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前指导之贵州地方历史专题+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p****u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24MB
约35页
文档ID:595376440
高考前指导之贵州地方历史专题+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1/35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贵州地方历史,四、贵州历史文化价值,二、贵州历史名人简介,三、贵州地名历史渊源,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目录,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考古资料表明,,黔西观音洞,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测定年代为距今24万年,大抵与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同一时代而稍晚,说明在此以前,贵州就有人类居住、活动该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丰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是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代表在,桐梓岩灰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鉴定为晚期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阶段,被命名为“桐梓人”,生活在距今20万年左右晚期直立人不但能制造打制石器,而且开始用火,其社会组织为血缘家族公社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远古,大约在距今三、四千年,相当于商、周时期,贵州逐渐向铜石并用和青铜时代过渡,在,普安铜鼓山、毕节青瓦窑,等遗址中出现了灶、坩锅、石模石范,并发现铜碴、铜条及铜器。

人类此时已渐定居下来,发现了房屋和陶窑遗址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国家正形成之中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远古,春秋中晚期至战国,贵州已出现,铁器,,在威宁中水及赫章可乐的遗址中均有铁器出土,说明已经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在此期间,出现了牂牁、夜郎、且兰、鄨、句町、漏卧等“部落方国”,皆“匼结、耕田、有邑聚”当时统称西南少数民族为“西南夷”,以夜郎势力最大,故史记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春秋中晚期至战国,贵州已出现,铁器,,在威宁中水及赫章可乐的遗址中均有铁器出土,说明已经跨进了“文明的门槛”在此期间,出现了牂牁、夜郎、且兰、鄨、句町、漏卧等“部落方国”,皆“匼结、耕田、有邑聚”当时统称西南少数民族为“西南夷”,以夜郎势力最大,故史记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张骞因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和“邛竹杖”,建议在西南寻求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道路,汉武帝乃派王然于等间出“西南夷”,由巴蜀经夜郎达于滇,此道虽未能开通,但以后逐渐形成经滇西、缅甸到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

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汉代,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纳土内附,因赐王爵以镇一方普贵为水西安氏五十六世祖,在北宋时颇有一番开拓,是水西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故安氏家传特别提到此人在宋太祖敕普贵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之句,,“贵州”之名始于此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宋代,洪武四年(1371年),十二月,设置永宁卫和贵州卫,与四川成都卫、湖广武昌卫互为犄角,并开设成都至重庆、重庆至播州、播州至贵州(今贵阳)、贵州至辰溪、辰溪至武昌数十驿,使各卫互通声息以适应军事战略需要贵州卫所的设置自此开始,整治驿道也由此发端,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始为一省,为全国十三布政使司之一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明代,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忤太监刘瑾,贬谪贵州龙场驿王守仁在此三年期间,创立心学,史称,“龙场悟道”,又创立龙岗书院,主讲文明书院,王学由此传播天下在龙场所作瘗旅文和象祠记均为名篇。

王学在贵州颇有传播,阳明书院、正学书院、南皋书院均沿袭其自由讲学之风,,对贵州文化产生较深远影响,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先是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举兵反明,使四川、贵州、湖广三省震动,于是兵部乃议复“防播事宜”,设将领以占要塞,分疆界以明职责先命贵州巡抚江东之督战,失败后以郭子章代理,继而以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李化龙总理川、湖、贵三省兵事杨应龙统兵六万入川,围攻綦江,川东大震李化龙调集官军十四、五万,分八路进逼,大战一百零四日,耗银百万两,终于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直逼杨应龙的最后据点海龙屯,最后平定播州平播后,,改土设流,,建卫设屯,恢复驿站,丈田限田,安抚夷目,设立学校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明代,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贵州巡抚贺长龄宣布,严禁鸦片,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入黔太平军分别从黎平、毕节退出贵州青岩教案,爆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四月,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上书清廷,反对议和,要求变法。

贵州有九十多名举人参加签名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贵州通史,贵州通史编委会,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近代,1919年,贵州各地纷纷响应五四爱国运动,贵阳、遵义、铜仁、镇远等地先后举行国民集会、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发展成为贵州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前后,达德学校等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阵地,贵州籍革命先驱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周达文、龙大道等纷纷出省、出国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成为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牺牲的共产党人邓恩铭是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参与发起了山东地方早期共产党组织,参加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在贵州一百年大事记,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时期,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共产党在贵州一百年大事记,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新民主主义时期,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7军进入省城贵阳,标志着,贵州解放,1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2月3日 中共中央批复西南局的报告,同意中共贵州省委由苏振华等13人组成,苏振华任书记,徐运北、陈曾固为副书记,杨勇、赵健民为常委12月26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任命杨勇为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陈曾固为副主席全省设1个省辖市(贵阳市)和贵阳、遵义、铜仁、镇远、独山、兴仁、安顺、毕节8个专区到1951年5月,全省79个县和1个市建立了人民政府中国共产党在贵州一百年大事记,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期,1952年下半年 贵州省开始着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一五”计划,成为当时贵州各族人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和蓝图到1956年底,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1953年,11月 贵州省启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初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7年5月 贵州开始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斗争出现严重扩大化1961年1月下旬 贵州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至1965年趋于合理中国共产党在贵州一百年大事记,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期,196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 中共贵州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根据“,七千人大会”,精神,对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党的民主生活和工作作风等问题进行总结1964年,10月 贵州,“三线”建设,拉开序幕,至1978年12月重点进行了铁路建设、煤炭基地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建设、重点工业部门建设,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78年11月11日 贵州日报以“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为题,报道关岭县顶云公社实行定产到组的情况这组报道,率先为贵州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了舆论准备顶云经验”,为贵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贵州一百年大事记,一、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期,二、贵州历史名人简介,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生于浙江,成道于贵州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并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扎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在龙冈形成,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诸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绝顶”,此即所谓“真三不朽”、“兼三不朽”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他曾担任过总督一职,因此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在近代实业、教育、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贡献他早年在京为官,属于清流派自光绪七年他任山西巡抚,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代理两江总督,晚年入军机处,直到1909年去世他死后两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清王朝灭亡因此,他是清朝268年历史上统治阶级上层中最后一个死去的重要人物奢香夫人,原名舍兹,别名朴娄奢恒,出生于1358年,逝世于1396年。

她是四川永宁(现在的叙永县)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系川南彝族土司部落的公主她被誉为明代贵州的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事流传至今,甚至被创作成了歌曲,如凤凰传奇在2009年发布的奢香夫人等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出生于贵州平远(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牛场镇,是晚清时期的知名官员他在33岁时考中进士,并在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历,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丁宝桢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著称,他注重民生,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因其清廉的形象和良好的政绩,他深受人民的敬爱,且在山东、四川、贵州等地都建有祭祀他的祠庙光绪二年(1876年)初,他的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这更进一步显示出他在政界的影响力李瑞棻(18331907),字苾园,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著名维新派大臣幼年丧父,由叔父京兆尹李朝仪教养成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张之洞同年考中进士人翰林院,擢御史,直言敢谏先后任过广东、山西、四川和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并一度出任全国会试副总裁历任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

李端棻思想开明,一向认为人才对国家前途至关重要他在主持各省乡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