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联盟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井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般而言,真实的历史被称为“史实",而有关历史的记载被称为“书写”毫无疑问,历史书写应以呈现历史真相为目的,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特别是历史的细节往往是复杂的,即使是历史现场的亲历者也只能从某一方面去书写再考虑到书写者本人,历史书写必然带有书写者的主观偏好和价值判断因此,通过研究历史书写来把握真实的历史,至少需要考虑书写者的主观视野和价值立场 以往,世人对春秋史的理解主要借助于《春秋》《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史记》等传世文献的记载又因为《春秋》记事简括,《公羊传》《殺梁传》重在解释“微言大义",《史记为汉人所写而相距春秋时期较远,所以《左传》就成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桥梁,人们甚至认为《左传》就是春秋史的实录。
当今,日益增多的出土文献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春秋史书写文本自从马王堆汉墓常书《春秋事语》现世以来,上博简、清华简、慈利简、枣纸简等春秋史文本不断呈现于世人面前,诸如清华简《系年》《郑武夫人规擒子》、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慈利简“吴语”、枣纸简《吴王夫差起师伐越》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如果再加上西晋时期出土的汲家竹书“国语"两篇,那么早期社会流传的春秋史文本将更加丰富多彩从形式与内容来看,现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多呈散编形态,记事用语有时也欠准确,如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是一种“事后诸葛”的表达,比不上《左传》《史记》用语准确然而,这些出土的春秋史文本却能促使我们反观《左传》的书写,进而准确把握《左传》的叙事特征和理性精神 一个典型的例证便是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不同:两者都涉及郑庄公、郑武夫人以及郑国大臣,然而两者对这些人物关系的描述显热有别简文中的母子关系和谐亲密,郑武夫人处处为儿子的未来忧心,教诲儿子的言辞饱含恳切和真诚,对大臣也是充满信赖;郑庄公对母亲的教诲言听计从、遵诲行事,对大臣更是恭敬有加、委以重任;同样,郑国大夫也很体谅国君、谦让有礼,“各恭其事”而不专权恣肆。
简文呈现出郑庄公朝堂一派母慈子孝、君惠臣忠的政治局面也许可以认为简文中郑武夫人的教诲是包藏祸心,郑庄公的遵诲而行是阳奉阴违,郑国大夫的谦器让权是规谏提醒然而,这一阐释无疑是以《左传》的叙事为参照的,从简文的用语、称谓以及人物的言辞口吻看,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反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书写者使用“初”字,将事件的起点追踪于“郑武公娶于申",随后依次叙述郑庄公与母亲、共叔段的矛盾,以此揭示三人虽为至亲,但矛盾早在郑庄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形成,根本无法调和与解决:面对母亲、共叔段的咄通人,大臣与郑庄公结成同盟,适时而动以至平定叛乱相较于简文记述的郑庄公即位之初的情形,《左传》的叙事前后勾连,将长时段动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性叙将因果链条,即《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的书写,早已不是“原始的历史",而是使用理性叙事将历史书写为一个“合理”的过程 与简文重在呈现母子、君臣关系的和谐相比,《左传》的叙事视野更加冷峻、理性,它揭示出政治权力斗争中的残酷与无情:面对权力,母子之爱、兄弟之情消磨殆尽,“亲亲"原则早已被抛之九霄礼崩乐坏”的历史真相从冷静的叙事中展露无遗,也许是担心读者没有体会到这一社会现实,《左传》的书写者又通过解释《春秋》的“书日"来强调郑庄公和共叔段本为兄弟,人们却难以使用兄弟关系来评判二者的关系。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文章《史实与书写:春秋叙事的价值建构》) 材料二: 《左传》作为一部历史叙事的皇皇巨著,实现了历史记言到历史叙事的飞跃它采用“寓论断于叙事”艺术手法,使得《左传》一改《春秋》“微言大义"晦涩难懂的局面,实现了“见之于行事而深切著明”的新局面 “寓论断于叙事"并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剪裁客观具体的史实不着痕迹的寄托自己的褒贬态度每一个论断都是由具体的客观的事实组合起来的,即便是很小的细节都隐含着论断 《左传》是以《春秋》为依据,对其所记载的史实内容扩展补充而书写成的《春秋》虽重微言大义,但记事过于简约《春秋》仅仅记载事件的结果,而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带过,除此之外更无任何议论后人无法通过简单的记载理解其中的是非褒贬之意正如司马迁所言,“左氏具论其语",《左传》便是对其中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补充说明 《左传》不仅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还在理解事件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些带有道德倾向的论断之语,即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仲尼曰”“孔子曰"礼也”“非礼也"等形式展现出来由于评论形式不一,为了方便论述,将这一评论概括为“君子曰”。
