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595461590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短歌行》 《归园田居》_课时88_0928高一【语文 统编版 】《短歌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学期课题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汉魏时期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诗意表达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诵读两首诗,感受诗歌韵味,把握不同的感情基调。2.品味语言,理解并赏析两首诗的不同情感与风格。3.把握诗人形象,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教学重点:诗歌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教学难点:诗歌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课前准备自主诵读短歌行归园田居,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两首诗歌基础内容整理的表格,

2、并记录下你的问题与困惑。诗歌体裁题材节奏韵律情感风格时代背景问题短歌行归园田居环节一:品诗韵导入:同学们好!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不同的人生经历为他们的诗作打上鲜明的烙印。学习任务:围绕诗歌的“忧”与“归”,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在表达志士之慨和隐士之情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探寻汉魏时代的生命追求与价值思考。学习活动一:小组分享小组交流,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分享课前学习收获。1.文体知识:歌行: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

3、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诗歌创作的诗人。2.填写表格,梳理两首诗歌基本内容:3.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擒吕布、灭袁术等

4、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同学们在诵读这两首诗的时候要关注到诗歌的形式特征,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诵读节奏和情感。学习活动二:听读感悟欣赏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视频,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节奏和生命情怀。从诵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政治家心怀天下的抱负和人生追求,也感受到了一位隐逸者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与欣喜。一位慷慨深沉,一位恬淡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不同的情感表达,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追求。环节二:析

5、诗情学习活动三:分析比较小组讨论:“心怀天下之忧”和“山野田园之归”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从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中,各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现在让我们从解读两首诗歌入手,感受两首诗歌不同的内容情感和创作风格。(一)探究曹操之忧思考:短歌行中反复出现 “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 “忧”情的?请按下暂停键,自己朗读一下短歌行。1. 为何而“忧”:我们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解读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与情怀。明确: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因为功

6、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追问:这三层“忧”的含义相同吗?明确:(1)人生短暂与功业未就的对比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一“忧”。 但对于这种英雄之忧,曹操却是通过对人生苦短的感叹来表达的。一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尽了人生短暂、 韶华易逝的感叹。面对这种人生的无奈 , 感叹这转瞬即逝的时间,唯一能够解忧的就只有杜康了 。 (2)求贤若渴之盼是曹操在诗中抒发的第二“忧”。 时光易逝,他又想有所建树,所以他有求贤若渴之“盼”。然而,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里,贤才难寻。像诸葛亮一样的贤才不仅离他而去,像周瑜一样的武将却还在辅助孙权意欲与自己一决高下。因此,一句“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把自己对贤才之盼

7、形象化地表现为一个姑娘对心上人的思盼。特别是在表达自己对贤才之“盼”的那一句引用的省略,似乎更耐人寻味,因为,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后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似乎包含着曹操对人才的期待。(3)功业未成之思为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三“忧”。短歌行 写作之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的叛乱,奠定了与孙刘平分天下的基础。这却不是曹操的初愿,他要统一天下成为新霸主。因此,他的年华已逝、功业未半之忧就化做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思考。因此,曹操不仅现在有对人才的企盼,而且在其统一国家之后,他还会像开明的周公一样,善待那些投奔自己的人才。 这首诗既是对其功成名就之思 ,也是对当时人才匮乏现状之忧。 在多重忧虑背后是

8、一位心怀天下、求贤若渴的志士。补充: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记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来。三层“忧”有不同的内涵。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2. 如何写“忧”:“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1)用典。小组学习:请找出诗中引用的四个典故,并分析其各有什么特点及表达效

9、果,思考四个典故的顺序可以互换吗?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适当用典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1)用典短歌行“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作者以周公

10、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这四个典故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它承继了诗经的复沓传统,在情感上完成了从“忧”到“志”的点化提升,因此四个典故的顺序不能互换。这首诗,体现出诗人与政治家的完美结合,这是政治家的诗,写出了政治,是求贤歌,也是述志歌。(2)比兴。我们在诗经中学过比兴的手法,短歌行是秉承诗经遗风的经典之作。他在诗中对诗经比兴进行创造性化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并以此起兴,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1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短歌行这首诗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在诗歌的最后也坦诚的向世人展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全诗前面部分写的沉郁悲凉,后面部分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也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地体现了建安时期“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传世的千古名篇。(二)探究陶渊明之归陶渊明从田园走来又回到田园,他长时间的农民生活,使得他的诗歌融会

12、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种种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的种种思索。1.陶渊明选择远离黑暗官场,回归自然,陶渊明的“回归”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选择?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归”之内容:从陶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热爱田园、热爱自然,追寻精神自由的隐逸之士。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急于挣脱世俗、黑暗的束缚,奔向田园,回归自然。那陶渊明诗中的田园又是怎样的一幅图景,与曹操笔下的慷慨激昂相反,他的诗句中多了一份安静与恬淡。他仿佛用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自然和谐的乡村图景。2.“归”之艺术表达:小组讨论:下面两幅图让你想到归园田居的哪个诗句?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我们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两幅画面:(

13、1)动静结合。归园田居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的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又有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2)白描手法。归园田居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小结:归园田居

14、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归园田居(其一)主要描写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官场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以及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两位诗人尽管人生追求不同,但有对生活的执着追求,都绽放着生命的诗意,诗言志,而志又因生活而立。我们可以通过诵读、知人论世、诗句内容理解、艺术手法对比赏析等方式,从读诗到读人,感受古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归纳比较:志士之慨与隐士之情从短歌行与归园田居两首诗歌对比中,感受不同的生命追求与诗意。环节三:辩诗人同学们,赏读完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你是否对这两位诗人有了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读经典文本,要读出文字意蕴,还要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人”,最终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通过多层次赏析解读,由表及里,读懂诗歌表达的“志”,读出诗歌背后诗人形象的“多重角色”,悟到诗歌的独特价值。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处世选择的自由。曹操一直都在做真实的自己。胸怀梦想,直面现实,勇于担当。面对浩瀚的光阴,感慨人生短促,心忧天下,悟出了生命的厚重与苍凉,留下光辉灿烂的痕迹。两位诗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