突然去世,就像“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第3段中,当春天来了的时候,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预设 担忧:“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欣慰:

7、“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总算”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期盼,春天来临时的轻松,还有母亲终于熬过严冬时的欣慰。第3段中“又”字大有深意,仔细品一品。预设 “又”体现了母亲的身体是很不好的,说明每个严冬对于母亲来说都是煎熬。因为在父亲离开人世后,母亲最需要儿女陪伴。这个时候,莫怀戚与家人决定轮流陪伴母亲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孝心可见,感人至深。师小结:文章在朴实亲切的叙述中,在如话家常般的语言中表现出作者十分关心母亲,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这就是文章举轻若重的体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大家可以再朗读这两段,体会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短句、回环句进行研读赏析,同时通过朗读训练加深感

8、悟,融情于读。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中体现的亲情美。2.品味重点词句,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以小见大的手法。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前后连贯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一家在平常的散步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亲情、感人的孝心。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二、品读明情,明确主题1.读出“生命”(1)快速读课文第4至8段,找出文中两处景物描写。预设 第4、7段。(2)指名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4、7段,读出美好、愉悦之感。(3)在这样的田野里,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自然联想到什么?预设 生命。(4)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9、预设 这些景物描写很好地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递出春回大地的生命感慨,还表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烘托了一家人的幸福心情。2.读出“责任”师:幸福的一家人也难免在生活中产生分歧,这次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让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家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7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面对分歧,这一家四口分别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预设 一开始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而走大路时,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出来了她“要走大路”。儿子顺从了她,她又“变了主意”。这是因为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预设 母亲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难,对孙子十分疼爱,

10、还因为走小路可以看到美丽的景色。(3)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预设 因为一切取决于“我”,“我”正好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我”的选择、“我”的行为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4)分组研读并讨论: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 “我”孝顺稳重;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5)齐读第6段,体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担当。师小结:面对生活中的分歧,这一家四口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很好。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情感,所以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设计意图】从景物描写的作用

11、和如何解决分歧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品读明理,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突出重点。三、品析语言,积累学习师:这篇文章感染力强,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1.选好品析的角度可引导学生从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等角度品析。2.学生交流展示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预设 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照应了上文的“小路有意思”,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12、,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与疼爱。3.师引导、点拨并展示重点句子分析课件出示:写景的句子(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预设 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课件出示:(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预设 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与疼爱,烘托出一家人的愉快心情。课件出示:对称

13、的句式(1)有的浓,有的淡。(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6)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预设 作用: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4.总结语言特点师:读完这些句子,大家总结一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预设 语言朴素亲切,多用短句,如话家常;用写景烘托渲染;使用

14、对称句与回环句增强语言的诗意美。师小结: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设计意图】选择合作探究的方法,赏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在交流展示和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美。四、深入探究,突破难点1.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生齐读下面课件出示的最后一段的几句话,说说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预设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

15、亲给“我”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和母亲,妻子和儿子,两对母子三代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婴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理解“大词小用”不少名家评论这篇散文时都提到了“大词小用”一词。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预设 文中“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是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是把自己的话说成是“决定”;一处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表现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作者是在借散步这件事强调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对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的思考。师小结:中年一代责任重大,他们既要赡养老去的一辈,又要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和谐美好!【设计意图】“以小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