除此之外,《左传》作者还通过凡例、“君子曰"礼也”“非礼也"等义例及评价的归纳分析,考察其所解内容及传释方式,以期望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至高无上的权利已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君子们面对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局面,不得不对当时的一些不符合礼乐制度的行为加以道德上的谴责,于是便产生了一些类似“君子曰”的道德评论之语但是仅仅通过道德评论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辅之以史实则更加具有说服力叙事内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判断,这就是所谓的“寓论断于叙事"的艺术手法 徐复观在其《两汉思想史》中提到:“左氏之传《春秋》的第一种方式是以补《春秋》者传《春秋》徐复观所说的这种形式与“寓论断于叙事"艺术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在补充历史史实,让后人对《春秋》的内容有所认识与了解徐复观还专门举例“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他指出“左氏对此事之经过,做完整而委曲的叙述之后,按诸事实经过的曲折,其评断自然归于平实"可见“寓论断于叙事”与“君子曰"都是为了补充解释《春秋》的艺术手法,二者虽形式不同,但是作用却相同,即惩恶而劝善的教化作用张素卿认为《左传》的解经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则直接论说经义;二则叙事以解经。
可以说,《左传》解释《春秋》的方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书法评论解经,主要方式有凡例、书法名称以及“君子曰”等评论;二是利用叙事解经,即在叙事过程中把其中的是非褒贬之义给表达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所以者认为“君子曰”与“论断于叙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解经传经而产生的,只不过一个直白一个含蓄而已 (摘编自刘杰《左传》“寓论断于叙事”艺术手法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书写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直相,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细节往往具有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书写者的主观视野和价值立场不同 B.《公羊传》《榖梁传》重在解释“微言大义”,《左传》则是对史实内容有所扩展补充,成为世人了解春秋史的重要文献 C.春秋时期产生了一些对不符合礼乐制度的行为的类似“君子曰”的道德评论之语,这种道德评论并不能使世人信服 D.《左传》大抵是根据《春秋》中记载的只言片语将其中的历史史实连缀起来,于史实的叙述中使人明白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博简《成王为域濮之行》之所以没有《左传》《史记》用语准确,是因为《成王为城濮之行》全篇采用了“事后诸葛"的写法。
B.从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的用语、称谓以及人物的言辞口吻中,很难看出对郑武夫人、郑庄公的负面评价 C.相较于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左传》对“郑伯克段于鄢”历史事件的描述更能体现“寓论断于叙事"的特点 D.将《左传》和《春秋》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左传》的历史叙事特点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寓论断于叙事”的一项是( )(3分) A.烹(桑)弘羊,天乃雨 B.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 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样 C.及闻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D.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输之,命以义夫! 4.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意图4分) ▲ 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春秋》与《左传》在历史书写上的特点6分) ▲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褐纸鸢 牛维佳 有一次,日军得到了一个准确的情报,说入路军有部队在这一带,就进行了偷,但寺怪的是八路军好像天上有眼,总能突图顺利撤出。
入路军怎么知道日本人的兵力部署 那是因为鸟兽也在助力寒路律,与次突国都有虚年在空中出现日本人您是落空,最后什么也没掳着这个传说是真事,现在的学生都知道…… 两杯酒下去,牛行终于没忍住,问方老那个高飞就那么死了,老部队的战史是否有他这一笔 方老说,战史会写凭个风筝就打败敌人?你历史怎么学的!①但老区这边应该知道他高飞做的事,这就是我这一趟会做的,这泥巴里还有他的肉呢,再不来就真没机会了,小子!赶个清明节呀 山上是陵园,山下有个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方老让小肖扶着走了进去里面从大革命时期,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一直到现在,布置了六大展区方老浏览到抗战的部分,久久不舍离去 小肖问他找到了他们部队的事迹没有方老紧闻着嘴没吭声 方老突然提出要找纪念馆负责的人 方老请他查查几个烈士名其中包括他一路都在说的高飞馆长招呼来一个负责责料的年轻人在电脑上查,结果一个都没查到馆长表示他们这里还有一个无名烈士区,在山上最高处,可以去看看 他说,这个纪念馆是否能腾出一块展出一只纸鸢风筝 馆长也提出了牛仔和小肖一直想知道但又没敢问的问题:那个高飞真的不在了吗,就在那次战斗中 方老眯着眼凝视着他,什么都没说。
不一会儿一个褐色的纸鸢就飞了起来 让大家欣慰的是,这近看黑乎平略显笨拙的纸鸢十分好用,一阵风过来就上了天,上得越高越像只真正的鹰鸢简直和真的没两样牛仔说,我的天,您变魔术呢! 方老意料之中地说:高飞能教,我就能学,这不是事!你以为我们打游击整天带着风筝跑 我们带上这些东西,现做现成,动作不快能成 高飞的纸鸢系列通讯法不但对炮兵管用,对整个部队的通信联络都是一个魔幻般的提升 方老看了看烈士墓,那是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小山②山上墓碑一排排如阶梯般布满了小山的南面,在满山的树荫下就像一张张静默的脸他幽幽沉沉地说,这个纸鸢曾经立过大功,而首先利用纸鸢干掉日本人的人就在那里----他指了指山顶上,那是馆长说的无名烈士墓此时一片乌云从山背面飘来,带来丝丝的雨 馆长建议方老回到屋里避雨,方老反而从他手中要回了风筝的线轱辘借着不断吹来的山风,认认真真的把纸鸢迎着风渐次放得更高 他说:这山我也爬不动了,就是上去了也见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